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樱
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从业人数明显增加,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增加了各大经营主体的竞争压力。为了帮助经营主体较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国家、政府分别采取不同的优惠税收政策,在新税法实施以后,税收筹划也已经成为经营主体有效避税的主要手段,对于各经营主体今后稳步、持续发展尤为重要。由于税收筹划是在合法范畴内,减少缴纳税款,若是对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彻,就很有可能产生涉税风险,增加经营隐患,因此,联系实际分析新时代背景下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与规避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税收筹划也可以被理解为合理避税,主要是来源于1935年英国“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件。在当时参与此案的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对税收筹划作出如下描述:任何一个公民对自己的事业都有权利,若是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做好某些安排可达到少缴税的目的,就不能强迫性使其多交税收。这一观点的提出,受到了法律界的广泛认同,随着时代发展税收筹划的概念更为详细,并且有了规定化定义,也就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取有效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等事先筹划与安排,以达到节税目的”,即为税收筹划[1]。
征纳关系是保证税收可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而相关法律则是作为处理纳税人违法行为、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基础准绳,明确了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纳税与征税责任。税收筹划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在纳税以前,有规划、设计、安排等具体事项,这样才能达到较好效果。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本身就有着滞后性,会根据收益、分配后的资金状况,缴纳相应的所得税,或者是在财产完全取得以后,才依法纳税。纳税人可事先进行筹划,再加上税收规定本身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纳税人差异,也会引起税收金额不同,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合理选择低税负决策[2]。
通常情况下,税收筹划是指,在依法纳税、尊重税法的前提下,纳税人采取合适的手段,规避纳税义务,尽可能减少自身在税务方面的支出,属于一种合法行为,并不是逃税漏税。通过科学展开税收筹划,一方面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需要缴纳的税款,减少个人、企业、单位等的经济压力,提升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则是可以更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使企业、单位在获得一定经济收益的同时,还能降低经营风险,对于其今后的稳步经营与发展而言往往十分重要[3]。
由于税收筹划是基于经营主体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由于无法对结果进行准确预测,很容易出现筹划失败的情况,一旦失败,不光需要承担成本,还要将剩余的税款缴纳,甚至还将面临法律风险[3]。一般情况下,税收筹划都是以国家、地方法律法规、优惠福利政策、会计政策为准绳,展开相应的税务经济活动,保证其内容、形式均与法律中的相关条款、要求相符合,这样才能确保经营主体所采取的税收筹划方法被征税机关保护[4]。然而,目前我国经济主体形式多样,在实际经营中往往涉及到较多的产权关系、产权交易,产生较多的资金变化,需要缴纳的税款、项目就会有所增加,税收情况更为复杂,税收筹划人员必须参考较多法律法规,才能制定出合法的税收筹划方案。
由于多数经营主体本身就具有一定规模,经营活动较多,经济组成十分复杂,税收筹划计划执行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若是内部信息交流不够及时,就会直接增加企业税收筹划的经济风险[5]。税收筹划本身就与经营主体运用存在密切关联,当难以对市场进行预测时,就会与原本的经营方向、目标等产生差异,甚至还会增加成本,一旦出现不同预期,企业在承担税收筹划经济的同时,还需要缴纳额外的税款。若是税收筹划方案存在偷税漏税嫌疑,经营主体就会受到税务部门的审查,而多次审查会直接干扰到纳税人的正常经营活动。若是存在税务风险,则很有可能影响经营主体的市场地位,为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在国家政策以及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多数经营主体都呈现较好发展态势,在实际经营中,均以获得最好经济收益为主要目标。若是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一定的税收筹划成本,然而税收筹划却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而行政部门往往负责税收筹划的审核,一旦行政执法出现偏差,就会导致税收筹划失败[6]。由于法律不完善,行政执法本身就具有一定弹性,导致部分执法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出现一定偏差,使原本合法的避税行为,转变为偷税漏税行为,增加经营主体的经营风险。
