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守正”与“创新”路径研究

2021-01-31 15:23
关键词:思想工作教育

李 茉

(沈阳工程学院 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互联网全球化时代,进一步缩短了小小地球村人与人之间沟通联络的距离。新媒体即时、交互、海量、快速、虚拟化、碎片化、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模式,对社会思潮、人际交往、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性的深远影响,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拓展了渠道、增加了动能,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畅通了渠道、搭建了平台、丰富了内容、增添了活力。但是,新媒体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对传统一对一、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手段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话语权、主导权和权威性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信息空间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加之西方敌对势力在互联网空间的渗透,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等腐朽价值观,对于在三观正在形成阶段的高校大学生造成的冲击与影响不容小觑。

高校一直以来是各种意识形态争夺抢占、激烈交锋的主要战场。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愈加复杂,工作任务异常艰巨。高校作为服务社会、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牢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方向性问题,事关重大、极端重要。“守正”是基础,是根本,只有坚持根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方向明确、道路清晰;“创新”是载体,是途径,不断“创新”、“守正”才能生机勃勃,保持活力。

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绝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坚决拥护和高度认同的。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方面,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高,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充满信心。但我们仍要看到,还有少部分学生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立场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动摇,非主流意识形态对高校大学生影响面虽然不大,但仍有少部分大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等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潮有所了解,说明非主流意识形态还是通过某些渠道,向高校大学生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渗透。

一些典型的网络舆情案例表明,由于高校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部分大学生对网络安全及言论自由的理解和认识程度还不够成熟和深刻,缺乏对自我情绪的调节与控制,容易产生较为主观的想法和较为偏激的言论,加之对复杂海量的网络信息缺乏成熟且全面的思考和深刻的辨析,因此,很容易成为负面舆情的推手,媒介素养亟待培养和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亟待教育和引导。

通过访谈我们还发现,目前,部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缺乏科学的计划性,主动作为意识亟需强化;面对新形势,宣传思想工作任务不明确,更具活力的宣传思想工作体制机制尚未构建,高校部门间协作沟通不畅、管理欠规范、工作落实不到位等情况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精神内涵的引领,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系统的管理,影响了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效果,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人才缺乏,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新闻宣传工作队伍,采、编、写、判、控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不足等。

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守正”与“创新”的重要意义及内涵

1.“守正创新”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当前宣传思想工作所处的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面对的新任务做出了科学判断:“宣传思想战线正本清源的任务取得重大成效,现在进入了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这一关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全局的重大论断,是新时期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的思想基础、工作指南和实践方向。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媒体环境的信息量之多,良莠不齐,传播速度之快猛烈冲击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不断消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导权和引领力,不断加深加剧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任务的艰巨性。因此,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打造具有坚强有力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迫切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守正创新,这是新时期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时代使命,对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

2.“守正”与“创新”的内涵及辩证关系

“守正”,就是要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守正”,就是要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网络,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牢牢把住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

“创新”,就是要把握时代发展和新形势变化大局,切实解放思想,谋求突破,积极实践,在理念、内容、载体、技术、手段、队伍建设等方面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感染力、亲和力、凝聚力和引领力,把牢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守正”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基,是主导,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有方向和立场;“创新”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手段,是载体,是“守正”的发展与延伸,只有不断“创新”,“守正”才能更具生命力,才能更加有活力。“守正”要在“创新”中不断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创新”会使“守正”永葆生机,鲜活盎然。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高校贯彻落实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的新要求,就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守正”与“创新”的深刻内涵及辩证关系;必须结合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环境、对象、要求的变化,在新媒体视阈下,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准确把握工作方向,客观研判所处形势,站稳脚跟、精准定位、科学布局、迅速抢占、积极作为,让宣传思想工作在教育青年、引领青年和解决青年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等方面更具权威性、实效性和针对性;让宣传思想工作更加贴近师生,更加接近地气,充分发挥其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作用。

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守正”与“创新”的路径

1.守方向之正

“守正”首先要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这是事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极端重要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毫不动摇,牢牢坚守。

政治方向是根本,是统领,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灵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在政治立场、方向和原则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做到思想引领与政治引领相统一。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高校党委承担着意识形态教育领导工作的重要使命和职责,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首要原则,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分工,统筹协调,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宣传思想工作的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大对非主流意识形态及相关不良信息的管控力度,做到敢抓、严管,坚决抵制错误思潮及不良信息对校园师生的渗透,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安全的防控能力,在全校范围内大力营造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全员参与的大格局、大氛围,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2.守使命之正

坚守使命之正,是高校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历史和实践证明,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拳拳重托,事关民族发展、国家建设后继有人,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牢牢坚守,必须责无旁贷地坚决完成。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维护学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来抓,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和学生信息媒介素养培育工作与理想信念教育、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不断凝练经验,形成特色,发挥实效。

在宣传思想工作中还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认真遵循青年成长成才的教育规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始终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作为一切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总目标,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才培养为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服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增长点,在工作思路、方法、途径上不断创新和超越。

3.守基调之正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坚持传播好声音,坚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好故事,坚持弘扬正能量,坚持宣传真善美,坚决抵制一切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的不良思潮侵袭,有效防范抵御败坏校园风气、混淆社会视听的杂音与负能量。高校要在工作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时代意义,以改革开放40 周年伟大成就和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主旋律,传播先进思想,讴歌伟大时代,赞美勤劳的人民,用催人奋进的时代精神激励人、凝聚人、感召人,用鲜活的时代典型和生动的温情故事教育人、感染人、感化人。

