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品短视频 让时政报道跃上新高度
——以东莞广播电视台新闻短视频产品为例

2021-01-30 15:14王红君
视听 2021年8期

王红君

当前,在万物皆媒的环境下,包括短视频、微博、H5、网络直播等在内的新媒体,以速度快、成本低、形式灵活、互动性强等优势,给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带来很大的冲击。但同时,新媒体也因为这些明显的优势,给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带来多方面、全方位的改变,使新闻报道更具个性、更为多元化。近年来,广东东莞广播电视台莞视频工作室推出的新闻短视频产品,在选题策划、产品包装等方面匠心钻研,让高大上的主题更接地气,让时政新闻报道既有思想又有温度,扩大了正能量的宣传力度和广度。

一、时政短视频的优势

当下,国内短视频迅速崛起并占领用户小屏市场。与传统媒体的表达方式相比,用短视频的方式去表达时政主题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

(一)时效性更强,信息到达率更高

相比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新媒体信息可以多向传播,并能运用大数据技术,让信息精准推送。2020年东莞“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东莞广播电视台就第一时间推出了50多秒的短视频作品《东莞两会传来好消息!发民生福利“大礼包”了!》,让与会人员纷纷点赞,短视频总点击量短时间内破万。

(二)形式更多样,表达更灵活

有了短视频这一新媒体产品,时政主题也有了更接地气的表达。短视频通过各种拍摄技术、剪辑技术的混合运用,多元化的平台推广,以丰富的视听体验、便捷的传播方式大大拉近受众与时政新闻之间的距离。与“一本正经”的传统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相比,时政短视频时间短、信息容量大,更有利于受众通过包括移动端等在内的各种载体接受信息。同时,时政短视频表现手段多样,可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传播符号,浓缩多景别的鲜活画面,声情并茂,有利于增强受众情感上的共鸣,让报道更具代入感、亲和力和感染力,使观众能直观地看懂传播内容,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和效果。

例如,2019年东莞“两会”期间,《莞视频》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代表委员声音、两会风采等重点,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大胆创新,精心策划制作了“三分钟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快问快答”“记者跑两会”“两会金句”等短视频产品,用高效、简短、快节奏、轻音乐的方式对常规时政、社会新闻进行软包装,颠覆了受众对传统视频新闻的刻板印象。短短几天,这些短视频总点击量超过72万。

(三)互动性更强,受众黏度更高

新媒体时代,互动性成为用户需求变化的显著特征。受众是新闻传播的接受者,也是信息传播及传播活动的反馈源及再传播者。相较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短视频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强。受众在观看短视频时,能够实时以多种形式进行互动,比如回复评论、发弹幕等操作。通过与受众互动,更能把握受众特点,考虑受众的情绪感染和感官体验,避免单向灌输式的一味宣传。而在渲染情感的同时,更能提升产品的正能量价值。

此外,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形式,时政短视频在趣味性、真实性等方面也有不少优势,因此更容易被年轻受众接受。可以说,新媒体时代,短视频作为新闻内容承载模式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向。

二、创新机制,推动时政新闻“变身”时政短视频

(一)用融媒体思维打造短视频制作团队

短视频虽然只有短短几十秒,但却包括策划、拍摄、剪辑、包装、运营、推广等多项工序,需要多个岗位通力合作,这就需要打破传统媒体原有的新闻制作框架。2016年,为深入推进媒体融合改革,东莞广播电视台打破原来广播、电视、新媒体条块分割的部门设置模式,整合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五大传播平台,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实现了全台新闻“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分类发布、多元传播、多平台互动”的生产流程再造。全媒体新闻中心成立后,进一步打破栏目藩篱,设立融合采编平台,实现各个栏目的前端资源与后方编辑的全面调度,并紧紧抓住“短视频”这一风口,将分散的各岗位人员规整成莞视频工作室团队,实施品牌化运作。莞视频工作室有了专门团队,各项好的策划均能得到精准落实,日均生产2至5条原创短视频。

(二)推动媒体融合,做新技术的实践者

短视频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不能光靠想象和努力,除了需要人才队伍的保障之外,还需要技术支撑。莞视频工作室自组建以来,即在硬件设备升级、软件操作提高、成员编辑创作意识强化等多方面有着全方位考量,团队通过内部交流、外出学习、邀请专家讲座等形式,学习互联网新技术、新思路。团队推出的新闻短视频产品迅速以新鲜、快速、优质的内容抢占市民“朋友圈”。

