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亮时昭红#徐丹杨健
(1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武汉430022;2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 武汉430022)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指的是胃内容物向口腔、食管反流进而引起的病理现象,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反酸、烧心,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将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癌等发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以往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多以促胃动力药物、抑酸药物等为主,起效快,可对病情起到一定控制作用,但副作用较多,易复发,效果达不到预期[2]。近年来,中医学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取得了一定进展,本研究引入解郁清胃汤,探究其临床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4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3.63±4.72)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病程(1.28±0.14)年。对照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3.53±4.59)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病程(1.31±0.11)年。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经过胃镜检查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201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发布的《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3]中关于肝胃郁热型的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2)存在精神类疾病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存在语言交流沟通障碍、听力障碍以及无法配合研究者;(5)对研究药物过敏者;(6)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7)合并其他类型消化科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国药准字H20046379)20 mg/次,2次/d,于餐前30 min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解郁清胃汤治疗,组方:黄连8 g,柴胡20 g,蒲公英20 g,牡丹皮15 g,木香10 g,莪术10 g,浙贝母15 g,枳壳10 g,仙鹤草15 g,乌贼骨15 g,陈皮10 g,栀子10 g,白芍10 g,泽泻10 g,吴茱萸5 g,姜黄12 g。上述中药用水煎煮,取汤汁4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1剂/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评估治疗总有效率,随访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参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烧心、反酸、胃脘灼热、腹胀4个主要症状积分变化,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评分越低症状越轻,评分越高症状越重[4]。(2)疗效标准参照《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和《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采用尼莫地平评分法,以减分率方法作为疗效评价标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体征显著改善,95%>疗效指数>70%;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好转,70%>疗效指数≥30%;无效:症状无改善,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5]。(3)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胀、便秘等。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组别 n 时间 烧心 反酸 胃脘灼热 腹胀观察组对照组47 47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56±0.68 0.38±0.14*&2.51±0.74 1.94±0.58*2.53±0.09 0.31±0.13*&2.52±0.19 1.61±0.30*2.53±0.28 0.33±0.18*&2.53±0.29 1.85±0.33*2.81±0.32 1.04±0.31*&2.77±0.29 2.34±0.45*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低于对照组的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胃食管反流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其作为消化内科常见病,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6]。有研究发现,该疾病与食管收缩功能异常、食管敏感性增加以及精神因素等密不可分[7]。以往临床针对胃食管反流多采用西医治疗,在改善患者病情的同时,也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依从性不强,一旦停药将会导致疾病复发,效果达不到预期。
中医学将胃食管反流病归属为“痞满、反胃”范畴,其病因机制为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患者长时间肝气郁结、浊气逆上,病位在食管,与人体肝、脾、胃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治疗应以理气疏肝、清热解郁为主。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结果显示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显著,且优于对照组,体现了该治疗方案对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与质子泵结合后,会对胃酸分泌起到抑制作用,有效改善患者反酸、烧心等症状[8]。解郁清胃汤方中君药为黄连、柴胡,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牡丹皮能够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莪术可破气行血、消积止痛;陈皮是疏肝理气良药;黄连、吴茱萸配伍能够止呕降逆、疏肝解郁,与此同时还能够缓解黄连对胃的损伤;白芍有利于活血养血,与柴胡配伍具有养阴润肺、生津的作用;泽泻主要功效为清热、利水;浙贝母可散结开郁;枳壳归脾胃经,功能行气祛痰,散气消痞,可以用于脾虚湿阻气滞而导致的胃脘痞闷,饮食不消;仙鹤草能够起到解毒、补虚的作用,药性平和,既能补虚又能止血;乌贼骨在治疗胃痛嘈杂、嗳气泛酸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栀子可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姜黄可治心腹痞满胀痛;木香有利于健胃止痛;蒲公英除清热解毒外,还能够利湿。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清胃醒脾之功效。本研究观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佳,且安全性高。综上所述,针对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给予解郁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