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霞
(江苏省苏州吴江汾湖高级中学 215200)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培养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学生,才能让学生具备具有化学思维能力,能解决真实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出发点.
2018年胡久华结合化学学科特征,将化学学科深度学习概念的定义为:“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从宏微结合、变化守恒的视角,运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思维方式,解决综合复杂问题,获得结构化的化学核心知识,建立运用化学学科思想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这个概念的提出,在实践层面上给出了高中化学教与学的推进和改进方向,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施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符合化学学科特色的阶梯式问题,并在问题解决中获得化学核心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个人查阅资料、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体会主动获取知识的快乐.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挑战性任务,在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思维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的同时,又有情感上的收获,从而更加地认可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
1.迫切需要转变现有的教学与学习方式
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着“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得怎样”这些根本性、基本性问题开展的.深度学习的开展,让教师不再就事论事,摆脱经验主义教学,做到教与学的统一.使学生对学习规律把握到位,选择合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关注教学后的评价与反思,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难点,将课堂教学实践与具体教学策略相关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2.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助力
学生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关注化学学科的本质,建立化学学科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化学知识只停留在简单的记忆背诵层面上是肯定不够的,而是要建立化学学科的思维能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学生必须完成“必修课程”后进行决定是否学习“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这种层次化、多元化、可选择课程的开展既普及了化学基础知识,又给学生深入学习、探索化学的选择,拓展了化学的深度与广度.
3.让学生掌握实用的化学知识
随着获取信息途径的方便、快捷背景下,学生随时可以“百度”,但对知识缺少基本的分辨、理解、体验、认可. 课堂教学的实施恰恰给学生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这也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不再拘泥于讲授,将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建立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掌握基础系统的化学内容,全身心地投入化学实践活动.
1.中心任务:确立单元学习主题
教师通过培养关键性化学知识能力、建立化学思维方法、树立化学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对学习主题进行筛选整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从“为什么教”的角度不断思考: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更有价值?学生学会哪些化学知识更有意义?单元学习主题的内容可以从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日常生产生活,甚至是前沿化学等方面寻找,体现化学的实用性、科学性、发展性.
苏教版必修2专题9第一单元“金属的冶炼方法”从金属的存在和冶炼着手,结合金属活动性差异介绍了不同活动性金属的冶炼方法,注重在真实情境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的性质,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学习目标.通过金属冶炼中涉及的相关工业生产条件变化,体会科技进步的力量,进一步了解钠、铁等金属的冶炼和应用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体会科技发展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2.学习预期: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是课堂的起点和终点,它的达成度又影响着后续教学目标落实,因此,深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确定学习目标的.课程改革从“双基”到“三维”到“学科核心素养”,每一次的飞跃,都是对学习目标的升华.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和成长发展的角度,将知识技能、策略方法、情感价值、社会责任感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与期待感,从而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例如苏教版选择性必修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主题2中的“化学反应平衡”新授课的学业质量水平目标:3-2能根据化学平衡原理,说明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思想);3-3 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科学探究);3-4 能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解释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学生必须“了解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大小与反应方向间的联系.通过实验探究确认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能利用平衡常数和浓度商的关系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及平衡移动方向; 能运用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推测平衡移动方向及浓度、转化率等相关物理量变化,能讨论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3.学习过程:设计单元学习活动
设计单元学习活动,需要考虑的有:问题解决过程、活动深度、活动开放度.设计学习活动,必须站在单元学习目标完成度的角度考量,让学生参与驱动性问题解决,确保活动开展的有效、有意义.在单元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记忆到理解到实践再到创新.在单元学习活动中,通过阶梯式问题的解决,唤醒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再通过质疑思考,对活动进行改进,并获得收获与进步.
苏教版必修2专题8第二单元“乙醇”,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有机物,已初步掌握乙醇的组成、燃烧及主要用途等知识.教学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解决生活问题,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醇也是联系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的重要桥梁,所以在学习活动中把乙醇与乙烯、乙醛、乙酸等有机物进行关联,建立有机物知识的网络,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整个学习过程,从日常生活入手,借助乙醇燃烧的定量实验,确定乙醇的分子式.通过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推测C2H6O可能结构,再由结构假设做出性质假设,最后通过乙醇与钠的反应以及钠保存在煤油中,最终确定乙醇的结构.通过理论—假设—验证的过程,让学生建立 “结构决定性质”的意识,形成化学学科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思维方式,为烃的衍生物学习打好基础.最后借助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理解铜在乙醛催化氧化中的作用以及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原理,掌握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与无机反应中氧化反应的区别.
4.持续反馈:设计持续性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玉琨教授指出,“评价指的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化学学习评价必须与化学教与学整个过程融合在一起,在教学前评估学生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观察学生学习的目标完成度,在教学后诊断学科价值的认可度.
苏教版必修1专题3中“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核心概念,是化学反应的重要类型,也是理解物质转化基本规律的重要基础知识.该知识模块的评价目标不是机械地考察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而是通过单元活动的设置,在定性和定量水平上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水平.由初中化学得氧失氧角度上升到化合价角度最后升华为得失电子的角度,从物质、元素、微粒水平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本质的认识;最后通过回顾“氯气的性质及应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业、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落实学科价值、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