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兰
摘要:现代动画片很多采用古典文学故事进行改编。本文尝试探讨古典文学动画剧本改编现状,从理论层面上分析探讨改编的基本手法,如何令古典文学作品改编动画剧本后更符合观众要求,从而获得更多的观众认可。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学;动画剧本改编
中国古典文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艺术创作供给了丰厚的素材。中国古典文学题材的改编是我国动画发展史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本论文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尝试探讨古典文学动画剧本改编现状,从理论层面上分析探讨改编的基本手法,如何令古典文学作品改编动画剧本后更符合观众要求,从而获得更多的观众认可。
一、当代中国古典文学改编类动画的现状
(一)当代中国古典文学改编类动画的概况
古典文学剧作进行改编是动画创作的重要来源,许多优秀的国内外动画作品灵感来自各类经典文学作品。例如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成就了深入人心的迪士尼动画《狮子王》。纵观中国动画发展史,中国第一部动画《铁扇公主》亦是第一部古典文学改编类的动画,根据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改编的家喻户晓的动画《大闹天宫》,动画《哪吒闹海》改编自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等等。经典的古典文学作品拥有众多忠实的读者,他们对于原著的喜爱是发展古典文学改编类动画的重要支撑。
(二)当代中国古典文学改编类动画的基本面貌与特征
中国古典文学改编类动画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在浮躁的社会中,古典文学作品为动画剧作提供创作灵感,令许多动画制作者误认为,动画剧本取材于古典文学,可以凭借着原著的魅力,吸引观众的目光。认为古典文学改编类动画就是文学原著加入动画化的处理便可以了,令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精髓得不到很好的传播,失去了改编古代文学作品的真正意义。这种误解也是导致了众多古典文学改编类题材动画难以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二、古典文学改编类动画剧本改编的基本手法
(一)对原著人物的基本承袭关系
原著人物是指古典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主要人物角色。将古典文学改编成动画主要着重于古典文学题材中的人物形象上,有着鲜明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是改编者着重刻画改编的重点。
在中国动画史上,许多由古典文学改编而来的优秀动画作品都注重再现和重塑原著中人物角色和人物性格,获得观众的认可与喜爱。例如家喻户晓的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节选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前七回,完美地重现了原著中孙悟空的桀骜不驯的人物性格与反抗精神,并基本还原了节选中所有人物角色,例如玉皇大帝、太白金星、东海龙王等。对原著人物的基本承袭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最终成为一代经典。
(二)对原著思想的基本延续关系
思想是一部文学剧作的灵魂,在动画改编中,大部分改编作品的主题思想继承了原著所表达的思想。在改编中,改编者重视原著思想,并会深入理解原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和情绪,有利于在改编工作中对于故事情节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编创出新的强调主题思想的合理故事情节及内容,丰富了改编的动画作品,给予观众新的亮点。
《大闹天宫》虽然节选自《西游记》,但并不是全部照搬原著。导演万籁鸣认为“在改编应尊重并忠实于原著,但是不等于照抄和不应拘泥于原著……”[万籁鸣口述,万国魏整理:《我与孙悟空》,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36、141页。]他在创作中着力把孙悟空刻画成反抗者的形象,并推翻了原著中孙悟空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指山的结局,而是孙悟空最后把天宫弄得天翻地覆后回到花果山和猴儿们过上了快活的日子。这样的改编基本延续了原著思想并做了合理的创新,在符合故事发展的同时令观众眼前一亮。
(三)对原著的有限异化
有限异化指在原作允许范围内,进行合理的阐释与创新。这种异化要求改编者在深入了解并吃透了原著精神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对原著的立意进行引申和发挥,合理地丰富原著中的角色和重構或增减原著中的情节,达到对原著的创新。始终要求改编者在原素材的范围内进行再次创作发挥。
根据《木兰诗》改编的动画《花木兰》就是对原著的有限异化,在动画中增加了一只小龙和蟋蟀的角色,同时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增加了对抗匈奴的精彩故事情节,强化了花木兰的英勇善战,对故事起了升华的作用,很好地阐释了故事的主题。
(四)对原著的彻底异化
改编中的彻底异化原则是指改编者在审美创造过程中完全跳出原素材,甚至背离或者反驳了原著的题旨。在这过程中,原著素材只扮演着触发审美主体灵感的媒介,是一堆原始素材的存在。彻底异化原则尊重改编者主体自由精神。
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是对原著的彻底异化。它以名著《西游记》为原有素材,选取了孙悟空、猪八戒、白龙等角色进行创新的编排,并加入小师傅江流儿等角色,以对抗妖魔鬼怪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
