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实践的禁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四川警察学院禁毒专业为例

2021-01-29 18:57王紫一文刘建强樊永岗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公安毒品专业

王紫一文,刘建强,樊永岗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公安院校既有普通大学的教育功能,又承担着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其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决定了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郭声琨强调:“全国公安院校要注重面向实战、服务实战、融入实战,切实把实战化要求、战斗力标准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培养模式,促进专业教学与警务实战‘零距离’无缝衔接,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为推动公安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1]。以此为指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警学院、云南警官学院、四川警官学院等多所公安院校禁毒专业均组织开设了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课程。公安大学禁毒专业建立“公大禁毒”微信公众号平台,传播毒品知识、展示校园禁毒风采,在校外实践课程中组织同学参观戒毒所、访谈戒毒人员,与戒毒民警近距离接触开展调研活动;中国刑警学院禁毒学系社会实践则充分利用各级公安机关和社会资源,与四川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湖北省公安厅禁毒总队、重庆市公安局禁毒总队等单位建立了专业实习基地;云南警官学院开设禁毒执法多媒体培训项目(CBT);四川警察学院禁毒专业建立与四川禁毒公安队伍毒情互动交流、情报信息通报制度,在校局合作、共建共享的模式上推动社会实践教学,实现了推进禁毒工作的专业建设目标。这些都是在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毒品案件侦查水平、强化毒品预防教育能力,将社会实践融入禁毒人才培养中的有益探索,体现了人才培养高站位、社会实践双着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社会实践教学的意义及目标

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符合当前公安工作实际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需求,是公安院校禁毒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的目标在于以政治建警、科技强警、素质育警为导向,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专业知识、业务水平、职业技能进行综合培养,是公安理论知识与公安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技能与教学能力一体化、开放互动与有组织教学的一体化的多元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政治素质、警察职业道德、熟练的禁毒公安岗位操作能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基于社会实践的禁毒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一些警察院校进行了修改类型思考。河南警察学院提出从实战部门和教学监督两个层面入手,通过教学实训、见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以及社会活动等五个模块进行社会实践教学改革。中国公安大学侦查学院陈帅锋副教授指出实战化教学虽然已经在公安院校禁毒教育中形成共识,但改革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开展形式还应深入讨论[2]。四川警察学院提出应加强实战化教学研究步伐,构建合理体系,创新育人体系,打造一体化教学和训练课程,适四川禁毒工作发展会需要,培养优秀禁毒专业人才。

二、四川警察学院禁毒专业社会实践教学现状

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所提出的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训练,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的要求。同时,公安部2015年试运行的关于《公安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也要求公安专业课程总学分不超过180 学分,其中实践教学课程不少于总学分的25%,为达到此要求,四川警察学院禁毒专业在已完成在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形式丰富、全员参与、专业对口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四川警察学院禁毒学专业教学目标包括熟练掌握毒品理论知识、明确毒品犯罪案侦办流程和方法和熟悉掌握禁毒法律常识等。为达到该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利用校局互动,在社会实践中着重巩固树立人才培养意识、打通教学融入实战、贴近实战的渠道,发挥公安院校禁毒理论高地的优势。在公安理论研究上,通过软科学课题申报、毒品检验技术创新、禁毒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与实战部门开展合作。

(一)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教学

公安部郭声琨部长在与全国公安教育战线代表座谈时,要求全国公安院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坚持贴近基层、贴近一线、贴近实战,不断提高教育办学质量和理论科研水平;提出公安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政治可靠、业务扎实、作风过硬、知识广博、体魄强健、具有创造力和较强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这一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公安高等教育必须在学生走出校门前,除了具备必要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业务知识外,还要初步形成较强的公安岗位技能和能力。为了达到人才培养要求,四川警察学院禁毒专业将校外社会实践作为专业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社会实践水平和质量、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构建模式。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在大学三年下第六学期,集中安排在四川省泸州市禁毒缉毒支队、泸州市各基层派出所和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公安局。以泸州和西昌为中心区域,其辐射范围是四川毒品问题较严重并且有代表性的两个地区。西昌市是凉山州首府,凉山地区是毒品经由云南运往内地的重要通道,外流贩毒问题严重、毒品管控困难、吸戒毒人员数量庞大,是国家重点毒品预防教育基地。泸州市地处四川省东南,是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制贩毒问题也较为严重,零包贩毒不断滋生。通过为期6个月的实践教学,同学们对禁毒工作案件侦查、缉毒执法与禁毒社会化工作都有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把握,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升华,形成了较强的岗位能力,为下一步走上公安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处派出驻点实习带队教师、禁毒专业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单位给每名同学安排了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实习指导师傅,三位一体、全面护航。

