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意义、内涵及路径研究*

2021-01-29 10:13钟天娥
实事求是 2021年1期
关键词:党员政治思想

钟天娥

(北京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2488)

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思想、作风、组织、制度等全面建设而在党内逐渐形成的,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政治理想、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的一种文化形态,不仅体现在党员个体的思想言行中,还体现在各级党组织的整体运行状态中。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命题,他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1](P181)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任务。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把“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突出强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一、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创建之时,就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在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党内政治文化,构成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的、深层的力量。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和发展先进党内政治文化的历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价值理想、政治目标、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等要素的综合反映,是党的肌体的精神内核。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健康发展,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一)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培育良好政治生态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不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有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一大召开之时,中国共产党就制定了党的纲领,对入党的要求和手续、地方委员会的成立、地方执行委员会与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突出强调了党的纪律的严格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统一党员的思想和行动,明确各级党组织之间的关系,确立中央委员会的监督和领导地位,以此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因此,党的纲领的制定为形成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开启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良好开端,为党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根本指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伟大实践,孕育和形成了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构成其内在的力量和灵魂,不断增强着中国共产党抵御各种风险挑战、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内在定力。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执政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影响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党内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等均出现了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深刻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由于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因素渗透于党内政治文化之中,严重破坏了党的健康肌体,影响了党内政治生态的良好运行。事实证明,党内政治文化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状态,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的整体塑造。当前,面对国内外复杂变化的新形势,从灵魂上治理,正本清源,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是新时代全面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抵御各种风险挑战能力,培育良好政治生态土壤的必然要求。

(二)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

党内政治文化是蕴含于党的肌体之中的精神内核和深层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价值支撑和文化土壤。自我革命的实质,就是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刀刃向内的斗争精神,自觉清除渗透于党内的各种不健康、消极、腐朽的不利因素,全力修正党内存在的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的错误和不足,不断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可见,自我革命精神本身就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更加夯实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精神内核,而党内政治文化的积极健康发展则为塑造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因此,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离不开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孕育、锻造和引领。总结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严管党治党的基本经验,最根本的就是抓住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一关键环节,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政治魄力和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敢于自我革新,从根本上抵制和清除了党内存在的庸俗、腐朽、不健康等因素及其消极影响,推动了党内政治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党内政治生态的土壤得以纯洁、净化,从而为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提供了根本支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当前,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加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更加需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进一步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文化之基。

(三)凝聚价值认同、实现文化强党的力量之源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继思想建党、制度治党之后,以文化强党来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2]党内政治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想、价值取向和精神特质,是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的深层力量,为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和价值支撑。实现文化强党,既要着眼于党员个体的思想言行,又要着眼于各级党组织的整体运行状态,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关乎着党的整体形象的塑造,这均需要充分发挥党内政治文化的功能作用。党员是构成党的组织的基本力量,党员的组织意识如何,尤其是思想上、政治上能否达成共识,直接影响着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特征,其重要功能就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规范党员个体的价值取向、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其中,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对于党员个体的思想行为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塑造和规约作用,在强化党员价值认同,引导和规范党员行为,凝聚党内政治共识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凝聚和整合功能。此外,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对于规范党的组织生活、维护党内团结、塑造健康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因此,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须要紧紧抓住党内政治文化这一力量之源,坚持以文化人,实现文化强党,为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提供更深层、更强大、更持久的精神力量。

二、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思想内涵

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3]这一重要论述对党内政治文化鲜明的政治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实的实践来源、内在的本质要求进行了深刻揭示,对于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内政治文化之“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鲜明地揭示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政治特色。从党成立之时起,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就与马克思主义紧紧相连,党的不断发展壮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每一次伟大斗争、创造的每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取得的每一次伟大成就,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因此,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推动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思想保证和内在要求,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鲜明态度。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党内政治文化就会失去方向、失去灵魂、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新时代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着力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全党、统一思想,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夯实实现党内价值认同的思想基础。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体现了党内政治文化独特的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文化资源,如“重教化、重修养”的德行思想、“知行合一”的求实思想、“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的清正廉洁思想、“崇德尚贤”的选人用人思想、“道义为先、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等,这些思想精华为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来源,是党内政治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源泉和文化根基。推动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必须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文化传承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要积极汲取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思想智慧,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与党的政治、思想、作风、制度、组织、廉政等建设相契合的思想资源,自觉将其融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之中,积极加以传承与弘扬,努力夯实其文化基础;另一方面,要根据时代需要,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努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而构建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彰显深厚文化底蕴的党内政治文化。

