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校行有关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

2021-01-29 14:56:42董明利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广大青年一流总书记

□董明利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优先发展教育”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十分关注高校发展并多次赴高校实地考察。自党的十八大至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有19次高校之行,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7月17日)、中南大学(2013年11月4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11月5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2014年4月9日)、北京大学(2014年5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9月9日)、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2014年12月20日)、南昌大学(2016年2月3日)、国防大学(2016年3月2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4月26日)、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5月3日)、北京大学(2018年5月2日)、暨南大学(2018年10月24日)、南开大学(2019年1月17日)、陆军步兵学院(2019年5月21日)、内蒙古大学(2019年7月16日)、云南师范大学(2020年1月20日)、湖南大学(2020年9月17日)、清华大学(2021年4月19日)。在19次高校考察过程中,总书记直面高校师生,围绕高校的一流建设、党的领导、办学特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师队伍、文化自信、理想信念等诸多问题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从根本上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1],其蕴含的新观点具有直观性、现实性、深刻性、丰富性、系统性等特点,是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不可或缺的蓝本。习近平总书记高校之行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从十个方面对高等教育进行了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做出的“九个坚持”为统领,扎根高校实际,直面高等教育现实,从国家战略和高校践行两个层面入手,深刻系统地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理论主张、价值追求和实践要求等。国家战略层面重点解决高校“不走歪路、不走邪路”问题,高校践行层面重点解决高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问题。

1 国家战略层面

1.1 战略高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018年在北京召开的各级各类教育人士参加的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由衷地指出我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根本方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是“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一特色和优势落实到高校人才培养中去,培养能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合格人才。这是强调想要办好我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在根本方向上旗帜鲜明、立场稳定。

1.2 战略统领:坚持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

在北大120周年校庆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我们当下面临的新时代定格为“最好时代”和“最关键时代”。“最好时代”是指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所处的时代,“最关键时代”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处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党的初心与使命”去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的论断,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必须担负起的重要使命,这个重要使命必然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融合在一起。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时抒发了“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感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高等教育的对象是广大青年,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学子抱以期待和殷切希望,这实际上是为高等教育出了一个必答题。

1.3 战略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提出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这一问题,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问题的答案。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基数大,如何把人口大国变成人才大国,为国家社会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撑呢?培养人才自然成为高校必须完成的神圣使命。大批优秀青年学子生活学习在高校,高校自然对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牢牢谨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使命,承担起育人大任。

1.4 战略核心:坚持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的重要论断。我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把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明确为“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事业”,党的领导是高等教育长久发展的坚强保障,而“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事业”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生动体现。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国防大学时就要求部队高校“增强看齐意识”,“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要一以贯之、毫不动摇。高校在培养人的问题上一定要立场明确、旗帜鲜明,不能出现偏差,一所学校一旦在办学方向上错了路、偏了方向,后果不堪设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防大学的视察讲话中就重点强调了党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问题。

1.5 战略保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学,与师生代表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维度进行表述,认为一个民族和国家最持久、最深层力量来自于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可见,核心价值观对一个民族、国家有多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失去了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和国家,将会莫衷一是、行无依归、无法前进。高校是青年学子聚集的地方,青年学子是民族期望、国家未来。我们该如何向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呢?习近平总书记就“给广大青年的几点建议”进行了阐释,把勤学求“真学问”,注重道德践行、善于明辨是非、要笃实肯干作为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方法。

2 高校践行层面

高校践行层面包括:践行目标、践行关键、践行任务、践行支撑、践行原则五个方面。

2.1 践行目标: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到习近平总书记高校之行的足迹和关注点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抱以厚望。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5月与北大师生代表座谈时就强调指出:党中央对高校未来发展目标定位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校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高等教育目标已明晰描绘出来,高校要以此为指引,奋力前行。前行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高校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有所作为,这就要抓住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推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断补短板以夯实基础,不断创新以笃定未来,高校要紧紧围绕“培养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从国际国内两个发展大局出发,敢于直面问题,瞄准内涵式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办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2.2 践行关键: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

欲求百年兴,必要兴教育,欲求教育达,则需以教师为基。对于高校而言,一流教师队伍才能塑造一流学生、一流学科。对于广大青年大学生而言,在人生求知的关键阶段,能遇到一个或一群好老师,是为大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2]关于好老师,各说不一,没有定式,但是也有共同点。习近平总书记接着指出:“我想,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四个特质,即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2]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它为高校教师的培养提升和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

2.3 践行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古往今来,历史与现实都在昭示:立德树人是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与北大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就提出了“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重要论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尊重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丰富发展了党的高等教育方针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把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键期比喻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大师生代表畅谈“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提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重要论述。青年大学生代表着社会未来,而学生时代恰恰是其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期,“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就十分重要,这就好比穿衣服扣扣子一样,第一粒扣子一定要扣好扣正。当下是广大青年大学生建功立业的好时代,大学时光也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广大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2.4 践行支撑:坚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学技术之争是当代国际社会竞争的制高点,各国都在为夺取制高点而布局,全球科技发展进入快车道。各国顺应潮流,调整发展战略,注重创新驱动,暗自打响了人才竞争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昌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都把目光集中在了高校科技创新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4]为此,高校要坚决扫除科技创新的体制障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和释放出青年大学生的创造精神,打通科研成果转化通道,优化科研政策供给,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真正把高校转化为科学技术创新的主阵地。

2.5 践行原则:扎根中国大地办好大学

扎根中国大地办好大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遵循教育规律相统一的关系,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遵循教育规律是科学方法。要坚持放眼全球与中国特色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与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做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重要论述。在此,中国特色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理念,要把中国特色注入高校建设的内涵之中,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彰显中国大学的民族特性和教育自信。通过坚定的文化自信散发出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与精神。

总之,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一流的高校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才能出一流的成果。可以讲,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优先发展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寄予厚望,所以他多次到高校视察,并以讲话、座谈等不同方式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较为体系化的有关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引领着高校在建设和发展中去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的方向性问题;“培养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培养教师”的关键性问题。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一流总书记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56
习总书记“下团组”
当代陕西(2018年6期)2018-05-22 03:03:13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黄河之声(2018年6期)2018-05-18 00:47:57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My Favourite Magazine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
中国青年(1983年4期)1983-08-21 03: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