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张家圩镇小学 张 凯
随着对数学学习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深度学习成为大家的共识。数学深度学习需要围绕单元学习内容,重新建构知识目标,形成单元整体意识,实现数学知识从单一认知走向多元感受,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磨课历程为例展开讨论。
“认识百分数”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首先是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百分数”这一数学概念,学会准确认识百分数;其次是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贯穿不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最后是让“百分数”走进生活,学会正确认知百分数、运用百分数。学生对于“百分数”的了解,是一种碎片化、感性的认识,把这种认识转换为数学思想,需要设计好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
在第一次备课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1.了解百分数:结合生活知识,说一说百分数的应用领域,引出百分数的意义,学习读写,发展学生的观察与探究能力。
2.比较百分数: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区分“百分数”与“分数”,了解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异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运用百分数:结合生活运用,在生活中尝试使用百分数,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深度学习有别于“浅层学习”。“百分数的认识”从生活经验看,具有普遍性,在生活当中随处可见、随时可用;从数学建模看,“百分数”与整数、小数、分数的关系紧密,几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
在磨课的过程中,围绕“巩固练习”中,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第一次设计——
1.列出算式,不计算结果。
学校“开达”书院新购科普读物140 本,新购少儿读物185 本。少儿读物比科普读物多百分之几?
第二次设计——
1.列出算式,不计算结果(出示图例):
在两次不同的备课中,虽然问题相同,但是呈现的形式不同。通过直观的图表进行数量关系的表述,有助于课堂当中快速进行巩固练习。当学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运用后,首先需要对题干要素在头脑中进行转化;其次是通过图表建立起显性认知;最后通过算式计算出来二者的数量关系。
再如,在对“百分数的数量关系”进行判断的时候,第一次出示了如下的一些判断题目:
(1)羽绒服中灰鸭绒的含量为95%,表示填充物中有95%都是灰鸭绒。
(2)52°的白酒,表示白酒中的酒精含量为52%。
(3)投篮命中率100%的人的投篮技术一定比命中率为86.2%的人的技术高。
通过课堂教学,发现这些题目看似简单,却隐藏着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在现有的学情下,学生不容易掌握。如题目(3)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如果一个人只投了一次就投中了,与一个人投了1000 次栏,投中了862 次相比,未必前者的技术就高于后者。这里面蕴含的数学思想非常重要。教师就要从单元整体入手,建立起上联下挂的意识,通过对单元知识的整个建构,让学生对“百分数”形成辩证的认知,实现数学知识服务于学生生活。
小学数学学科的深度学习,需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精准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直达高阶思维的发展。
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重要,但是通过情境在头脑中建构起数学知识更为重要。“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中,第一次我通过一些成语让学生说出百分数的意义;在第二次磨课当中,我推翻了第一次的设计,因为成语当中的数字,一般是指概数,而非精准的数学问题。看起来虽然有趣,但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本质认识是无益的。我们不能说“半壁江山”就是“50%”的江山,也不能说“百里挑一”就是“1%”。数学学科需要“有趣”“好玩”,但更需要“准确”“精当”,需要直指数学知识的本质。
数学思维需要从识记走向创造。识记是数学知识的低层次学习,创造是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高阶思维,需要在多元开放、体验探究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百分比”中能否超过“百分之百”,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这类问题就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来了解,通过生活经验来判断独立的数量关系之间百分比。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组百分数,下面表述正确的有哪些?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进行描述。
(1)爸爸的手机电量为120%。
(2)班级生物角的家蚕结茧率为120%。
(3)班级同学的近视率为120%。
(4)班级图书角的第二周借阅率为120%。
通过这样的一组问题,让学生通过身边的生活事件进行判断,既发展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
总之,深度学习对数学老师单元整体设计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机联系,在单元整体中,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