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璇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医院眼科 南昌330008)
Nd:YAG 激光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最为有效的措施,可以较为迅速、有效的利用等离子体爆破形成的冲击波,以较少的损伤,将混浊的晶状体后囊膜切开[1~2]。但是,对于后囊膜激光切开范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尚缺乏明确而统一的标准,但又直接关系到后发性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3~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后囊膜激光切开范围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7 月~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的86 例后发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 例和对照组40 例。观察组男29 例,女 17 例;年龄 19~82 岁,平均(49.38±4.56)岁;白内障术后至发病时间为14 d~5 年,平均(2.28±0.67)年。对照组男 25 例,女 15 例;年龄 20~81 岁,平均(49.44±4.61)岁;白内障术后至发病时间为12 d~5.5 年,平均(2.29±0.68)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植入Zeiss ASPHINA 603P 非球面人工晶体;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确诊;表现为单眼后囊膜中度混浊,其他屈光介质透明,混浊程度分级为Ⅱ级;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青光眼、黄斑变性眼底病史;存在高眼压病史;合并视网膜病变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医生采用Nd:YAG 激光后囊膜切开术进行治疗,散瞳、表面麻醉,将Ocular 激光切开镜置入结膜囊内;经Nd:YAG 激光机从低到高能量级别,进行单脉冲射击治疗,直至调整为能够将晶状体后囊膜切开的最低能量状态;将焦点聚焦在后囊膜上,逐步将后囊膜环形切开,对照组患者切开范围直径3.0~4.0 mm,观察组患者切开范围直径为4.1~5.0 mm;在激光治疗结束后,应用0.1%氟米龙滴眼液(国药准字J20180068),4 次/d,连续用药5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 周后不同瞳孔直径下的视觉质量、视力等指标,瞳孔直径与视觉质量、视力之间的相关性。瞳孔直径测量:采用佳能350D 裂隙灯数码相机(焦距35 mm,800万像素,光学变焦),分别在照度3 cd/m(2昏暗)、照度34 cd/m(2普通室内照明)、照度85 cd/m(2明亮)条件下进行眼底红光反射照相,所拍照片MB-ruler 与Adobe photoshop7.0 软件测量瞳孔直径。视觉质量评估:采用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分别在照度3 cd/m(2昏暗)、照度34 cd/m(2普通室内照明)、照度85 cd/m(2明亮)条件下测量客观散射指数(OSI)、斯特列尔比(SR)和调制传递函数(MTF)。视力评估:采用NIDEK 综合验光仪结合检影验光检查测定最佳矫正远视力(BCVA)。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2.0 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 法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昏暗条件下视觉质量与视力比较 治疗1 周后观察组患者昏暗条件下OSI 值较对照组低(P<0.05),SR、MTF、BCVA 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昏暗条件下视觉质量与视力比较()
表1 两组昏暗条件下视觉质量与视力比较()
BCVA治疗前 治疗1 周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OSI治疗前 治疗1 周后SR治疗前 治疗1 周后MTF(cPd)治疗前 治疗1 周后46 40 t P 13.12±3.09 13.08±3.13 0.060 0.953 4.54±1.62 5.36±2.07 2.058 0.042 0.04±0.01 0.04±0.02 0.541 0.590 0.11±0.02 0.10±0.02 3.161 0.002 3.51±1.82 3.54±1.87 0.075 0.940 15.69±4.03 13.12±3.85 3.011 0.003 0.27±0.09 0.29±0.11 0.927 0.356 0.58±0.15 0.49±0.13 2.951 0.004
2.2 两组普通室内照明条件下视觉质量与视力比较 治疗1 周后观察组普通室内照明条件下OSI值较对照组低,SR、MTF 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BCVA 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普通室内照明条件下视觉质量与视力比较()
表2 两组普通室内照明条件下视觉质量与视力比较()
BCVA治疗前 治疗1 周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OSI治疗前 治疗1 周后SR治疗前 治疗1 周后MTF(cPd)治疗前 治疗1 周后46 40 t P 12.41±3.16 12.37±3.19 0.058 0.954 4.05±1.95 5.15±2.23 2.441 0.017 0.05±0.02 0.05±0.03 1.453 0.150 0.14±0.02 0.12±0.02 2.960 0.004 3.72±1.86 3.74±1.91 0.049 0.961 16.38±4.88 13.95±4.24 2.447 0.016 0.29±0.11 0.30±0.13 0.386 0.700 0.62±0.17 0.57±0.16 1.398 0.166
2.3 两组明亮条件下视觉质量与视力比较 治疗前和治疗1 周后,两组患者在明亮条件下视觉质量与视力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明亮条件下视觉质量与视力比较()
表3 两组明亮条件下视觉质量与视力比较()
BCVA治疗前 治疗1 周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OSI治疗前 治疗1 周后SR治疗前 治疗1 周后MTF(cPd)治疗前 治疗1 周后46 40 t P 11.76±2.82 11.79±2.85 0.490 0.961 3.92±1.34 4.43±1.56 0.163 0.106 0.05±0.01 0.05±0.02 0.331 0.741 0.14±0.03 0.13±0.03 1.689 0.095 3.83±1.85 3.85±1.92 0.049 0.961 16.62±4.56 14.77±4.35 1.917 0.058 0.31±0.09 0.32±0.10 0.488 0.627 0.67±0.14 0.62±0.12 1.764 0.081
2.4 瞳孔直径与视觉质量、 视力指标相关性分析治疗1 周后,患者瞳孔直径与OSI 呈正相关(r=0.755,P<0.05),与 SR 呈负相关 (r=-0.675,P<0.05),与 MTF 呈负相关 (r=-0.721,P<0.05),与BCVA 呈负相关(r=-0.746,P<0.05)。
后发性白内障是临床上颇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是指白内障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时,部分皮质和晶状体上皮细胞没有清除彻底,可导致后囊膜发生明显混浊,这也是造成术后患者视力再次降低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当前,由于患者个体瞳孔大小差异较为显著,而瞳孔大小、后囊激光切开区域与视觉质量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临床上对于后囊膜激光切开范围的争议不断。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昏暗条件下 OSI 值更低,SR、MTF、BCVA 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普通室内照明条件下 OSI 值更低,SR、MTF 皆更高 (P<0.05),BCVA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过小的切开范围限制了昏暗环境下进入眼内的光线,会导致患者视觉质量和视力的下降,因而选择直径为4.1~5.0 mm 切开范围,在治疗后能够取得更好的视觉质量与视力。同时,治疗1 周后,患者瞳孔直径与OSI 呈正相关(P<0.05),与 SR、MTF、BCVA 呈负相关(P<0.05),提示不同瞳孔直径的患者在实施Nd:YAG 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视觉质量和视力均有着极为不同的影响,找到瞳孔大小、后囊激光范围与视觉质量三个因素之间的平衡点,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6~8]。瞳孔直径与视觉质量、视力水平呈现良好的负相关关系,直径越小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与视力水平越佳,对于后囊膜切开范围选择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综上所述,在后发性白内障患者中选择后囊膜激光切开直径4.1~5.0 mm,术后视觉质量与视力恢复较好,且瞳孔直径与切开范围的选择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