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角下黄河碛口旅游区旅游发展研究

2021-01-29 14:56:42□杨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旅游区古镇黄河

□杨 霞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碛口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南部,依吕梁山濒黄河水,堪称山西的西门户,曾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繁荣一时,有“九曲黄河第一镇”[1]的美称。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峰峦雄伟的黄土高原和波澜壮阔的万里黄河交相辉映,镌刻下灿烂的黄河文化印记,留下了许多极富地域特色和游学价值的景点,形成了以碛口古镇为中心的黄河碛口旅游区,并获得了省级风景名胜区、首批省级地质公园、首个省级旅游扶贫试验区等称号[2]。

1 新形势下加快黄河碛口旅游区旅游发展的意义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山西自然风光资源十分丰富,黄河、长城、太行等堪称天下奇观,要做强做优文化旅游产业。

2017年,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首次提出要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明确提出要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2018年,山西省进一步提出要落实“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战略要求,印发了《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启动“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2019年,山西省提出要深入发展乡村旅游,对打造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作出部署,特别是要启动碛口古镇、青龙古镇等一批文旅村镇试点建设,通过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全省文旅村镇建设。2020年8月11日,山西省启动了“游山西、读历史”活动,系统提出了游山西就是在读地质构造运动史、中华文明演进史、黄河文化变迁史、长城军事斗争史、民族融合发展史、古代建筑艺术史、汇通天下晋商史、中国红色革命史、劳动人民创造史,这些基本上都能在黄河碛口旅游区找到痕迹,产生交接。在2020年召开的山西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黄河板块加快开发碛口古镇等龙头性、标志性精品景区。由此可见,黄河碛口旅游业发展从时间维度上进入了新阶段,从空间维度上开创了新格局。把黄河碛口旅游区打造成黄河中游板块的重要文旅新高地,对传播黄河文明、讲好黄河故事、塑造“黄河”品牌、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以及助力山西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

2 碛口旅游资源禀赋与特征分析

2.1 古建遗存完整而独特

作为黄河岸边的千年古镇,碛口是昔日晋商的水陆转运码头,是晋商的起航之地。碛口古镇店铺林立,周边村庄成为各路商贾的“家属宿舍”,完整的村落中各类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被称为“立体交融式建筑的代表”[3],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散发着浓郁的黄土高原特色和韵味。碛口古建筑群是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镇和周边村落被世界文化遗址基金会公布为2005年“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4]。碛口保存有碛口、西湾、李家山、高家坪、自家山、垣上、寨则山七处基本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其中碛口、西湾、李家山最具代表性。

2.2 传统民俗丰富而璀璨

在长期的商贸活动中,碛口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商业习俗,同时也孕育了当地鲜明的民俗文化传统,是碛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扎根于碛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每年有临县伞头秧歌、道情、三弦书、放河灯等多项民间文艺、民俗表演[5];在年节礼仪、婚丧嫁娶、居民建筑、衣食住行、传说掌故、生产贸易等民俗中,陶器、铁器、布老虎、剪纸窗花、泥人张彩塑等手工艺制作乃至民俗心理,都展现了风格独特的地方特征。

2.3 自然与人文天然融合

黄河的壮观景象、两岸优美的自然风光、黄土高原雄浑壮阔的地貌景观以及古镇周边的特色景点,为碛口旅游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黄河东岸石壁上的天然浮雕、各式窑洞、土林风貌、滩枣特产、民间饮食等,包括了碛口古镇风土人情、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文化、红色文化等诸多方面,均被烙上黄河文化印记,共同构成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4 文化背景广博而深厚

碛口区域及周边现存北魏石窟、唐彩壁画、唐万佛洞、明清殿宇等遗迹遗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古镇文化的深厚底蕴,使碛口成为今天三晋大地上集黄河文化、黄土文化和古镇文化于一体的一座独特的文化艺术宝库。

3 黄河碛口旅游区旅游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黄河碛口旅游核心区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以碛口古镇、西湾村、李家山村为核心的碛口古镇中心区;二是黄河水蚀浮雕区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现代人旅游需求的刺激,碛口渐渐被更多的人熟知,根据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2019年碛口旅游接待量为60万人次,旅游收入6000万。碛口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将带来更大规模的发展效应。目前,黄河碛口旅游区旅游发展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3.1 创新性开发与传承性保护的问题

