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21-01-29 10:50:48丽,卢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青少年教育

杨 丽,卢 苗

(河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 450001)

青少年的成长、成才直接关乎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最需要精心栽培和引导,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自觉承担起历史的重任,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加速演进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8页。,各国之间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9年,第258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全球视野,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治理智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也应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借鉴吸收海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经验,创新我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

一、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意蕴

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源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的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尤其重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并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推动和加强了对青少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时代青少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7页。,并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4)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也相继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青少年”(5)《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9页。;为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又印发了《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成为当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遵循法则和重要指导。

(一)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应对世界格局变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社会的飞速进步,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发展大势的科学研判。如今,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世界主要投资大国,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惧怕中国的强大,将中国视为假想敌,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干预和打压中国,并加强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通过各种途径大肆宣扬资本主义所谓“民主、人权、法治”思想,给国内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冲击。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6)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页。。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昭示着中国势不可挡的发展潮流和坚不可摧的必胜信念。历史由人民创造,未来由青少年续写,加强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应对世界格局变化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愈来愈多元化,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际,各种矛盾凸显,社会上存在着大量不和谐的音符,如经济生活领域中假冒伪劣、分配不公等现象的出现。这些都是新时代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对青少年群体的思想影响较大,造成部分青少年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取向扭曲。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的呼唤。教育青少年要认清中国虽然已经进入新时代,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要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要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存在差异。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当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从小受父母偏爱和过度关心,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缺乏集体主义思想意识和大局;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离异家庭青少年数量增多,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教育的缺位,造成部分青少年心灵脆弱、性格孤僻;当代青少年是伴随着网络成长的一代,他们从小就养成了使用网络的习惯,对计算机、手机的依赖性强,极易受到网络上不良思潮的影响。当前青少年一代因其独特的成长环境所带来的鲜明的个性特征,无形中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挑战。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求知欲、好奇心强等特点,缺乏承受压力和经受挫折的经验,对标新立异的观点、风向、思潮难以判断是非黑白而盲目追随。因此,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国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

世界上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都会重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不同的国家基于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不同,会根据本国的国情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探索与总结出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和教育特点。但国外的爱国主义教育经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外爱国主义理论研究体系并不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设计的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考证。因此,我们在借鉴国外爱国主义教育经验时,必须要契合中国文化的历史语境,不能盲目照搬,更要警惕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一)国家层面上重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重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当今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识。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高度重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如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虽然在苏联解体初期遭受了猛烈冲击和挑战,尤其是青少年道德价值体系,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但在普京上台执政后,爱国主义教育重新得到重视。在2016年会见俄罗斯领袖俱乐部企业家时,普京说:“除了爱国主义,俄罗斯没有也不会有其他的统一思想。俄罗斯的国家思想就是爱国主义”(7)Путин:Патриотизм-“Это и Есть 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Идея”,http://tass.ru /politika/2636647.。普京执政期间,将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培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新高度,采取了多种方式提升了当代俄罗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质量。俄罗斯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方式上,着重于从青少年个体、社会和国家三个不同角度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在韩国,政府会巧妙地结合青少年的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构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在不同的环境下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与道德教化、社会生活、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连贯性。日本注重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落实到实处。日本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乡土和培养民族精神等;在培育方式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德育课堂上,并且注重其他学科的教育渗透,注重将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果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学校举行的校园祭、运动会、远足旅行等,都贯穿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并且与社会和家庭相联系,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模式。美国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爱国家、爱自由、爱民主等美国精神的青少年,并重视营造具有爱国氛围的社会环境。

(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注重法律保障

国外爱国主义教育,大多有相关法律条文的保障,通过硬性规定来保障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例如:日本,颁布了关于国旗及国歌的法律;俄罗斯,以五年为一个周期,颁布《俄罗斯联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纲要》,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韩国,注重爱国主义精神中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注重青少年对意识形态的拥护,注重对独立自主精神和国际合作精神的培育,现行的韩国《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就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精神,为维护和发展国家的自主独立而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这些看似强硬的手段实质上表现出了国家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这种程度已经超出对教育体制、教育课程等教育系统的范围,谋求的是教育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传统的契合,更是表现了国家对改变青少年不良思想状况的决心。

