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堃
(河南省荥阳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荥阳450199)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均会呈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同时长期反复的肩关节旋转活动以及用力运动,都会导致肩袖损伤,从而导致患者肩关节局部疼痛和肩部活动受限[1]。肩袖损伤具有较高发病率,而且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不断加重,该疾病发生概率也不断攀升,会对患者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严重不利影响。肩袖损伤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术后仍需要采取康复治疗进行干预,从而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疗效[2~3]。本研究分析针灸结合关节松动术的临床价值与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5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常规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4.25±3.57)岁。观察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62~77岁,平均年龄(64.63±3.42)岁;两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标准:(1)均经MRI诊断为中度肩袖撕裂损伤;(2)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肝、肾、肺等实质性脏器组织疾病;(2)合并肩周炎、肩关节骨折以及肩关节脱位;(3)治疗依从性差。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 接受关节松动术治疗。采用关节松动术分别松动患者盂肱关节、胸锁关节、肩带关节、肩锁关节,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对肩胛骨进行松动,双手分别置于患者侧肩峰下角与肩胛骨内侧下角,使患者肩胛骨行后缩、下降、前伸、上提以及上下回旋等动作,每个动作均重复5次,6 s/次;分离牵引患者盂肱关节,同时使肩锁关,节向前滑动,胸锁关节向前、下、后以及下向上方向滑动,每个动作均重复5次,6 s/次,持续治疗2周。
1.2.2 观察组 接受针灸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关节松动术方法与常规组一致,针灸取“肩三针”针刺法行针,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取三穴为肩贞穴、肩髎穴、肩髃穴,同时再取阿是穴。选取0.35~0.40 mm毫针,针刺手法为提插捻转,在针尖直达患者肩关节间隙时进行,沿着患者肩袖肌肉走行的方向行多向透刺,方位包括上下左右,得气之后留针30 min,5次/周,5次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患者治疗后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患者肩关节活动正常,肩关节外展、内旋无不适感,内收、外旋抗阻力实验阴性)、有效(患者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肩关节外展、内旋存在轻微不适感,内收、外旋抗阻力实验阴性)和无效(患者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疼痛程度: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用0~10分表示,分数越高则疼痛越剧烈,分数越低则疼痛越轻微。(3)肩关节评分:采取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5]进行评估,总分35分,分数高则优,分数低则差。(4)肩关节功能障碍指数:通过SPADI量表[6]进行评估,分数高则差,分数低则优。(5)肩关节活动度:采用ROM肩关节活动量表[7]进行评估,内容包括前屈活动度、外展活动度、体侧外展活动度,利用量角器对正常坐立位患者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常规组P 38 37 7.44±0.83 7.47±0.82>0.05 2.13±0.44 4.41±0.68<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肩关节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评分对比(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常规组P 38 37 16.06±2.22 15.79±2.32>0.05 33.36±3.33 27.35±3.65<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对比 治疗前,两组肩关节功能障碍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对比(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对比(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常规组P 38 37 54.05±12.78 54.08±12.81>0.05 31.85±8.41 40.38±10.32<0.05
2.5 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前屈活动度、外展活动度、体侧外展活动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前屈活动度、外展活动度、体侧外展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5 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比较(°,±s)
指标 时间 常规组(n=37) 观察组(n=38) P前屈活动度外展活动度体侧外展活动度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11.37±16.89 135.33±14.75 84.68±12.53 137.49±13.74 45.87±8.78 70.35±6.33 111.64±16.77 172.41±15.05 84.97±12.47 161.85±14.61 45.92±8.83 86.24±8.32>0.05<0.05>0.05<0.05>0.05<0.05
肩袖损伤属于康复科常见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肩部活动疼痛、肩部负荷疼痛,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关节不稳、肌肉萎缩等情况,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会出现肩关节粘连等并发症[8]。
关节松动术是肩袖损伤的常见治疗手段,主要通过改变关节面内微小活动来提高关节活动,同时还能够促进关节液循环流动,从而缓解患者关节肌肉疼痛,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但其疗效有限,难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因此需要通过针灸辅助治疗。肩袖损伤在中医属于“痹证”范畴,因气血虚弱、血不荣筋、风寒湿邪以及劳累、闪挫、习惯偏侧而卧所导致,因此治疗当以肩部气血疏通、肩部软组织痉挛松解以及镇痛为主[9~11]。针灸所采用的“肩三穴”,均位于肩袖附着于肱骨的肌腱活动范围内,通过对穴位进针,能够起到通行经气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营气活血、舒筋通络以及缓解软组织痉挛[12]。针灸与关节松动术联合应用,能够帮助患者舒缓关节、活血化瘀、活络通经,起到明显的镇痛效果,有着较为突出的疗效作用。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疼痛程度、肩关节评分、肩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表明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的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针灸与关节松动术联合应用于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帮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活动度的改善,降低疼痛程度和肩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进而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对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着促进作用,值得临床上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