黄河碛口旅游区位于黄土高原与黄河流域的交汇地带,区内地形地貌多样,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碛口古镇、西湾村、李家山村和黄河水蚀浮雕区,都是旅游区的核心资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然而,社会在不断进步,碛口古镇是旧社会的历史遗存,当地老百姓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对周围环境有进一步的需求;游客慕名观光游览的需求,使得碛口古镇旅游活动呼唤新的开发和建设。目前,黄河碛口旅游区内有多处旅游资源及景点,如西湾村、李家山村、黄河水蚀浮雕、黄河枣林、麒麟滩等,大多为独立型景点,沿黄河呈点状分布,旅游方式也多为原始的自然人文景点观光,缺乏更深层次的开发。

3.2 整体发展滞后,缺乏精品线路

黄河碛口旅游区沿黄河整体呈南北走向,其中涉及西湾村、李家山村、寨则沟村、杏林庄村等诸多乡村。这些乡村建筑古朴、乡土气息浓郁、乡村田园风光优美,保持着传统的古村落风貌,但发展均较为落后,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游览只有步行观光一种方式,城景通、景景通的乡村旅游交通体系还不健全,缺乏综合性、特色化的旅游开发思路和整体谋划。

3.3 旅游业协同程度低,关联带动性不强

旅游业是一个多维度、多元化、多样性的综合性产业,其涉及面广、链接性强、带动作用突出。但目前来说,碛口旅游业发展还没有形成各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伞头秧歌、盲人说书、转九曲等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影视娱乐、滩枣农业、加工物流、餐饮住宿等产业尚未形成关联带动,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

3.4 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发展观念落后

碛口旅游资源禀赋极高,但是碛口古镇旅游开发起步较晚、起点不高、旅游资源挖掘不深,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大要素配备还不健全,产品体系不完善,且发展观念落后、开发程度较低,多停留在初级观光阶段,与“快进慢游深体验”的现代旅游发展趋势不相匹配,旅游资源等级和旅游发展不相匹配,游客在此享受不到周到的服务和完善的设施,进而使得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

4 黄河碛口旅游区旅游发展建议

4.1 贯穿“一条主线”

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与人文资源,黄河碛口旅游区旅游发展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山西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重大机遇,以4A晋升5A级旅游景区为牵引,主动融入黄河板块文旅战略,以“永久保存、永续利用”为发展原则,把加强特色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和区域旅游资源传承保护作为贯穿景区提质升级、转型发展全过程的主线。围绕“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充分利用当地黄河自然风光、丝绸之路遗迹遗物、晋商文化、民风民俗、革命遗迹等资源,结合夜游、研学、乡村旅游、康养、红色旅游、旅游演艺等旅游热点,散点式布局打造精品旅游景点,链条式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块状式集聚相关旅游产业,体验式创新营销旅游商品,分层次精准拓展旅游市场,模块化完善提升旅游功能,全方位健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智能化改造推进旅游业态创新,标准化改进综合服务水平,持续把优质资源转化为优质产品。坚持走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差异化、精品化的发展路子,加强创新性转化、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构造景区的旅游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景区发展质量和辐射影响。

4.2 打造“一个精品”

打造“商”旅产品体系。碛口因商而兴,因商而名,是晋商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其可以以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沿线中原与西部文化交融为特色,结合历史与现代打造特色“商”旅游产品。一方面打造场景现实产品,比如可以以碛口保存完好的古镇风貌、古老的宅院等遗存为基础,打造晋商古街漫步、古码头、古宅院观光游览等一系列古镇观光旅游产品;再比如,以古镇现有商铺、商会、商团等旧址为依托,打造碛口特色店铺,打造碛口特色购物商品,如麻油、盐、碱、药材、茶叶、铁制品等商品,还原晋商西北交易的实景;还可以打造古码头场景摄影、旧商铺场景摄影、古村落场景摄影、古宅院场景摄影等一系列场景摄影产品,让游客穿越时空,享受碛口别样商文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3D、5D立体展示、虚拟投影、VR虚拟现实体验等,使游客在充分享受现代科技的同时,也零距离地体验到碛口厚重的历史文化、繁荣的商贸文化。

4.3 突出“两个专题”

4.3.1 突出“养”旅专题

碛口地处晋陕峡谷,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一方水土也造就了丰富的物产资源和丰富悠久的文化风情,打造碛口“养”旅产品体系,既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需求,更是打造碛口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撑。依托旅游区多样的地形地貌、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以及丰富的物产资源,结合沿黄道路、黄河码头、山地沟谷、村间小道等特定环境资源打造山地运动、黄河漂流、攀岩等运动养生类旅游产品;打造精致化、精细化、多主题、多风格的乡村民宿、主题民宿等窑洞民宿类养心产品;结合碛口古镇文化氛围打造国学教育传承基地;依托旅游区特色美食以及黄河鲤鱼、黄河滩枣等资源,打造美食养生类旅游产品,让游客在获得美味享受的同时,也让身心得到良好的调养。