基于上述分析,进入新时期以后,经营主体往往需要面对较大的竞争压力,如何在不触犯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税款、提高经济收入,成为其获得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然而在税收筹划中,也很有可能出现种种涉税风险,还需采取有效的规避方法,考虑到税收筹划并非单纯会计、财务部门负责完成,在规避风险时,应该从全方位角度出发予以合理设计[7]。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税收筹划工作也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市场经济环境较为复杂,经营主体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明显增加,若是缺少有效的预警系统,将会为整体工作带来不利影响[8]。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应该包含三个内容。第一,风险预知。可对经营主体的经营活动进行监控与管理,以便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问题加以预警,为纳税人提供警示,并加以有效防范,更好的规避风险问题。第二,信息采集。主要是通过风险预警系统,了解市场经济活动、经营主体活动行为等相关信息,并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对于所有变化情况都能加以记录,及时掌握市场、政策等的变化情况,更好的预测筹划风险。第三,控制风险。在获得具体分析以后,预警系统会为纳税人提供一些针对性建议,为税收筹划方案制定提供详细参考。
进入新时期以后,税收筹划工作应更好的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在方式上注重创新,并且能够综合运用,使税收筹划方案与经营主体的实际发展方向、未来发展目标相适应。经营主体要在纳税筹划方法上投入较多精力,支持相关人员的创新活动,保证纳税筹划的有效性[9]。纳税人要以全新的思路应对当前的税法环境,根据新税法和优惠政策,应以运用优惠政策实现节税为工作核心,合理利用转移收入、分散收入法、费用分摊等,优化税收筹划工作,实现节税目的,而绝不是找寻税法漏洞,避免误入偷税漏税的岐途。
税收筹划人员本身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这样才能较好完成税收筹划。因此,管理者必须要对筹划人员有着较高要求,严格把关,保证员工能力达到既定要求。管理者要充分了解本单位人才结构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招聘与人才引入的工作。对应聘者进行详细考察,最终确定引入对象后,还应该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培训的方式,或者单位人员进行理论讲解,或者外聘专家进行知识讲座,或者开展多项交流活动等等,通过种种方式逐渐提高员工素质,培养起一支优秀的税收筹划队伍,提高经营主体的税收筹划能力。
由于税收筹划本身具有复杂性、专业性,多数经营主体内负责税收筹划的人员无法完全掌握,这不利于制定较为完善的税收筹划方案,增加偷税漏税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营主体可以寻求专业的税务中介。因为税务中介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对税收筹划十分了解,且对税收政策、优惠政策的变化趋势十分敏锐,关注程度较高,可为经营主体提供更为全面的税收筹划方案。相较于经营主体,税务中介的税收筹划能力精确度更高,且能够直接与税赋部门进行密切交流与沟通,了解税务工作执行情况,最大程度上了解信息的产生、处理、传递、保存等过程,进而做到提前防范、有效规避。因此,经营主体可与第三方税务中介建立起紧密联系,在选择时应以整体信用资质为参考,保证税收筹划的科学合理性,减少不必要的涉税风险。除此之外,经营主体还需从自身角度出发,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这是基于信息时代背景所产生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健全、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往往能够起到较大作用,经营主体可采用专员管理的方式方法,对税务数据进行科学处理,提高税务数据安全性与处理有效性,为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借鉴与参考。
综上所述,目前税收筹划在我国还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概念,有关法律法规还存在诸多不健全之处,尤其是在市场环境更为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经营主体若是想要展开有效的税收筹划,将很有可能存在涉税风险,无法完全保证税收筹划的精确性与合法性,甚至还会增加经营主体的整体风险。因此,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各大经营主体必须要清楚了解自身在税收筹划中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然后结合自身状况,通过做好税收筹划风险预警、创新税收筹划方法、提升税收筹划人员职业素养、合理利用税务中介等方式,尽可能降低涉税风险,保证税收筹划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