三、提升古典文学题材动画剧本改编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一)时代化人物塑造与人物形象的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早已看腻了万能的英雄主角,因而他们现下对刻画平民英雄的影视作品有了新的审美要求。在古典文学改编类动画中,由于原著早已深入人心,英雄人物在观众心中有了神话般的能力,在新的审美影响下,观众希望看到原著中主角能有与普通人一样的痛苦和烦恼,缩短英雄与普通人的差距,令观众在观影中更能产生代入感。
例如在《大圣归来》中,新的塑造下大圣不再是那个会72变,拥有大闹天宫能力的神话英雄,他被封印了神力只是一个普通人,观众随着故事发展,跟随着齐天大圣为了小师傅江流儿打败了五行山中书生面相的大妖王。因拥有平民英雄齐天大圣而使影片获得了极高的赞扬,也使得《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最终成就了9.36亿的票房。平民化的改编产生了新形式的作品,令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耳目一新,大大提升了观众的人物形象期待满足,从而使影片获得成功。
(二)时代社会因素融入与主题的晋升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不断地进步,观众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从前简单的说教式动画已经不再满足观众对于主题的期待,他们更期待新的动画作品在给予人生启迪和正能量下,更多地能展示出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艰难,并且强调更深刻的历史和人文。观众不满足于单纯的矛盾冲突和大团圆结局,有着真实的情感的画面才能满足现代人内心的空洞和需要关怀和温暖的内心,他们期待在古典文学改编类动画在改编过程中,增加更多细腻的情感表达和赋予更多人文的关怀,达到对主题期待满足的晋升。
(三)时尚审美趣味的浸入与风格的升级
审美情趣是指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它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决定了观众所喜欢的影视、动画作品风格。当今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观众渴望娱乐,产生了带有强烈玩弄和娱乐的心态。“恶搞”思潮的不断蔓延,成为影视、动画作品中满足观众娱乐需求的有力方式,迎合了我国主要观影人群的审美情趣。例如动画中有《花木兰》同样地用恶搞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影片中三个士兵男扮女装恶搞成宫中嫔妃,配合花木兰潜进了被匈奴攻占的皇宫,士兵们穿着女士长裙结合滑稽、夸张的妆容十分地惹人瞩目,恶搞后的嫔妃形象令观众笑声不断。古典文学改编类动画中,加入“恶搞”等时尚戏谑形式,形成相对轻松娱乐的动画风格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潮流,从而最大化地提升观众对于以往古典文学改编类动画的风格的期待。
(四)娱乐性人物对话的设计与人物对话的擢升
在快节奏下生活的现代观众观看影视动画的最主要目的是放松身心和调节生活,在动画中增加娱乐性的人物对话能加强动画的趣味性,产生喜剧效果,会令观众印象深刻。在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小师傅江流儿与齐天大圣之间一连串的趣味对话逗得观众开怀大小。江流儿:“大圣,你说我念经的时候佛祖能听吗?”大圣:“听见,肯定能听见,那老头最爱搞闲事了。”江流儿:“四大天王是兄弟吗?”大圣:“是姐妹”。这种设计后的娱乐性人物对话一改以往古典文学改编类动画的台词风格,在满足观众原有的人物对话期待上达到了提升状态,并带来新的审美水平。
(五)民族元素音乐的强化与视听语言的跃升
近年来,我国动画发展中存在大批盲从模仿,生搬硬套地嫁接美、日动画的现象,失去了中国的民族特色。但是,构成观众审美文化心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民族文化传统,它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浸透到影视观众的内心,进而影响观众审美趋势。不可否认的是,一直以来我国民族文化传统让我国影视、动画艺术有着丰富的滋养和独一无二的特性,而视听语言就是展示民族元素的最好表现。声音及音乐作为视听语言的一大要素,可以很好地结合画面,建立独具中国风的动画作品。
事实上从《铁扇公主》到《大闹天宫》再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功的中国动画一直注重借鉴我国戏曲以及民间音乐元素,这种民族音乐的运用有利于满足观众长期以来渴望世界认同的民族心理及对民族的认同感,进而令观众对视听语言的满足实现跃升。
综上所述,在面对当前我国动画产业对于古典小说的改编所产生的问题,综合古典文学剧本改编的基本手法,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上五方面使我国的动画产业对古典文学的改编更加引起大众的关注。
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观众力求使自己活生生的现实性与从动画中获得的刺激处于最紧密的和谐之中,以至于两者以一种和谐的方式产生共鸣人文精神就这样得到了确认和建构。因此,将观众满意作为当前我國动画对古典文学改编进程上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目前我国动画发展所遇到的困难,使国产动画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使更多更好的大众所喜爱的动画早日涌现。
参考文献:
[1]秦俊香.《影视接受心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陈旭光.《影视受众心理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佟婷.《动画剧作》[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