4.3.2 突出“夜”旅专题

碛口古镇作为旅游区的重点开发片区,也是最有条件进行夜间产品开发的区域,对古镇及其周边李家山村、西湾村进行夜景亮化处理,包括对建筑的亮化、商业街内部的亮化等,营造夜间游览的氛围。对商业街业态进行梳理,引入文艺气息浓郁而成熟的古镇商业模式,打造一批有格调的精品店铺,结合碛口的文化底蕴,形成碛口特色夜游产品。充分利用黄河河滩资源,开展夜游项目,丰富游客体验,打造黄河绚丽之夜。如挖掘旅游区的文化元素,以毛泽东主席东渡为题材创作人物场景浮雕、情景演绎节目;沿黄河选择有利地势建设水幕电影观看基地;结合麒麟滩打造可移动特色餐饮小吃、大排档、酒吧、实景音乐喷泉等;沿黄河沙滩建设露营基地等一系列的产品,构建黄河夜游产品体系,增加游客夜间娱乐活动,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4.4 彰显“三种颜色”

4.4.1 黄色——黄土风情游

以黄河及两岸自然风光为基础,依托碛口的民俗资源、建筑风貌、生活日常打造黄土科普园、黄土游乐园、黄河农业公园等旅游项目;以古镇、黄河资源及本地特色民俗为主题,打造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节庆体系,让游客在黄河碛口旅游区内可以体验独具特色的黄河风光、节庆活动,体验乡居风情。

4.4.2 红色——革命遗迹游

依托区域内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南圪垛中央西北局纪念地等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羊皮筏抢滩登陆、特色红军体验基地、红军特色餐饮以及革命历史展览等系列旅游产品。

4.4.3 粉色——浪漫爱情游

依托杏林庄东北侧花海资源,打造以爱情为主题元素的大地景观,结合爱情雕塑的设置,建设花海中的爱情基地,以当地民俗为基础,策划碛口特色的婚礼体验,从而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4.5 建好“四个基地”

4.5.1 建好艺术创作基地

依托黄河、黄土、古镇风光、厚重的历史底蕴及不同的项目活动,吸引美术、文学、摄影爱好者开展文化创作,创办写生基地、影视基地、摄影基地,使静态村落“活”起来,打造创客们的灵感天堂。

4.5.2 建好工艺传习基地

临县建县历史悠久,有着古老的传统工艺,而黄河碛口旅游区作为临县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旅游发展与文化弘扬的重担。可结合临县泥塑工艺、铸铜手艺、枣核工艺、制陶工艺、剪纸工艺、手工布艺老虎、花葫芦制作等传统工艺,按照“一村一品、一品一特”的发展格局,合理布置工艺传习观摩、体验项目,打造一个大型民俗工艺园,满足旅游和传习的双重需要。

4.5.3 建好文化传承基地

碛口古镇在旧时社会人口聚集、生活富裕、文化繁荣,留下了众多的社会习俗,如祭河神、婚嫁、丧葬等,民间演艺有正月闹秧歌、临县道情、九曲黄河灯游、晋西北民歌、盲人说书等。利用这些厚重的非物质性文化,通过演绎活动的展现,使古老文化进一步绽放,带领游客体验不同地域下的古老而淳朴的民风,打造一条文化传承之旅。

4.5.4 建好科普教育基地

黄河碛口旅游区内有军工遗址、毛泽东东渡黄河纪念牌等红色资源,有以商贸为主的丝绸之路文化资源,有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农业大棚,还有以滩枣开发、种植于一体的管理区。这些资源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历史等方面,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历史研习、农业科普、工业观摩等科普教育类型的文旅项目,形成游、学一体的旅游模式。

总之,黄河碛口旅游区旅游开发应在山西省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在保护好古村落原生态旅游环境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旅游文化,形成黄河碛口旅游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共赢发展的格局,确保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旅游区古镇黄河
多彩黄河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46
黄河宁,天下平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42
『黄河』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2
黄河知道我爱谁
当代音乐(2019年2期)2019-06-11 21:17:05
古镇之旅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0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01
古镇——镇远古镇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3:56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