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青
江汉大学设计学院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急剧提升,互联网和手持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人手必备的产品,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不再需要守着电脑去获取或者发布信息,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实现娱乐、消费、导航等功能需求,于是移动终端上致力于满足时代需求的APP(即第三方应用程序,或简称移动应用)便应运而生,且这些移动应用的呈现内容和交互方式越来越丰富和复杂,尤其近几年来扁平化的设计手法在用户界面甚是流行,因其简洁有序的极简设计受到了市场的喜爱,现针对这种趋势总结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APP以惊人的速度每时每刻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如此庞大的信息量中,没有特色的APP会被人完全忽视,几乎每个开发者或设计者目的都是要做出让人眼前一亮、被其吸引、产生共鸣并很想下载使用的APP。这种吸引力正是通过核心的图文或色彩得以实现。这样的设计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要让受众以直观的方式理解和参与其中。
或许在数码设备普及度不高的若干年前,拟物化有着不可磨灭的功效,尤其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拟物化的设计更加直观有趣。例如,一个仿真温度计或照相机的icon很容易让用户识别并预知其功能,但当人们对数字化的依赖程度大大增加的同时,原本的拟物化或产品化的APP界面设计日渐暴露其局限性,一方面源于对真实世界的经验和认知,使得可供拟物化设计选择的具有明显识别标记的代表性物品数量有限,导致拟物化设计趋于形象的同质化。另一方面,很多被选设计物品本身就是工业时代的旧产品,因为时代的发展而不具备连续性和传承性,导致设计的新鲜感不足。并且在熟悉各种APP的使用规则和移动设备的系统后,人们不再需要依赖写实的视觉成像去引导操作。于是扁平化这种摒弃高光、阴影及透视感效果的设计迎合了当代人的口味,通过抽象、简单、符号化的设计元素来呈现视觉效果。那些一目了然的矩形色块、非衬线大字体,搭配一流色彩的设计被应用在功能简单的APP界面上,光滑且现代感十足,简约且易读,让看久了拟物化的用户感觉焕然一新。
早在1971年,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就对现代人的注意力匮乏症做出了最好的诊断: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信息的聚敛必然意味着注意力匮乏。如今全新的社会形态造就了新的商业环境,人们通过快餐式媒体观察世事,通过消费抚慰心灵,通过无所不在的娱乐释放压力,通过虚拟网络建立与真实世界的联系,每天通过各种即时通信从生活的间隙获取信息。这些来自于传统与现代、全球与本土、虚拟与现实的种种碰撞交融,使一切都变得那么零碎。人们虽然获得非常多的信息,但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人们的生活更加“碎片化”、注意力更加分散,这些信息瞬间成为过眼云烟。每当有新设备和技术进入市场之时,其功能和推动交互发展的程度总会引起用户的注意。不论是文字、音频还是视频,对媒体内容的摄入大概是用户使用设备时的最主要活动,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确保的是界面不会影响界面内容的摄入过程。
扁平化的界面设计更具规则性,栅格式的布局让页面更有层次感,利落清爽,无需过度的装饰和过炫的设计。基于以上这些,扁平化设计与响应式需求相遇了,并有极高的契合度,两者联手引领了一个时期的潮流。扁平化的界面设计正是将这种碎片式的信息愈合在一起供用户阅读和了解,能急速激发情绪,提高用户主动参与APP活动的热情。就好像信息技术推进了信息的碎片化,再由技术推进信息的整合。更强的信息整合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而设计本身需要做的,则是适应信息碎片化时代,从碎片信息中系统地获取有效信息,而不是被太多碎片转移注意力。