(三)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重视隐性教育

国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常常利用各种传媒、节日庆典、博物馆等这些在生活中的事物来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以此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美国注重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自由轻松的社会环境中,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众多途径:美国的传媒业极其发达,电影、电视、书籍等都在世界上拥有极大的影响力,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这些媒介从各种角度宣传、表现爱国意识,使美国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注重纪念日和总统演说的教育作用,通过全国各地举办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回顾历史,强调国家意识,使美国青少年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利用节假日的各种庆典活动,将庆祝的形式“日益与美国统治阶级一贯推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密不可分”(8)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外国爱国主义教育举隅》,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82页。,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在法国,节日就是文化,节日在法国人民心中有很强烈的依恋情节,尤其是青少年对节日更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促使青少年对于节日的依恋之情扩展到具有爱国主义意味的事件之中及同样参加庆典的人身上”(9)James G.:Patriotism and Politics.The North American Review,vol.154,No.425,1892,pp.385-400.,从而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法国的博物馆数量繁多,一些博物馆会专门推出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展览,或者定期推出免费活动,或是对学生提供优惠,让青少年接受历史教育和艺术熏陶,在参观浏览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三、提升我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应对之策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国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的分析,总结国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特点,由“了解”到“比较”、由“比较”到“批判”、由“批判”到“借鉴”,有利于加强我国对他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状况的了解,拓宽我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路,通过批判借鉴,文明互鉴,完善我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一)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应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教育方法和内容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43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领导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新时代要强化党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全面领导,加强顶层设计。首先,要细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目标,体现青少年个性化特征和爱国主义教育共性要求的统一。其次,要科学设计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要结合时代背景,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中融入国情、国际形势、政策法规和“四史”教育等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列宁曾指出:“在分析形势时,不应当从可能出发,而应当从现实出发。”(11)《列宁全集》(第2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40页。当今的青少年是在改革开放、新旧世纪交替以及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其思想呈现多元化,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不能单一化,需要对原来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和教育理念进行更新,要打破原来教育工作中陈旧的思想观念,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时代感,从时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新载体,搭建“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运用现阶段青少年中流行的新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添爱国主义教育新内容,结合青少年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在疫情期间涌现了许多展现社会大爱的事件和人物,可以借此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新活动,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或重大节日,结合青少年的爱好和习惯,开展青少年感兴趣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理想,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在法治轨道上进行正确引导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样,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要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推进,要加强青少年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12)《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8日。,要用法治思维来保障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首先,要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倡导青少年爱国行为,强化青少年爱国主义价值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要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旗法》《国歌法》《国徽法》《国家安全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等都有对热爱国旗、国歌、国徽,维护国家安全,保护革命英烈等行为的正面倡导,形成了对爱国主义公开宣扬的法律阵地。通过加强青少年对法律法规条款的学习,不断强化青少年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消除青少年对爱国主义的错误认知。其次,要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青少年不爱国行为的负面规制,对非理性爱国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化轨道。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对不爱国行为进行负面规制的条款,如我国《刑法》有关于对背叛国家、分裂国家、武装叛乱、暴乱、颠覆国家政权等系列危害国家安全的不爱国行为施以刑罚的重罪,《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对公民不爱国行为进行处罚的相关内容条款。这些法律法规对公民不爱国行为的负面规制,使公民各种不爱国行为在法律框架内得到有效警示和遏止,也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通过加强青少年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纠正青少年各种附加在爱国名义下的偏激行为,消除错误的观念,扭转青少年失当的行为取向。否则,一旦偏离了爱国主义的正确轨道,“还会给爱国主义带来非议和责难”(13)余玉花:《论法律保障爱国主义的伦理责任》,《中州学刊》2019年第10期。。

(三)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应构建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位一体教育格局,共同形成教育合力

良好环境与氛围是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土壤。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学校、社会、政府、家庭和青少年个体全员参与、相互合作,共同构建教育培育、养成、塑造机制。

1.重视培育个体发展内涵。爱国主义教育应当重视提高青少年个体思想素质以及调节青少年个体思想矛盾,促进青少年个体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想引导,强调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以及个人的奉献精神等,忽视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对青少年个体发展内涵的重视与培育,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出现流于表面、实效性不强的尴尬状况。所以,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重视青少年个体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引导青少年个体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促进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调动。在经济全球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青少年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所以要以爱国主义精神来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正确处理个体和国家的关系。“中国梦”既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梦,也是由每个人的“我的梦”汇聚起来的梦。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青少年将个体“我的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理想愿望巧妙地融入“中国梦”的建设中,而不是为了“中国梦”放弃“我的梦”。

2.重视家庭熏陶作用。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要担负起孩子爱国主义教育职能,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首先,家长要敏锐把握教育契机,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时机,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时间带领青少年参观学习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图书馆,经常和青少年一起阅读红色读物、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剧,或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和孩子一起观看新闻,提升青少年对爱国主义价值的认同和升华,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其次,要有意识地培育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尊重意识、集体意识等,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最后,家长还要注重自身的道德示范作用,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典范,为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性打好基础。

3.发挥学校主阵地的塑造作用。学校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加强正面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高尚爱国情怀,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和手段,用青少年容易接受的方法来实现教育的目的,不能一味强硬灌输。首先,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肩负着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使命,学校要通过课堂提升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巩固爱国主义理论知识。其次,要利用好网络这块思想教育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谁掌控了互联网,谁就拥有最大的话语权。”(1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青少年对于网络媒体的运用比想象中要更加娴熟,学校要抓住青少年的这一特点,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利用新媒体掌握网络热点问题,投其所好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当前,很多主流新闻媒体都呈现出很多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作品,如中央电视台开辟的《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栏目,中央宣传部等六部委公布了百部爱国主义教育书籍和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学校要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使其融入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打造课堂教学和课下实践相统一的育人平台。最后,要加强青少年“四史”教育。让青少年熟知历史、明了国情,加强青少年“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15)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8页。,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强化青少年的政治引领和思想认识,切实担负起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与使命。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青少年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青少年发明家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