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晶 侯杰荣 邓闻静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新趋势,并已展现出十分大的发展潜力。党的十八大着重提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建设生态文明视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因此,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的核心理念。同时,也应自觉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信念,在旅游产业开发的规划中着力发展生态旅游。我国少数民族由于民族风俗习惯、以及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普遍分布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地区,拥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和优质的旅游资源禀赋。随着“两山论”和乡村振兴战略和的部署的推进,乡村生态旅游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 世纪以来,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重视。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问题,生态问题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生态文明的研究源于欧美国家,“生态文明”的概念最早于1995年由美国学者罗伊·莫里森①Roy Morrison.,Ecological Democracy,Boston:South End Press, 1995.p.281.提出,它是随着人类历史不断发展而呈现出的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的新的文明形态,高于工业文明。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污染与生态系统退化现象日趋严重。我国学者从20 世纪70 年代起开始关注生态问题,生物学家叶谦吉从生态学与哲学的视角出发,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同时又回归自然、保护自然的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②徐春:《生态文明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 第2 期,第37-45页。。
生态旅游强调对于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的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生态旅游思想源于20 世纪60 年代的生态性旅游,1983 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H.CeballasLascurain 将生态旅游作为了正式的独立术语,认为生态旅游是对自然生态不造成破坏地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旅游③Weaver D B,Lawton L J.,“Twenty years on: The state of contemporary eco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vol. 28, no. 5 , 2007,pp1168-1179.,并于1987 年进一步总结完善,认为生态旅游是出于研修、欣赏和享受风景及当地的野生动植物和文化特征(历史遗存和现有的特征)等目的到相对未开发过或未被污染过的自然区域去旅行④Ceballos Lascurain H.“The future of ecotourism”,Mexico Journal,no.1,1987,pp13-14.。1992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后传入我国,随后国内学术界以及政府也关注到了生态旅游这块未来的热点板块,发展出来许多生态旅游相关政策与理论,如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生态旅游的评价体系以及利益的相关者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需落实的发展观,也是解决当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过快所呈现出的资源环境紧缺问题,实现乡村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⑤唐承财:《低碳旅游: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节能减排的可持续旅游形式》,《旅游学刊》, 2014 第3 期,第 10-12页。。它是继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之后的一个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原则,是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之上追求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文明形式⑥舒小林, 黄明刚:《生态文明视角下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及驱动机制研究——以贵州省为例》,《生态经济》,2013 第11 期,第99-105页。,而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⑦黄宗华. 生态旅游扶贫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创新实践[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06): 87-89.,我国民族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多以偏远民族地区的特色乡土人文资源为主要发展载体,并以其地理位置独特的生态性特点吸引各地城市游客前来游览和体验⑧王小颍:《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方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第3 期,第20-23页。。但是现如今,我国大多民族地区的乡村普遍自然资源脆弱,且面临着生态环境承载力即将过载等环境问题,加强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发展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民族自治县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下属民族自治县,地理位置处于湖南湘西和桂林的连接地带,山岭绵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较高的旅游资源禀赋,该县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达76%,同时也是是多民族聚居区,具备独特的乡村自然风光和多彩独特的民族风情。
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方面,龙胜县专门成立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项目指挥部,下设民族节庆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传统工艺等8 个工作组,将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以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的发掘、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文化和风俗的发展作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现在,龙胜各族自治县的旅游产品分布格局大致以龙脊梯田景区和龙胜温泉景区为主,县城景区和周边自然景区为辅,并且包含着各个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村寨生态旅游观光点。从民族村寨的传统民族文化和风俗视角出发,积极组织举办泗水乡的瑶族红衣节、伟江乡苗族的跳香节、乐江乡侗族的祭萨节、龙脊梯田的文化旅游节、龙脊镇的红瑶晒衣节等节庆活动。如今,龙胜各族自治县已被成功打造成为“民族百节之乡”,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100 多万人次。
在乡村生态建设方面,龙胜县依托悠久的农耕文明、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民俗风情,结合青山绿水、特色村寨,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同时,不断积极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建成白面红瑶村、广南洞村、周家龙泉红瑶民俗园、金竹庄村、西门红瑶生态文化村、三门红瑶保增洞生态博物馆、李柏庄生态农业旅游园、黄落瑶村、牌坊等30 多个民族村寨。在“天下长发第一村”黄洛瑶寨,红瑶妇女素有蓄长发、“盘发帽”的习惯,成为龙胜生态旅游的精品品牌。以黄洛瑶寨为例,寨内共有82 户320 人,村寨内为游客展现的民族歌舞表演均由该村寨村民自行组成。近些年,黄洛瑶寨每年接待中外游客8 万多人次,有力推进了全县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龙胜各族自治县隶属于有“国际旅游都市”之称的桂林市,地处越城岭山脉西南方向的山麓。当地气候湿润,空气清新,山环水抱,拥有优质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再加上龙胜为桂林主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本土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使龙胜具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优越条件。
近年来,龙胜县逐渐形成了以梯田、温泉为主轴,通过公路和河流将多个自然保护区、牧场、村寨等旅游资源连结成紧密且错落有致的空间格局。在自然资源方面,龙脊的梯田和温泉早已名扬在外,龙脊梯田一年四季均为游客展现出不同的观景体验,将农耕文化与周边村寨中壮族和瑶族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融为一体。龙胜温泉作为温泉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也连接着周边多个民族民俗村,以金竹壮寨、广南侗寨、白面红瑶寨等村寨为例,村寨内的自设的游览项目可以使人们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壮、苗、侗、白等民族不一样的民俗文化。