(三)完善审核机制,旗帜鲜明讲政治

时政短视频快发的难点在于如何把好“安全关”。短视频虽短,但监管责任不能“短”。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必须在纷繁复杂的意见环境下把握正确导向,传递主流声音。时政短视频内容的核心是时政新闻,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对此,莞视频工作室从运营之初就完善了审核机制,其中重点就是将审核的关口前置,从源头端对每一句重要讲话、每一个事实、每一个数据等进行核实。同时,执行严格的编审发程序、流程,确保导向正确。

(四)丰富发布渠道,增加短视频产品“曝光度”

传统媒体的电视时政报道依托固定的电视栏目,发布渠道单一。作为新媒体产品的时政短视频,拥有“轻、快”等天然的优势,足以突破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模式和发布渠道。

东莞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短视频产品除了紧密依托台微信公众号、台微博、东莞阳光网、知东莞App等多个宣传平台,实现多渠道传播,还与省内、国内媒体搭建良好的信息互通渠道,包括与广东台触电新闻App、人民网、今日头条、抖音等重点新闻平台、视频平台合作,实现优势视频资源的快速分享、发布。

同时,东莞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短视频产品将大平台的资讯热点作为素材来源,通过“蹭热点”“建标签”等手段,将产品纳入热点“关键词”搜索行列,加大被检索几率,提高二次传播的可能性,进一步拓宽产品宣传面。

三、“换个姿势”,让时政短视频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一)表达要“新”

一是在标题上要能拉近受众距离,让受众有新鲜感,能激发关注。要想让短视频有效地到达受众面前,标题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视频的点击率和点赞量,以及能否获得平台的推荐。时政短视频的标题要避免高大上的宣教,要新颖、新鲜,适应网络阅读习惯。可以设置悬念,引发好奇心;可以与用户互动引发共鸣、激发热议;可以用数字和数据,内容逻辑清晰,使阅读更有效率;可以“蹭热点”借势营销,根据不同主题内容而定。例如,2020年4月东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集团等七大电商平台签约,开展合作。东莞广播电视台推出短视频《为这事,东莞政府拼了!》,通过设置悬念,引发众多市民关注。

二是在内容上,要有新角度,要将硬性的政治性话题进行软化。东莞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一系列时政短视频产品,在内容处理上,题材选择与东莞广播电视台的时政新闻电视节目《东莞新闻》基本一致,聚焦于当前的重要时政活动和重大主题,但在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上却与《东莞新闻》大相径庭,前者基本上是采用轻松的网络语言、别出心裁的表现方式,收到非常好的传播效果。例如,为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宣传,2021年5月,莞视频工作室推出了一组“书信里的红色印记”系列短视频,通过革命时代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展示红色史迹,引领观众跨越时空,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该系列短视频一经推出,立即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关注,每一条短视频都成为当天的“爆款”,被争相转发。

(二)叙述要“清”

与传统的新闻产品一样,短视频更需要注意叙述的逻辑。短视频浓缩了一系列影像,需要将繁多的碎片化信息再加工。编辑者在组接这一系列影像时必须考虑其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使主题的呈现更鲜明、更清晰;影像外的配音与少量文字,要能够强化说服力和感染力;影音与文字之间要相得益彰,共同感染、影响、说服观众。此外,叙述的节奏也很重要,必须适应移动传播状态下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需求。拖沓的节奏和多余的细节,会影响叙述逻辑及其节奏,会影响人们的观看意愿及其行为的持续,从而影响传播力。

(三)剪辑要“精”

一方面要精选素材和细节,另一方面要精细打磨。要在现场以独特的眼光,发现特别的场景和细节,并捕捉精彩瞬间;后期剪辑时要精挑细选,独具慧眼,一帧一帧地从海量视频中选择可用的素材,用快节奏、高信息量的剪辑手法吸引受众;要发现细节中的大意义,通过挖掘、放大人们不一定注意到的细节,含而不露地体现思想性。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要深入洞察用户的媒介使用习惯,用创新思维转型升级。罗杰·菲德勒在《媒介形态变化》一书中指出,媒介形态的变化伴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并且必然引起媒介内容的改变。包括短视频在内的新媒体,为时政报道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使用新手段、新方法,通过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整合,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时政短视频精品力作,将有效提升传播效果,让时政报道跃上新高度,有利于更好地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