(二)校外社会实践教学

四川警察学院禁毒专业构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培养模式,力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先后建立“四川全民禁毒教育基地(南区)”和“泸州市禁毒教育社科普及基地”,依托川南毒品预防教育基成立一支200 余人的禁毒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队员由禁毒教研室老师、禁毒学专业学生以及泸州市禁毒志愿者组成。团队每年义务对入学新生开展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对川南地区中小学及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无毒校园”毒品预防教育活动。服务队与泸州市禁毒办、泸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成都市社区戒毒中心等多家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和良好合作;深入社区和学校多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宣讲活动,备受好评。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宣讲毒品知识、制作毒品预防教育宣传册、编排禁毒宣传相关文艺汇报演出,积累了丰富的禁毒宣传实践经验。

(三)校局合作,共建社会实践开放性课堂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也要求公安专业院校必须突出公安专业特色,紧跟公安专业实际,贴近公安实战,要加强公安专业师资、教材和专业课程建设,建成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4]。

在校局合作过程中,社会实践教学积极打造瞄准实战、模拟实战、服务实战的教学机制。禁毒专业师生通过到一线公安机关,与优秀干警开展座谈,了解当前四川毒情变化趋势、搜集毒品案件教学案例;禁毒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到泸州市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得一手数据和访谈记录;到凉山州盐源县绿色家园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深入了解社区戒毒人员情况;定期聘请一线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官举办“禁毒大讲堂”活动;聘请优秀实战教官指导社会实践教学工作。

在校局合作过程中,禁毒专业培养了优秀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创新了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丰富了毒品案件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实战教官和禁毒专业教师共同担任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作,合作编写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实现了专业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良好对接。良好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师生们的思想碰撞、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开阔学生视野,解决公安专业长期以来存在的理论滞后于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基础薄弱、学生参与性不强等实际问题。

(四)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

四川警察学院禁毒专业通过多种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毒品预防工作和毒品犯罪案件侦破工作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一方面树立学生正确的政治观、职业观和价值观,完善禁毒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结构,培养禁毒岗位工作基本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学生提高案件侦破能力和完善自身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模拟毒品犯罪案件环境、沉浸式案情体验、翻转教学、双师辅导教学等,通过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专业教师也可根据创新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毒品案件变化特点,毒品贩运“新方法”等教学热点问题做及时调整更新。四川警察学院禁毒专业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学校与公安机关的联系合作,建立完善校局合作、共同协同育人机制、鼓励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完善以实战化为导向的社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三、禁毒专业社会实践教学工作的局限性

禁毒专业构建以实战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禁毒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档位、级别还不是很高,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实践管理制度不完善

缺乏完善的成绩考评制度和生活保障制度,以学生校外社会实践的专业实习为例,成绩是由实习带队教师结合实习单位对实习同学的表现意见,再根据实习手册记录内容进行打分。由于实习单位负责人评定水平有高有低,岗位的不同造成的实习手册记录内容参差不齐,成绩能免有“水分”。以2016至2019年禁毒专业所有同学实习成绩为例,并无太大差异。考评机制的不健全造成成绩起伏不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是学生住宿伙食的保障机制,保障条件取决于实习基地的经济水平及当地领导的重视程度,指导教师和学校能协调,但某些偏远地区、贫困县派出所有一定困难。

(二)实习带队教师经验不丰富

作为实习带队教师应该是校外实践教学最直接的负责人,应具有扎实的公安理论知识、可靠的政治能力和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但禁毒专业社会实践带队教师普遍基层实际工作经验不足,教研室三年内在基层锻炼六个月以上的仅为一人,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精力有限、人手不足,导致不能透彻的挖掘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所蕴涵的深层问题,难以解决毒品犯罪领域固化深层次问题。教师教育资源匮乏、实践教育理念之后,导致其难以支撑承担并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三)社会实践教学与一线公安机关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足

在“双千教官”、禁毒专业挂职教师、共建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等方面还存在对接不完善的问题。学校方面,禁毒专业师生对实战部门需求应时刻关注,教学内容要紧密贴合当前禁毒工作新需求,提高禁毒人才培养质量。这就需要禁毒专业师生实践教学不仅应到公安禁毒部门,还应到基层派出所、刑警大队、情报分析研判部门、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多部门实习锻炼。目前禁毒专业的实习和见习,出于对学生安全和公安警力需求考虑,实习岗位大多到派出所,完整参与大宗毒品案件的机会较少、接触情报信息研判工作的机会也不多,使得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此外,校局互动中驻校的一线实战教官在禁毒专业授课比例也偏低、课时偏少,只能在已开设的课程中参与教学,并未能独立开设一门新课程。

(四)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欠完善

构建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就是要达到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要求。实践教学与禁毒专业各学科之间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实现以实战化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过程。完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需加强与禁毒实战部门和毒品治理智库的联系,深切体会实战化教学的学理依据和建设内涵,在服务公安禁毒工作中要发挥更重要作用,培养高素质、高品质人才。

四、完善禁毒专业社会实践教学工作的对策

(一)将社会实践内容编入禁毒专业实战化教学大纲

符合实战化教学要求的大纲和教材是良好社会实践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5]。培养符合四川毒情的禁毒人才应围绕当前四川公安禁毒队伍建设实际需求来考量,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和力度,优化社会实践内容,构建以禁毒警察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以校局联合育人为突破口,规范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和内容,完善禁毒专业的课程整体设计,组织师生广泛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推进《毒品案件侦查》《戒毒理论与实务》《毒品预防》《禁毒法学》等课程的改革,实现多样化、常态化课堂,将社会实践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中。

