困境与变革:高校学生社团思政育人功能的时代审思

2021-01-31 15:23吕德才吴可佳许俊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成员

吕德才,吴可佳,许俊伟

(1.蚌埠医学院a.人事处b.团委,安徽蚌埠 233030;2.安徽大学 法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理想追求的大学生,自愿接受高校团委管理和指导,遵守一定章程和制度,在校园内开展群体活动的团体和组织。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学生社团表现出组织类型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对于有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第二课堂”引导作用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社团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更加明显。

然而,当前的在校大学生进入“00”后主导时代,他们的思想特点是动态变化的,有着追求自我价值、彰显独特个性的现实需求,同时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和学术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事务管理、社团活动开展等初级层面,必须通过分析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及意义,理清当下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不足,最大限度地破除发展困境,充分挖掘学生社团的重要育人价值。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时代特征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价值意蕴

1.高校学生社团的时代特征

学生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专业技术类,这类社团要求成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往往依托于某个专业,如吉他协会、计算机协会等;二是文化体育娱乐类,如乒羽协会、轮滑协会等;三是知识类社团,以成员的兴趣爱好、求知欲为基础,如戏剧社、辩论协会等;四是社会实践活动类,可以开展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如校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因此,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当代大学生基于某种目的、需求而自发成立的一种组织,在长期的活动中形成了其独特的鲜明特征。

(1)社团成员的广泛性。社团成员的加入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论你是来自哪个院系、班级、专业,无论你的性别、民族、籍贯等是否有差异,只要你有意向通过面试考核即可申请加入。社团成员都处于平等地位,且共同享受社团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共同维护社团发展的义务。因此,社团成员的构成具有广泛性。

(2)社团活动的自发性。来源范围广泛的社团成员基于一定的爱好、兴趣和共同目标,自发地在合法范围内、在学校团委部门的管理下灵活地开展活动,不带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因而促使高校社团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多变,并逐渐向多元化态势发展。

(3)群体目标的导向性。虽然各类学生社团的具体活动内容有所差异,但是以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目标的指向性是明确的。个体差异的大学生通过这种具有契合性的共性群体目标凝聚成一个个共同体,把各自的内在精神追求外化为一致的自觉行动。

2.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价值意蕴

通过整合学生(性格特征、社团参与度、活动积极性)、社团(制度结构、管理风格、外界支持)、高校(硬件条件、师资配备)三方之间的特性和资源,实现学生自身成长、高校育人目标双重功能的协调发展。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渐得到师生的高度重视,其价值意蕴表现为思想导向、文化凝聚、精神激励及能力提升等方面。

(1)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导向作用。首先,引导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育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内,各高校学生社团是在校党委的领导和校团委的管理下开展活动的,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实践中,往往能自觉地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洗礼,从入学适应性教育到毕业文明离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通过第二课堂帮助大学生丰富知识,制定自身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基于自身的特点,紧密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并把社会现状客观地展现出来。大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使自己的思想动态和实践行为主动地趋向于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思想政治素质[1]。

(2)高校学生社团的文化凝聚作用。一方面,个体特征差异的大学生加入到具有目标统一性、价值观趋向性的社团之中,在共同的规章制度和价值准则的约束下,每个大学生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情,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每一次实践活动的磨合、交流,成员之间在思想上逐渐走向统一,在行为上表现为共同的奋斗目标。因此,学生社团成员之间会通过社团产生超越一般伙伴、同学关系的思想凝聚力,进而强化社团成员的集体精神和责任意识,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共性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另一方面,基于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理想信念的指导引领,在长期、持久的历练和沉淀后,其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支撑这种精神财富所必需的社团管理制度保障、社团活动物质形态等,即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学生社团文化,不仅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宏观上的时代精神,更涵盖了微观上社团品牌、社团形象等社团文化精神,二者凝聚交汇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并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2]

(3)高校学生社团的精神激励作用。一是学生情感上的激励。学生社团成员在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的友谊和留下的难忘经历,把异质性的个体特征转化为同质性的精神动力,在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激发大学生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使其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能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和要求。二是树立典型的激励。一方面,通过“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社团”等荣誉称号的评选表彰,在学生社团中表现良好、积极向上的学生个人和社团团体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其他成员和社团看齐并学习的示范榜样,在招募社团新成员、社团学生干部换届时可以起到正面的强化作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有错误的思想倾向和过激的动作行为的成员,必须采取相应强度的惩罚、处分措施,否则其他社团成员会受到负强化作用的影响,导致产生消极的心理情绪。三是竞争的激励。任何一个学生社团都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小集体,因而具有社会人、社会组织的普遍属性,所以在活动开展、换届竞选的过程中都存在着竞争关系。良性的竞争能够激发大学生提升自我能力、提高服务和奉献意识,用自己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政治水平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信任,成为某个社团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4)高校学生社团的能力提升作用。一是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从新人纳新、活动开展到换届竞选,学生社团的发展需要社团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团结一致,但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相互竞争、互相淘汰的情况。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大学生把活动场地从学校搬到社会,在与社会的直接碰触中,感受到社团社会化属性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快地融入社会。二是增强社团成员的综合能力。社团活动作为社团文化的载体,逐渐发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资源,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表现为大学生专业知识、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心理素质的有效融合。有学生社团参与经历尤其是担任过学生社团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得更突出,具有更强的就业能力[3]。三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整体提升。高校学生社团的学生干部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作为支撑,更重要的是坚定的政治方向、为同学服务的理想信念。学生社团承担了促进大学生多方发展、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使命,而社团成员尤其是社团学生干部加入社团后接受了学校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那些道德观扭曲、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及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的学生做出榜样示范,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助力。