(三)以革命文化为源头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为理想信念,以爱国主义为精神支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中,逐渐积淀、孕育、凝聚而成的先进文化。[4]革命文化是用强大的革命意志、坚定的理想信念铸就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生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系列伟大实践斗争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彰显了崇高的人格力量。革命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具有深厚的渊源,是党内政治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实践源头、文化源头和思想源头。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创造革命文化的生动实践斗争,也是革命文化在党的建设方面的集中体现。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独创了一系列极具鲜明特色的革命精神,成为共产党人坚守初心的精神家园,构成了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源头。可以说,革命文化生成的过程也是党不断培育和塑造党内政治文化的过程,为推动其积极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基因,成为党内政治文化“永不变色的护身符”。[5]因此,必须要将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传统和革命精神,贯穿于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过程之中,不断夯实其精神基础。

(四)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推动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主体,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创造者和引领者。“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阐明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方向,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理想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遵循。党内政治文化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党内的集中体现和根本反映,不仅关系党的形象塑造,而且对于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因此,推动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必须要准确把握好二者之间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牢牢把握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健康发展,以党内政治文化夯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基,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五)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

党性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仰的综合反映,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体现,是立党强党之基。“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明确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离开了党性或背离了党性原则,党内政治文化就失去了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决定一个人如何的是品行,决定一名党员如何的是党性。”[6]党内政治文化的健康与否,与每一位党员的党性修养密切相关,需要每一位党员自觉、积极地塑造与践行。加强党性修养,是关乎党的形象和精神风貌的根本问题,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必须要把加强党性教育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不断增强党员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党员的道德品行、政治品格、理论素养和优良作风,努力使全体党员成为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初心使命的模范践行者、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塑造者。

三、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着力点

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应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以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为核心,抓住关键点,着力从精神、纪律、制度、组织等多个层面建构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体系。

(一)建设以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

价值观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要素,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应遵循的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当前,党内存在的作风不纯、思想不纯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理想信念不坚定,严重违背了党性原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心正心灵,则业勤业精。”[7](P36)党员干部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坚定信仰、严格自律,筑牢精神防线、永葆政治本色,才能形成积极健康的良好氛围,真正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着力解决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问题,筑牢精神家园,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进行阐述,提出了“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从道德品质、思想作风、行为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全体党员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首先,要加强共产党人价值观教育,深刻阐释其思想内涵,不断提高党员对价值观标准的认识水平,在学懂悟透的基础上,增强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的自觉性。其次,要培育全体党员良好的德行修养,注重实现价值观的行为转化,从行动上不断端正他们的品质、作风和行为,切实增强党员干部不断修身正己的内在定力。此外,还要持之以恒抓好信念、信仰教育,引导党员分清是非、坚定信念、坚持理想,始终保持奋斗精神,不断补足精神之“钙”。事实证明,只有抓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建设这一中心环节,努力建设党内精神文化,不断厚植精神家园,才能为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奠定牢固的精神基础。

(二)建设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基本要求的纪律文化

政治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最基本的表现就是纪律性,即具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其目的是要在全党范围确立政治规矩,以统一党的思想、意志和行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当前,党内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和违法乱纪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党员干部漠视党的政治、组织等纪律要求,弱化党的政治规矩,严重损害了党的健康肌体。因此,建设以严明纪律规矩为基本要求的纪律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首先,要加强政治纪律教育,牢固树立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意识,切实增强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自觉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背。其次,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组织纪律性,增强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无论任何时候都坚持把组织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党忠诚老实,服从组织安排、严守组织纪律、维护党内团结。再次,要增强执行力,坚决批评、制止、惩处那些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独断专行等违背纪律规矩的错误行为,从严执纪、依规治党,充分发挥党纪的规约作用,努力清除党内不良政治文化的现象及其影响,积极培植健康、先进的党内纪律文化,使党内政治生活始终保持一种团结向上、风清气正的状态和风貌。

(三)建设以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保障的法规文化

党内法规是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各类规章制度的总称,包括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8](P39)党内法规由一整套相对完整的法规制度体系构成,是党内政治文化理念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具体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承载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党内法规以具体的规则、条例等呈现,从不同层面明确规定了党员干部的权利与义务,规定了必须服从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行为的后果,具有可视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言行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引导和统摄作用。“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9]因此,不断完善党内法规文化是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又一重要内容。要不断健全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制度治党的治理效能,不断夯实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制度保障;要不断强化党员干部遵守和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自觉意识,着力实现从外在的制度约束向内在价值的有效转化,努力以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来共同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要切实提升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明确实施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形成全党上下认真落实党内法规制度的良好氛围。