高校坚守正确的宣传基调同样要在事关原则、方向,事关大是大非,事关真伪善恶等问题上,敢于交锋、敢于亮剑。面对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和舆论杂音,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坚定发出主流声音,大力弘扬主流思想,扬清激浊,铿锵有力地表达主流观点、传播正确理念;掷地有声地回应师生关切、发出庄严承诺,把宣传教育和解决问题相结合,教育引领广大青年明是非、知善恶、懂感恩、讲奉献。

4.创格局、理念之新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关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其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决定了高校必须要在工作格局和工作理念上转变观念,不断创新。高校应把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导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学生”为理念,一线教师要主动应对新形势,探索新方法,在教育教学手段及考核形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实践,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和立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在课堂内外与学生密切沟通、互动,积极回应学生在学习和思想上遇到的困惑,把理论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把知识传授与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相结合;辅导员、班导师要在工作中密切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波动和情感诉求,通过班级微信群、qq 群、辅导员信箱、博客等新媒体手段,及时发现、热心回答、迅速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就业、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困惑,增强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提升学生对学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信赖感。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还要牢固树立全员参与、全口径联动、全方位覆盖的工作理念,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党政齐抓共管,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统筹调度,其他职能部门协调合作,师生骨干积极参与,课上课下有效渗透,网上网下积极引导,校内校外广泛覆盖的“大思政”格局,把宣传教育与解决师生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与规范服务结合起来;把严格管理与细微关爱结合起来,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提高认识,不断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性,把虚功做实,把实功做长久。在教育、管理、服务各个环节贯穿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人人都是麦克风”逐渐转变为“人人都是宣传员”,争做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良好精神风貌的传播者、展示者,不断提升青年学生对消极不良思潮的免疫力和抵制力。

5.创内容、载体之新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想要深入人心、取得实效,“内容”是王道,是核心;“载体”是触角,是路径。在宣传内容的选择上,要突破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传统模式,在载体创新上要牢固树立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高校宣传工作,紧密围绕党的工作、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研究新形势,捕捉新变化,抓准重点,选准素材,筑好平台,建好载体,唱响重点,突出特色,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建立长效宣传学习机制,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新风尚。宣传思想工作还要深入挖掘大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认真选树师生身边的好典型、好榜样,用高质量的新闻报道、高水平的文字表达、高站位的宣传形象,让宣传思想工作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有力度,真正用好的宣传内容去赢得师生,赢得阵地。

在宣传载体创新方面,高校应积极拓展宣传思想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其他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精心打造课程思政,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进一步推进宣传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进网络、进课堂、进头脑、进实践、进人心工作,积极营造健康向上、高品位、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整合利用报刊、宣传栏、校园电台、新闻网站、两微一端等平台载体,多层次、多角度、多题材、多交互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形成以校园官方媒体为主,其他宣传平台相互补充的多维立体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体系。

新媒体时代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工作契机,在意识形态教育与传播领域,应积极变“围堵拦截”为“主动引领”,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将广大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转移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中来,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空间,在提供权威信息发布的同时,全方位多角度关注学生所思所想,开设“书记、校长信箱”,设置“留言板”,实时与学生在线交流、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观点,积极回应并解决学生反应的问题,及时消除误解和不良情绪。同时,通过组织有时代感、吸引力、感召力的学术报告会、讲座、优秀大学生事迹宣讲、学习经验交流会、文艺演出、校史校情教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激发青年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效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袭与渗透。同时,加强对学生党员群体的长效教育和管理,通过“理论学习”“共产党员工程”“特色党日活动”等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使学生党员不断在党性修养、政治素养、思想觉悟、精神面貌等方面净化、提高,在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领域发挥生力军、领头羊的模范表率作用。

6.创队伍、能力之新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这项工作同样需要人去做。培养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判断敏锐、反应迅速的工作队伍尤为关键。首先要在师德建设上下功夫,高校应在教师考核评价、人才激励政策、干部选拔标准等制度方面,积极引导鼓励广大教师以高尚的师德、向上的人格、渊博的学识、诲人不倦的风范立足岗位,教育感染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学校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高校还应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一线教师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安排学习研讨,恪守学术研究和课堂授课的纪律要求,树立“意识形态工作人人有责”的理念,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及良好的政治风貌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现教书、育人相统一,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同时还要倾力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积极组建以高校宣传工作人员、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教职工通讯员、大学生记者团、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骨干等为主体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加强人员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不断强化宣传思想队伍的思想作风、业务能力。鼓励宣传思想工作者深入教学、科研一线,倾听师生心声,关注社情民意,挖掘先进典型,发现现实问题,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宣传报道的亲和力、感染力和感召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应在实践的打磨中不断锤炼宣传工作者的“四力”:用脚站稳立场、找准方向,走进基层、走出形象;用眼观察生活、明辨是非,锁定目标、辨析美丑;用脑牢记使命、思考方法,过滤信息、产出智慧;用笔传递思想、表达态度,记录时代、谱写真情。

高校还应在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有意识地选拔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口碑好、威信高的师生群体,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让他们运用“微信公众号”“个人微博”“直播平台”等新媒体技术手段,针对校内学生思想状况,对社会热点问题、校园热点事件等发出主流声音,传播主流思想。同时,在与青年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有的放矢搜集信息、提供线索,有效提高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高校也要定期研判网络舆情动态,切实加强网络信息管控,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全方位的网络舆情收集、监控、预警机制,指定专人负责校内网络舆情的监控管理工作,第一时间了解舆情动态,及时处理网上不良信息,定期对网络舆情数据进行分析和研判,从而为引导策略的制定及引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数据参考,多管齐下确保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猜你喜欢
思想工作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