(二)通过校局合作进一步拓展社会实践广度和宽度

禁毒专业教师团队与实战部门的教学合作包括共同修订社会实践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体系,共同开发社会实践优质教材,共同组织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基地,真正做到“教、学、练、战”一体化。按照四川警察学院“学警结合、校局互动、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禁毒专业社会实践应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并行、理论总结实践的教学理念。

首先,《毒品案件侦查》和《禁毒情报》两门课程可将部分章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对毒品案件进行案情分析和情报研判,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习惯,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毒品案件侦办的“情报导侦”理念。其次,现阶段的校局合作仅局限于学校和公安机关的校局合作,在条件适当情况下可扩大“局”的范围,以禁毒专业为例,学生到强制隔离戒毒所、出入境管理局、禁毒办甚至当地公益组织、民间禁毒机构实习和学习都是必要且重要的。

1.与一线公安机关搭建良好沟通平台。公安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公安教育结合青少年发展规律需尊重人的认知水平,逐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由一名普通学生向合格公安民警转换的过程。因此,公安院校需要建立与一线公安机关良好沟通与交流平台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多元化的视野开阔的平台和学习机会。打造禁毒专业与一线公安机关良好沟通平台,一方面要在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遵循学警成长发展规律,全面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其中,把优良的禁毒警察职业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实现由书本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由教室向实训场所转变、由学懂向会操作转变的人才培养模式。

拓展与实战部门合作培养人才的渠道。如合作对象不只局限公安禁毒部门和基层派出所之间,也包括参与毒品犯罪案件的送检工作和抓捕工作,参与各市、区禁毒办的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又如扩展实践教学参与范围,比如各项安保和维稳活动,开阔视野,了解毒品打击预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再如深入参与禁毒工作中公开查缉、金融调查和情报信息研判等工作。此外,社会实践教学也不仅限于学校实习和见习的安排,学生可利用寒暑假、周末等时间充分参与,通过不断学习,有所思、有所感,强化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2.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优秀禁毒民警的实战优势,选用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禁毒民警组建社会实践教学团队,通过集体备课、集体讨论和实地教学等方法,共同研究实践教学的改进方法。明确禁毒警察应具备的核心岗位能力,修订社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和培养方案,根据新时代警务特征和公安工作需要不断完善、修订,以适应复杂多变禁毒工作。

3.完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实践锻炼制度。将禁毒专业指导教师到实战部门锻炼、调研、搜集案例规定为常态化机制,教师每三年到公安机参加实践锻炼一次,每次不得少于六个月,寒、暑假到毒情严重地区调研、搜集教学案例,用于指导实践。专业教师作为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开发者,应从多个方面改进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面对复杂、危险警情和毒情的应变能力,激发学解决对禁毒工作实际问题的潜能。只有教师不断钻研、深入调查、贴近实战、才能对社会实践教学进行多方位和多角度的掌控,提高社会实践人才培养质量。

4.丰富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在现有校外实践教学模式上改革创新,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化知识理解、强化能力建构、培育学生创新精神。为提高禁毒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开展禁毒防艾宣传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禁毒演讲比赛、禁毒知识竞赛、禁毒作品大赛、禁毒辩论大赛等文化活动,动员学生广泛参与。动员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通过对公安禁毒工作的广泛接触和深入了解,通过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将所发现问题作为研究方向,带动理论研究方向,提出符合四川特殊毒情的教学、科研选题方向,促进理论教学使校外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

社会实践教学应从个人、心理、能力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根据能力水平,打破固有课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优秀社会实践典型事迹要进行宣传,可以鼓励学生,提升作为预备警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四川警察学院禁毒专业每学期安排“禁毒大讲堂”活动,邀请省内优秀公安干警、禁毒模范代表、优秀毕业生给在校师生们做汇报,大大鼓舞了学生对公安事业的热爱。

(三)将“大思政”内容融入社会实践教学环节

四川警察学院禁毒专业坚决贯彻“政治建校、政治育警”教育方针,以“铸造忠诚警魂、培育时代新警”为培养目标,禁毒师生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活动也积极参与思政育人工作。专业通过举办与思想政治专业相关的讲座等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教学之中、使思政教育工作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着力培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新时代创新型禁毒警务人才。

五、结语

以实战化为导向就是将禁毒专业课程教学在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并行的原则基础上,打破先理论教学,后训练、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互并进。《毒品案件侦查》《戒毒理论与实务》等核心课程要更加注重联系实际,有讲有练,讲、练结合。总之,要切实以实战化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瞄准现实毒品问题及其治理需求,实行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形成完善的教学、实践、评估、反馈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可达成、质量可监控、成效可评价的人才培养要求。

猜你喜欢
公安毒品专业
销毁毒品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火烧毒品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