(四)建设以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为基础的组织文化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离不开好的干部队伍和好的领导班子,二者相互促进、密切相关。好的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不仅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也是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了正确选人用人的重要性,并针对选什么人、用什么人以及如何选人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指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10](P418)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好干部的具体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可以说,选人用人导向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党风政风的方向,是评判党内政治文化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培养好干部和好的领导班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必须建设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为基础的组织文化,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严格执行好干部标准,坚决杜绝不正之风,培养和选拔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优秀干部队伍,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奠定重要的组织基础。

四、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路径思考

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是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一项重要任务,是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应坚持树立系统思维,常抓不懈、全面推进。

(一)发扬党内民主,筑牢党内政治文化的政治基础

党内民主是党内政治文化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和前提。党员是党内民主的权利主体,也是塑造和建构党内政治文化的主要力量。发扬党内民主,是充分发挥党员在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中主体作用的必然要求。首先,要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确保党员的主体地位得到切实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和落实,这是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必要条件。其次,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发扬党内民主的基本前提。党员的主体作用是在组织系统内的主体作用,不能离开党的组织,更不能违背党的统一意志,这就决定了不仅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而且更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再次,必须严格、认真开展党的组织生活,这是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形式和基本途径。要积极引导党员过好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作用,不断强化党员的组织意识、集体意识,教育引导党员能够全心全意为党工作,培育敢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最后,必须坚持不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11]要自觉坚持实事求是、出于公心、与人为善的原则,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帮助党员干部修正错误、克服缺点、提高觉悟,形成生动活泼、和谐融洽的政治局面。

(二)持之以恒开展学习教育,筑牢党内政治文化的思想理论基础

“思想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11]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政治立场和政治定力,影响着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开展党内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理论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一定要重视学习,“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做到学以益智、学以励志、学以立德、学以修身”。[12]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必须积极推动党内学习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形成全党上下积极学习的良好风气,为党员干部提供充分、有利的学习条件;要注重增强党员的学习意识,培养他们乐于学习的习惯,提高善于学习的本领,做到会学、勤学、真学、深学;要认真学好科学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提升思维能力,提高思想境界;认真学好党史、国史,学会从历史中把握规律、开阔视野、总结经验、提高本领;学习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思想智慧、培育精神家园、提升精神境界;认真学好党纪党规,增强敬畏感、不断提升政治素养、筑牢思想防线,切实增强思想上、政治上的坚定性,从而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三)强化党内监督,筑牢党内政治文化的制度保障机制

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和举措,为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机制。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新时代强化党内监督的行动纲领,对党内监督的原则、主要内容、重点对象、基本要求以及监督职责和监督措施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的基本要求,强调要落实各级党组织监督责任,保障党员监督权利,重点加强对高级干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等。[13]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必须要强化党内监督,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好各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以及监督不严、监督缺位、监督不力等现象,狠抓落实、严格监管,全力保证监督到位、落地生效;逐步形成科学管用的防错纠错机制,保证监督质量和效力,充分发挥好中国共产党自我防错纠错的能力,着力解决好管党治党“宽松软”等执行不力的问题,筑牢党内政治文化的制度保障基础。

(四)加强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锤炼高尚的政治品格,筑牢党内政治文化的道德基础

“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14]领导干部对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必须真正担负起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首先,要严格自律,慎独慎微,牢固树立共产党人价值观,坚守政治定力,筑牢纪律防线、道德防线、思想防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自律的问题,“领导干部严格自律,要注重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要注重在选人用人上把好方向、守住原则,要坚持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要注重自觉主动接受监督,对党忠诚老实”。[15]这些重要论述为领导干部加强自律意识,培养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提供了基本遵循。其次,要持之以恒加强作风修养和自我监督,大力弘扬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时刻自省、自重、自律,充分发挥带头、引领、表率作用。此外,家庭家教家风文化也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领导干部严格自律,还体现在自觉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16]因此,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还要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筑牢道德基础。

综上所述,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既要依靠制度机制的有力保障,也要依靠思想道德的价值引领;既要注重他律,更要注重自律,要把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和文化强党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形成具有强大引领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猜你喜欢
党员政治思想
我是党员向我看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