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视角下国家治理应对疫情挑战的对策研究

2021-01-30 15:29孙菡婧
上海商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财政国家疫情

孙菡婧

一、前言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扩散至全国,进而在全球蔓延。国内复工、复产、复学面临较大困难,国外经济疲软,出口增速下滑。

面对疫情,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疫苗研发,以医生护士、军人警察等为主体的人员调度,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与再就业,对患者的救治,以及疫情过后对人民群众的心理疏导等,仅凭一人或一企业之力,均无法力挽狂澜。在经济增长乏力、社会各领域遭受巨大冲击的背景下,财政对国家治理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家治理在财政角度的挑战分析

(一)财政视角下的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是执政党依据宪法、法律等赋予的权力,采用经济、政治等手段参与国家建设的过程。细化至我国,即以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的制度、理论、文化,遵循人民的意志要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采用科学的、民主的、依法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以税款征收、吸收以国有控股或投资占主要比例的国有企业利润收入、发行国家债券等方式,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通过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等方式进行的收支活动,从而在保证基本公共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保证其实现自身的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

(二)疫情期间,国家治理面临的挑战

疫情对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及第一、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均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据统计,第一、二、三季度的GDP为七十二万两千七百八十六亿元,在同比情况下,其相应的可比价格增长了百分之零点七。以季度为分界点,在同比情况下,第一季度下降了百分之六点八,第二季度增长了百分之三点二,第三季度增长了百分之四点九。以产业为分界点,在同比情况下,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为四万八千一百二十三亿元,增长了百分之二点三;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为二十七万四千二百六十七亿元,增长了百分之零点九;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四十万零三百九十七亿元,增长了百分之零点四。

由以上数据可得: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餐饮、交通运输等服务类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究其原因,则是由于疫情初期普遍实行的停工管制使第三产业GDP增长缓慢。随着防疫工作的稳中向好及交通物流的陆续恢复,第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实现环比增长2.7%。

由此可得:二零二零年中国第一季度的GDP出现了负增长。而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不无关系。笔者总结出,新冠肺炎爆发后,我国的国家治理总体面临如下四个挑战:

(1)市场失灵,企业经营受阻,居民就业困难

疫情的扩散减缓了劳动力的流动速度,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较为悲观,中小企业缺少市场订单,存货积压,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抑制了社会总需求,影响了社会总供给,市场供求不平衡,对市场经济造成负面影响。而以土地租金、固定资产折旧、企业职工工资的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由企业承担的包括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在内的费用等固定成本并未减少,企业间互相拖欠债务导致的三角债激增,在银行贷款杯水车薪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不得不铤而走险,转向民间借贷、高利贷等,企业的不良贷款增加。融资难、融资贵,企业面临较大的坏账风险。复工复产的防疫常态化支出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在企业盈利空间缩小而人力成本所占比例巨大的情况下,裁员就成了部分企业的首项选择,进而导致居民就业困难。

(2)财政收入降低,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支缺口增大

2020年1至9月,同比情况下,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为十四万一千零二亿元,下降了百分之六点四。我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累计为五万五千二百零七亿元,增长了百分之三点八。

2020年1至9月,同比情况下,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为十七万五千一百八十五亿元,下降了百分之一点九。我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累计为七万八千二百一十八亿元,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六点六。

综上所述,我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虽略有增长,但支出速度远大于增长速度,财政收不抵支,且缺口出现增大趋势。

(3)税基减少,社保基金收缴困难,失业保险赤字、工伤保险支出大幅上升,财政补亏压力攀升

2020年1至9月,经累计我国已减税降费七千四百二十八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失业保险基金收入652.3亿元,支出1491.7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334.3亿元,支出561.4亿元,收不抵支。

(4)财政灾害救助、医疗救助支出大幅增加,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大

2019年中国年龄超过六十五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在老龄化比重相同的情况下,日本、韩国的GDP明显高于我国。由此可见,我国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未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而医疗卫生救助等支出也会随人口老龄化增加,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大。

三、国家治理在后疫情时代的财政对策分析

针对疫情期间,国家治理面临的挑战,文章有如下四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通过定向补贴、贴息、放松贸易信贷、融资担保等转移性支出方式、政府采购等购买性支出方式、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引导并释放消费需求。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有针对的进行税收定项减免,用税收减免缓冲亏损对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冲击,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作用,提高抗疫物资生产运输效率、改善公益类产品定价,为后疫情时代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新基建方面的作用,稀释就业压力、盘活消费市场。

(二)完善监督、评价机制,以财政风险对冲公共风险

从财政视角下、运用相关财政手段,对风险进行事前评估。将公共风险作为评估重点,定性、定量分析,识别多元化风险。通过适当增加赤字率、优先安排疫情防控相关支出、通过合理安排中央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及与疫情相关资金的拨付力度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确定性。

加强内部控制。以规则、原则为导向,平衡效率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加强控制活动,将企业的发展嵌入相关法规、政策、规则,帮助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评价监督机制。通过覆盖全国的大数据共享平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与程序,拓宽信息沟通、共享渠道。

通过绩效评价,建设中长期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国家公共卫生应急资金管理能力。通过跟进绩效监督,进行分阶段、分内容的绩效评价和绩效考核。合理规划财政预备费、公共卫生应急资金储备,提高补充拨款、追加预算的透明度。建立健全监督渠道多元化的评价监督机制、问责机制,依法行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三)进行制度创新,发挥制度优势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专项计划,规范政府行为,积极引导市场健康发展。促进中央政策到部门和地区的传导机制实施,促进政策在经济组织间的层层传导。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财政兜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作用,以国有资产解决社保基金收缴困难、基本医疗保险赤字、工伤保险支出大幅上升等社会问题。

落实政府公共管理责任、完善全民健康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联动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控制外部环境,加强公共权力的配置与运作,将企业治理架构融入国家治理要求,实现企业兼顾股东利益与国家治理架构相一致,社会组织治理架构与国家治理架构相一致。

(四)加大卫生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构建更加有效的普惠医疗卫生机制,推进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体制建设。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强化政府卫生职能。加大科研投入,奖励科技医疗人员,促进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加强国际沟通合作,畅通全球疫情信息系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化挑战。

四、总结

文章从财政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疫情期间国家治理面临的挑战、针对不同的挑战提出相应建议,从三个方面对“如何运用国家治理应对疫情挑战”进行研究,以期能对后疫情时代的国家治理有所帮助。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冲击也是短期的、可控的。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坚定信心,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的经济发展。

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势头没有变,坚持改革开放使我国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没有变,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制度保障也没有变。相信通过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中国定能处理好疫情带来的挑战,化危为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财政国家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