龙胜各族自治县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民族自治县,各民族的文化在其中不断融合发展,由于当地依旧以农业为主,生态环境破坏较少,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民俗内涵使得当地居民对提高生活水平的方式被赋予了特殊性。从2015 年起,相关部门已针对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方面的问题联合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力图为乡村扶贫旅游提供支持和保障。在2016 年由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则》通知中也提到各地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并积极推动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旅游。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将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作为主要部分,并认为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以及《广西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桂政办发(2016)182 号)》等文件均为龙胜各族自治县建设“中国乡村旅游强县”、推动龙胜当地乡村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提高当地经济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化率也不断提高。城市规模随之不断扩大,一方面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另一方面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和竞争压力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也接踵而至,城市居民因此更加倾向于利用闲暇时间去生活节奏慢、空气清新的乡村中体验原生态的慢节奏生活,缓解工作日中的精神压力。据当地旅游部门统计,2019 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95.40 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37.79 亿元,同比增长31.1%;可以看出龙胜的旅游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挖掘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景区及产品将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以及文化的全面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与城市居民的精神诉求相符合,使人们在缓解压力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不一样的生活文化,目前来看乡村生态旅游对周边城市居民具有极大吸引力。
龙胜近年来已建设不少特色乡村民族村寨,但是各村寨开展的民俗类项目类型较为单一,多以对歌、抢绣球等类型为主,项目内涵度较低,且多为观光型的活动,游客无法亲身感受到各种民俗活动的文化内涵。当地大部分乡村生态旅游基本以“农家乐”为主,与其他民族地区基本一样,缺乏特色和亮点。在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售卖方面,龙胜各村寨出售的手工艺品普遍雷同,缺乏创新,游客无法通过该手工艺品联系到当地的村寨特色。在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方面,村寨的工艺品小作坊往往都会展现制作过程,并出售成品,但是很少有作坊会让游客参与制作,游客的旅游过程中缺少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互动的机会,旅游项目在设计时也缺乏对大部分游客都具有参与性的民俗文化体验项目。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的绿色新型旅游休闲方式,生态旅游的本质是回归自然,并探索和认识自然,一改往日的忙碌,静心感受绿色的生活方式,享受自然和当地独特文化带来的愉悦感。龙胜各族自治县属于经济较落后地区,大部分村寨村民的文化程度和综合素养不高,还未具备全面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龙胜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也相对较低。因此不少当地开发者在对乡村生态旅游产品进行经营和开发时,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宗旨,以“竭泽而渔”的方式规划开发原生态乡村旅游景点,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村寨内未配备合理数量的环卫设施,使得旅游点内一些旅游资源遭到旅游垃圾的破坏或损毁,并影响到后期的旅游经济发展质量。部分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过于追求享受和随意,而忽视了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阻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龙胜是较早成立的以旅游业为主产业的民族自治县,并早已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但由于种种内部和外部原因,使得执行起来依旧不到位,许多村寨和周边饭店依旧存在“坑客”、“宰客”、“抢客”和“拉客”等不良行为,不仅使所在村寨口碑降低,还影响到龙胜乡村生态旅游业的整体好评度和持续发展。另外,在各村寨的传统民族文化宣传方式上,依旧以传统地方式表演民族节庆活动,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对本地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失去了解兴趣。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仅是游览者,也充当着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刻板无创新的民族文化表演有碍于发扬当地本土少数民族文化。
乡村生态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生存基石为其原生的土地自然资源,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开发方应该关注到各利益主体的确切需求并且进行最大限度地协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寻求当地旅游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较为偏远的山区,林地资源丰富,在对新的旅游产品进行设计以及开发时应对乡村生态旅游区进行科学规划,注意规划区的地质环境,避免雨季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在规划和开发过程中,应遵循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杜绝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污染环境等问题,为当地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传统的民族文化是龙胜各族自治县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灵魂,也是非常可贵的旅游资源,为提高游客的重游率,促进当地的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应深入挖掘龙胜当地壮、瑶、苗等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发挥出有别于其他民族地区的民族魅力。一方面,将独特的民族文化与龙胜当地特有的自然风光相结合,拓展更具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特色项目。另一方面,将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与商业体验相结合,使游客拥有更多特色体验,对当地民族文化产生融入感,在使民族文化成为提高当地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文化移植不能与景区旅游开发相适应,这样会与景区当地文化产生排斥,对景区造成巨大的损失⑨殷文鼎, 徐嘉敏, 余尤骋:《龙潭水乡景区旅游开发中"文化移植"的问题与对策》,《大众文艺》, 2019 年12 期,第 255-256页。。所以在旅游文化旅游产品环节中要注重文化资源的协调性以及合理性,科学地去引用文化元素并将其投入到旅游产品研发中,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不粗制滥造出突兀的旅游产品,为日后文化传播以及旅游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规范的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制度和相关制度执行能力,是龙胜各族自治县在建设“中国生态旅游强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各村寨的村名是龙胜乡村生态旅游的主要经营主体,为提高各旅游村寨经济收入的同时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旅游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增加口碑并提高重游率,当地相关政府应积极组织本地从业者和各村寨经营者参加相关服务行业的职业培训,使得各村寨经营方式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各村寨经营者和从业者的生态意识,加强舆论宣传,提倡生态旅行、绿色旅行,提高游客的生态旅游意识⑩魏雅姝:《旅游景区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评〈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环境工程》, 2020 第6 期,第262页。。以长远的眼光进行旅游经营活动,力求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双赢,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