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梅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企业的财务管理思路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了诸多财务人员关注的要点,甚至不少先进企业已经通过实践证明了智能财务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但我们不得不认识到,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智能财务不论是在理论基础还是知识体系、专业架构等方面都尚处于起步阶段。参照会计信息化的研究与发展过程给企业带来的重大变革,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到,伴随着智能财务研究与应用的日益深入,包括内部控制体系在内的企业经营管理策略都将迎来全新变革。
内部控制集企业风险管理与价值创造与一身,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我国于2008年和2010年先后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会〔2010〕11号),为我国构建了全面而又完善的内控规范体系。但近年来“银广夏事件”“康美药业现金蒸发事件”无不为我们敲响警钟,内部控制失效仍然存在,且内控一旦失效危害性极大。
但仍需注意的是,智能财务的引入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全新挑战,内部控制逻辑的算法化、内部控制大数据的安全性,均遏待解决。本文试图通过对智能财务的“身世”进行探究,研究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将智能财务与内部控制牢牢结合,将人机交互全面代入内部控制系统,使得内部控制可以更好地在智能财务背景下发挥优势,为企业降本增效发挥作用。
在研究智能财务的概念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追溯的是智能财务这一概念的由来,最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专家就提出了智能财务这一概念,当时的智能财务就是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财务管理体系中,借助计算机帮助企业管理者完成分析,在二者的有机合作过程中,逐渐加深管理者对企业的认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长期规划,发展壮大。近些年来,随着大数据在国内受到重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智能财务概念,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刘勤教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张庆龙教授等人引入国内。随着近些年来在实务工作中的延伸与发展,智能财务渗入到企业管理活动中的点点滴滴,有不少专家基于不同视角给出了定义。
笔者认为,广义上的智能财务其实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基于AI、RPA等技术工具、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工具再辅助以人类财务管理专家,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机协作产业链,在这个链条中,机器与人实现有机合作,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繁琐且规范程度高的工作,会逐步被机器人替代,同时机器还会模拟并记录人的分析过程形成智能判断,这会进一步的解放人类,为管理者提供更具备便捷性、时效性的管理建议。
如果将智能财务比作人的身体,那么大数据就是身体里的血液,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血液的流通将数据传递到各个角落,让数据可以高效的被人为利用。而RPA等先进技术,就是人的各个器官,他们不知疲倦的根据既定的规则完成着指令,保证整个躯干的健康安全,也就保证了整个企业的飞速发展和长期目标的实现。而AI技术,更是解放管理者的最重要的一环,AI就好比人的大脑,他会根据搜集到的数据、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进而指挥器官、躯干给出正确的应对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尚未能完全将成熟的“强人工智能”应用于财务管理中,目前的AI更像是一个在某些方面拥有着智能性,并能学习外界特定知识,拥有基于规则内判断力的计算机程序。智能财务的未来发展尚值得期待。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领域中,内部控制的实现主要通过各岗位之间的分工合作,定期进行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来实现,但随着智能财务的普及,ERP系统的功能逐渐完善,业务与财务深度融合,伴随着业务的完成,财务所需的单据、凭证自动由系统生成。财务共享中心负责储存这些数据,在这一流程中,财务人员本身的参与度很低。甚至实体账簿的消失给审计工作也带来了巨大影响,传统的数据审计将被颠覆,审计人员想要有所收获可能要偏向于对行为的审计。这些整体的改观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智能财务下,ERP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极高,系统本身能够形成完整的内部控制链条,原先的账账核对、账实核对、岗位分工等内控形式已经近乎被淘汰,系统本身可以代替人完成这些操作。而又由于系统本身的优越性,原先人工操作存在的逻辑漏洞也不复存在。内部控制的形式可能要转变为对系统行为的控制,而这有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
云计算时代,海量的数据可以被信息使用者使用,但同样也引起了我们对数据安全的思考。大数据是智能财务的基础,自然而然,数据库的安全性和数据库的准确性成为了智能财务背景下的研究重点。对数据库内容的完整性保护,防止非授权信息的泄露和数据库信息被篡改,是当下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各种计算机安全技术也要随之发展,编码保护、防病毒技术等都要引入,以确保企业智能财务平台高效、安全的运行。
以往企业的内部控制,只讲求一味的风险最小化,现如今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如何在保证风险最小化的前提下避免繁琐而又复杂的程序,也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必修课。
原本重复性强、技术含量低、标准化程度高的工作将逐步被RPA机器人所代替,这将大幅度缩减人工成本。与此同时由于RPA本身的特性,它能够实现24小时的无人值守工作,并且完美地避免了人工工作环境下,由于工作的繁琐性造成的认为错误,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
新环境下下的财务人员的一个核心特征是专家型人才,至少应该成为某方面的专家,而不是“多面手”新环境下,企业应当大量引入大数据分析师、系统架构师等数字化复合型财务专家。深度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视化技术等为企业搭建大数据分析系统,帮助企业更好的搭上智能财务的便车,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信息。
新的技术背景之下,大数据和云计算使得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不再相互独立,彼此之间基于智能财务平台可以实现无缝交流。信息的高速沟通,要求企业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原先繁琐而复杂的业务流程不能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发票的报销、年报审计等等日常流程都会遭到颠覆,企业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企业全流程优化。具体可以表现为,企业流程标准化手册的制定,从多个维度对企业进行标准化流程再造。与此同时,标准化后的流程也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与智能财务系统深度融合,实现快速进步。
总而言之,智能财务系统的快速迭代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都为企业内部控制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这样的好机会、好前景、好技术为企业优化创造了无限可能。但同样,由于国内起步较晚,相关人才还比较欠缺,相关的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依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到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智能财务背景下内部控制优化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