此外,各种移动设备受到屏幕大小、程序和系统的限制,如iOS系统、Android系统等,使得设计师和开发者发现,当APP界面设计过分依赖纹理、投影时,画面一旦收缩为更小的尺寸,效果便达不到理想状态。且不同系统的界面风格和界面交互习惯不同、不同款式的智能手机持有不同的分辨率,而一款APP的设计是需要其在不同系统或不同分辨率下都能适用,这就要求在进行移动应用的界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移动端的多分辨率,以及界面中要表达的信息重点是否在任意分辨率下都能完整清晰地展示出来、设计的界面视觉风格是否与相应系统风格相符合,所以需要显示更加简洁明快的图案和字体。而扁平化设计没有太多的构成要素,能让页面加载速度更快、收缩弹性更强,无需为不同的屏幕设计不用的图案,从而使得APP运行和使用起来更加简便。尤其在手机上,因为屏幕相对较小,使得这一设计手法在用户体验上更有优势,更少的按钮和选项使得界面干净整齐,使用起来格外简单。
完成一整套清晰的APP界面图,首先要明确这一产品的目的和需求,意图明确之后,经过再三斟酌,设计框架才得以形成。纵观市面上已有的APP,产品项目的落地基本包含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五个层面,从市场分析到逻辑框架的搭建再到设计的展示,扁平化设计手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功不可没。
首先,随着各种尺寸的可联网设备的普及,APP界面受大势所趋而务求更加流畅,而与之相应的,就是扁平化设计风潮。尽管不需要特别的美学,但也可以说扁平化设计相比其他风格来说能够更易于辅助响应式设计的美观。简化设计的优势在于能够降低页面重量从而减少加载时间,同时它也能在不同的屏幕上切换自如。小的模块对于用户来说更能吸引注意力,能应用于各个领域,使用起来更加高效。扁平化的设计能够让用户在不同的移动端设备上有一致性的体验,能够自己扩展或者收缩从而适应任何屏幕的尺寸,设计师可以很灵活地控制界面分割块的比例并且适应彼此。例如,在触屏上,操作它就像按动一个按钮一样不需要花费多少精力,不会被多余的装饰迷惑。另一方面,在与程序员和工程师合作的时候,简化的界面更容易沟通,使开发变得更加简单。同时,扁平化的界面设计可以减少加载图片时对服务器的请求次数,因为用单一的色块取代了复杂的背景图片,其尺寸明显小于内容丰富的图片,便于在任何位置使用而不耗费太多内存,降低了服务器的压力,同时提高了页面的加载速度,节约了用户的流量。当用户收到“磁盘空间不够”的提示时,会马上查看手机上已经安装的应用并开始选择删除的对象。如果一个移动应用体积很大,占用了移动设备上过多的容量却并未提供等同的价值,那么只能后会有期。而采用扁平化手法设计的界面能够保持应用在体积上足够轻量,能够使产品在APP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其次,APP界面中涉及行动或者任务导向的触控目标,应尽可能地使它简单且容易点击。例如,为老人设计时要考虑触控时的抖动因素,同样为儿童设计时需要考虑点击的不准确性,因而运用简化的扁平式设计手法能够在图形资源周围增加留白区域,以便本质上提升触控面积,帮助提升完成任务的速度。这样对比之下便暴露了一些拟物化界面设计并没有着重实现功能化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视觉阴影和质感塑造上的缺陷。
此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删繁就简更能呈现产品本质。APP界面的扁平化设计能够从用户的心理层面出发,简化图片乃至在一些细节上做出改善性的设计,使用户更专注于界面内容而不是令人目眩的设计元素,提升移动应用的使用连贯性。
扁平化设计简洁、清新的风格较之以前的拟物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新感受,犹如饕餮盛宴后清爽的风味小菜,有心旷神怡之感。但如果深入探究扁平化设计深受喜爱并受到广泛追捧的原因,就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大众对前期设计的审美疲劳。扁平化界面设计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源于它自身的优势,但APP界面中视觉表现手法的选择既不能一味地跟风,也不能片面追求视觉冲击力,必须要以良好的信息架构及交互模式为基础,否则,也将会被其他设计手法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