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伟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在几十年的高职教育发展中,高职教育已在教育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培养目标的不断改变,从最早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现在提出的“高技能人才”。为了培养知行合一的高技能人才,我国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也在不断加大,经济活动面临的状况也日趋纷繁和复杂,国家适时对经济责任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课题研究小组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归纳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按照国家及地方最新的经济责任审计文件精神要求,通过调研某省高职院校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状况,通过国家出台的文件规定和会议精神,结合本学院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开展情况,分析推进经济责任全覆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合理化建议。
审计全覆盖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落实情况,以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审计监督,涉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分配、管理和使用的全部环节。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宏观经济复杂严峻,审计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和新挑战不断增多,人们对审计监督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审计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求。高职院校要着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根据十九大报告等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高职教育的教育经费、科研经费、专项资金也在每年递增,而且学校同时与学费、社会服务、社会捐赠和银行贷款等也有相关经济往来。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等硬性要求也提升了较高的水平,导致高职院校与其他行业的往来更为密切频繁。而这些变化势必会让高职院校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及落实,提高高职院校经济活动的管理水平和资源分配成效,保障高职院校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
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实施能够有效的为干部履职能力和决策水平提供依据,提高领导干部的守法意识和反腐倡廉能力。而且,通过审计报告也将会对干部考核评价提供了有力证明,让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保证,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仅是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行为的监督,更是对领导干部管理经济的水平、能力、成败、优劣的重要手段评价的依据,其审计结果在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履职尽责等方面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开展,为部门考核干部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履行职责等方面提供依据。
目前,根据对某省高职院校调研的情况,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各高职院校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和规范化,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或早或晚的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并制定经济责任审计操作办法和工作流程,有的以学校文件的形式发布,有的以内部规定的形式实施。保证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运行。随着国家和上级部门对经济责任全覆盖要求的调整和变化,学校内部的相应配套制度也需要推陈出新和不断完善。
经调研大部分高职院校未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经济审计人员隶属于财务、纪检等部门,不能保证经济审计机构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及审计人员在业务上的独立性,就不能确保独立行使职权及有效规避风险,审计人员很难站在客观、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最终形成的评价和结果也会偏颇或流于形式,由于存在隶属和上下级关系,很难避免不受人际关系和舆论的压力,审计人员基于自身工作角度和长远打算,审计人员正常工作的开展很难有效实施。
经调研某省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在组织部门的授权下开展经济审计业务,而且大部分侧重于开展离任审计业务,这种既成事实的事后审计操作模式,被审计人员的思想认识就大打折扣,给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造成颇多不便,审计人员在搜集证据、征求意见、处理问题、落实结论等环节不能得到顺畅配合和积极响应,审计报告中的审计结论和审计评价不能够在干部任用前起到该有的作用,也就失去了审计的意义。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要求的提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加强,以及高职院校领导干部较为频繁的任免调整,给高职院校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高的审计人员欠缺,人员结构配备很难在短期胜任审计全覆盖业务,即便是勉强完成了审计任务,审计工作质量也不高,存在着潜在的审计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审计工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需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一切影响着经济行为及其结果的事项都是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审计内容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效果影响较大,审计内容的选定和审计的深度直接决定着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经济责任审计除了要完成常规审计外,还需突出审计重点,合理的把握经济审计的范围和内容是达到预期审计效果的关键。
统筹安排审计计划,实行审计全覆盖。实现突出重点、规划到位、彰显深度、保证成效的逐步推进。分清主次,重点先行。审计部门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应该坚持主次先后原则:关系重大,影响全局,问题严重的项目或系部,应作为主要重点项目优先给予计划安排,并必须保质保量完成重点项目计划;对那些问题不严重,关系不大,影响较小的项目或系部,就可以在安排主要项目后,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再行安排审计工作计划。统筹兼顾,量力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强调,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升审计广度和深度的必需手段,建立信息归集和完善的大数据平台,就能消解审计不能适时共享部门数据的瓶颈,动态的共享数据信息,才能监督各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动态数据真实反映问题,适时分析数据,反馈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常态审计和动态审计的充分结合运用,才能发挥审计全覆盖的真正效能。
以建设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内部审计队伍为根本,加强思想凝练、政治锤炼、实践历练、专业磨练,进一步提高部门审计人员执业修养、政治能力、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内部审计机构开展教育培训,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体系,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与其他高职院校交流的方式,学习提高部门业务综合能力支持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审计机关审计项目、有关培训交流等,通过“以审代训”等方式,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实战能力。
借鉴审计机关提供的高职院校和政策审计工作方案、审计操作指引、相关法规汇编等,把握国家和上级部门审计的重点和审计思路。积极参与审计机关组织的审计培训,学习最新的审计工作方法、大数据审计技术等,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学习其他高职院校成熟的审计管理经验、操作办法等,分析存在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提升部门的业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