二、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现实困境

1.社团参与主体思想动态的不稳定性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是变化多样的,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和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方面,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参与主体,社团学生干部和普通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疏于管理的社团资质甚至不符合有关制度的规定,导致各类社团的数量过多而质量不达标,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学生进入社团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利益,形成以领导关系为主要特征的垂直结构体系。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社团本身的角色定位可以看作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重要通道和桥梁,而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得不到合理的管理和规范的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素质极易被社会的歪风邪气所腐蚀,甚至背离理想信念走上人生的歧途,导致对学生社团的高质量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产生负面作用。

2.社团管理机制不完善,忽视价值取向

一是注重事务性工作,忽视社团内生动力的发展。当下高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理念采取以学校发展需求为主导,而不是学生社团自身发展需求为主导,在日常的工作中存有求稳的心理,往往忽视了社团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作为学生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根基,社团活动的开展基本上成为管理者完成工作任务、“不出问题”的一种形式,活动内容得不到保证、活动效果得不到提升,这与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严重背离,最终导致学生社团的发展缺乏持续的精神源泉和内生活力。二是注重上级安排的行政任务,忽视学生的人文关怀。高校学生社团接受校团委的直接管理,但实际上在学生社团管理过程中,官僚主义倾向较为严重,管理者通常把学生看作是被管理者,师生之间缺少平等的对话。这个体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学生的主体地位、精神诉求及独有个性得不到重视,积极性、主动性的丧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学生社团的满意度和认同感。

3.社团建设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动保障力

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个性化需求更加突出。高校学生社团在成员数量和团体规模等方面都呈现了高速发展的趋势,因此对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学校配套制度保障方面,如育人理念、活动场地、活动经费等[4]。作为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部门,团委主要为党务、教务、科研、人事等部门工作发挥协同治理的作用,个别高校未能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层面为社团的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导致很多关乎社团发展的关键问题得不到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在校外拉赞助成为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的一个重要的来源,这虽然可以为社团活动的开展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在活动的内容和主题上难免要满足赞助商的要求,导致社团的管理部门在活动主题把握、活动育人效果提升等方面面临新的难题。综合来看,社团的管理制度保障体系急需健全和完善。

三、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提升路径

1.育人对象: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心理导向

科学合理的学生社团管理模式需要定位为价值型管理模式,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的心理导向和价值实现。一方面,要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当前的大学生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渴求在相对宽松和包容的环境下完成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要坚持各社团成员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潜能和积极性,给予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平台。另一方面,发挥优秀学生社团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这些学生社团干部是通过社团的基层锻炼选拔上来的,不仅十分了解社团的发展情况和日常工作的具体流程,而且在长期的工作中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对他们的表彰和奖励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通过积极的影响来全面提升社团成员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5]。

2.育人载体:管理、引导社团类型的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激发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要重新审视社团发展理念,回归思政育人的价值取向。首先,要牢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社团要做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紧密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旋律,在社团成员之间营造一种思想相互激励、价值共同创造的氛围。其次,要严格规范社团的审批和建立程序,在发展娱乐性、兴趣性社团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和本校专业相关的学术性社团,以及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相关的研究性社团,处理好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统一性关系;把握好专业知识学习和政治理论学习的有机统一,发挥思想理论研究类社团的政治引领作用[6]。最后,坚持对社团进行分类指导发展。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发展需求的分类指导策略,确保学生社团的发展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生存方式。

3.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社团文化内涵建设

首先,促进社团文化内涵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高校学生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社团文化的发展能够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的时代内容,促进校园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校园文化的发展又能够为社团文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提供精神动力源泉,从而带动社团文化的发展进步。其次,要利用学生社团的多样性打造社团文化的独特名片,凸显出每个社团的独特优势和特点,实现多元化发展,用不同的文化标签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同时借助“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构建社团文化建设平台,做好社团文化名片的宣传工作。最后,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先进时代文化注入到社团文化内涵建设的全过程。一方面,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团文化发展、传承的路径,提升社团活动开展的现实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把社团活动内容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并贯穿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切实加强社团文化的精神内涵建设。

4.育人保障:优化制度设计,健全学生社团保障制度

首先,优化制度设计,统筹各部门间的配合。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部门是学校团委,同时与学生处、教务处、后勤处、保卫处等部门也存在一定的联系,需要各相关部门共同关注,共同发挥好服务、保障、监督的作用,对学生社团活动进行有效规范。其次,扩大并做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学生社团选配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大学生的工作阅历和社会经验尚有欠缺,可以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强、工作务实认真的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为社团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经验,为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坚强的队伍保障[7]。最后,加大对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的支持、活动场地的保障,构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拓宽活动经费来源。

四、余论:社团变革再出发

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必须综合各方力量,统一部署,各尽其责。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政治优势,在全校范围内传播好先进文化,讲述好党的理论;要在实践中检验思政育人效果,实现高校学生社团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密结合,从而提升新时代社团学生干部的政治引领能力。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成员
缤纷社团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