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探析

2021-01-29 02:28蒙榴文进爱
消费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过程能力

蒙榴 文进爱

桂林旅游学院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前进的过程当中,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开放化使得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加深。而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只依靠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教育是无法满足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的。大学生真正需要的是社会工作经验以及阅历,这能够帮助大学生在真正进去社会之后更加适应。因此,深化实践教育的进行,引领大学生走上实践的教育之路,使得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历练以及成长,这才能达到大学生成长以及教育的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实现创新社会实践教育,来提高大学的创业以及就业能力,是我们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研究背景

关于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研究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也不断的在完善。其机制在建立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于人才的管理以及当前市场经济体系的多重结合,在对于课程体系进行教育改善的过程中,要对创新创业的教育的模式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以及处理,实现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的课程教学模式[1]。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因此要对大学生的创业就业精神进行培养,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以及就业的创新意识。此外,开拓就业方式以及渠道对于大学生的创业就业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育部门以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良,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综合性的优化处理,建立创业园以及创业基地,实现教学的产学研一体化。

二、对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措施进行分析

(一)对于创业教育进行深化以及强化

1.课程建设具体实施方法以及案例

要想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就要在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水平,这就需要转变以往的传统创新创业教学机制,建立更加系统,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并不断发掘更加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学策略,建成完整的教学结果的管理标准。例如,我校创新创业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获得了校级一流课程(社会实践类),并且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正在积极建设中。本课程特色具有以下几个特色:第一,基于《创业之旅-大学生创业实战模拟平台系统》,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教学、模拟、实践“三位一体” 的全新创业教育模式。融合了理论、体验、模拟、实操的课程模块,偏重实践性。让学生在课程体系中模拟真实企业的创立过程,完成创业计划书、对创立企业进行运营管理等,从而对创业有更真实的体验与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全新的创业实战模拟训练,全方位为学生赋能。通过逼真再现的商业环境和学生对虚拟企业的亲自运营管理,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在现实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成功中领悟真谛,从而真正提升日常企业管理经营中的分析决策能力。

2.教学改革创新点

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本课与传统授课教学有着本质的提升与飞跃,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首先,采取以理论+体验+实操为一体的实践性模块化教学,形成模拟企业运营模拟贯穿的授课模式;其次,高度融入国际SYB创业培训课程的仿真游戏模块和最为先进有效的高度参与性教学方式;第三,逐步融入设计思维(Design thingking)进入课堂,对于文旅专业的文创项目的启蒙和开发起到关键作用。第四,组织获得了SYB或者KAB培训合格证书的正规培训师和教师授课,师资主体团队整体实现较强的模块仿真实操教学能力;最后,借鉴SYB、CEO等国际教程,实施较为教学有效的教学监控手段,让课程更有时效性和魅力。

此外,在学校之间加强沟通合作,可以有效的构建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为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学习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2]。此外,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综合创新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还需要主义对于高校的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这一整合不仅仅是指在高校内部的环境当中的教学资源,还包括了对于社会的各方面以及层次进行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分析,确保社会性合作模式的落实以及实施,再对人才的培养建设与技术管理进行建立,从而提高高校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学习的实际作用,提高大学生对于社会以及企业的了解程度,形成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为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再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与校方进行配合,提高自身的创业就业积极性,实现教育机制的优化以及管理的优化。由于多方的教学资源交流,可以为大学生在进行创业的实践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帮助以及支持[3]。

(二)对于高校生的就业指导进行强化

在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高校要对理论模型进行研究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机制以及教育体系,实现教育框架的完整以及升级。此外,要想提高学生在就业指导课的学习效率,就要保证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以及相关培训内容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需要相吻合,保证教学指导的实际价值。

首先,在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高校要对大学的综合创新实力以及市场竞争力进行培养,在大学生进行社会创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创业团队的配合以及协作,提高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在这过程中,还要将集体化的管理的措施进行升级,利用不同的创业团队分组,对创业就业目标进行一个共同的建立,从而实现完整的创业就业教学体系。合作精神在创业就业的过程中也十分的重要,大学社会实践大多数是团队合作的形式,这是对集体的目标是否统一的一个考验。大学生在初入社会时会发现与想象中存在差距而产生一定的落差感,因为在大学生的创业就业伊始,往往会感受到社会带来的压力以及紧迫感,这会对学生的精神层面带来一些影响,甚至也为创业就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可能是因为压力过大带来的消极情绪而导致的消极怠工,也可能是因为压力转化为动力而更加努力的实施创业就业的工作。大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小组的团队的帮助,摆脱当前的困境,提升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对社会的服务效能。因此,在创业就业实践小组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工作能力以及状态进行分析,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情绪下进行创业就业实践工作,这样才能在可控制范围内对社会服务水平进行一个优化,由此实现外部环境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发展的协调化。当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遇到了问题之后,可以自行分析并解决,或者向小组成员进行求助,通过创业小组的团队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在高校的就业指导的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也要对学生在实践当中的行动以及结果进行一定的表扬,对于其表现不错的方面表达出一定的赞赏,使得大学生在创业就业实践过程中的自我意识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在以后的创业就业道路上行走的更加自信[4]。以往的固步自封的学习手段方法以及教学理念对于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程度来说无疑是已经落后了,这是因为现代化的企业下,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其要求以及精度也不断提高。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对于实践的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为了大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以及企业的需要,高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创业实践以及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将来的社会工作中有更高的适应能力。在进入企业之后,能够凭借本身的适应能力以及工作、交际等方面的能力,迅速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以及理念当中,同时对自己的实践能力再做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要对自己的专业素质进行培养,在思想意识层次对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工作能力进行转化,实现社会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高校可以采取定期开展创新创业类的讲座的方式来邀请一些专业的讲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创业就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点进行专业教学,也可以邀请一些学校或者社会上的成功的创业人士来与大学生进行创业就业的经验的分享以及一些创业方法的探讨,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以及就业观念做出指引。

(三)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平进行强化

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高校教师要将教育方针与大学生创新社会实践的教育理念相结合,构建一个良好的人才建设平台以及人才输出渠道,实现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提高以及加深[5]。因此,相关人员要借助企业与高校之间的配合以及企业对高校创业的支持,对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进行探索以及开拓,尽力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优质的就业方案。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学校与县城之间的合作等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更早的步入社会轨道,通过实践工作真正的了解到企业需要的人才是什么样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什么样的,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才能够更加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此外,为了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以及社会环境,教师要对大学生的就业信心进行提高以及巩固。大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创新社会实践以及创业就业能力,才能够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对于自我能力进行优化提升,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那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此外,大学生在进行创业前要对创业政策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关注市场的走向以及变化,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再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以及综合水平。要想实现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首先,高校要做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就业引导机制,与此同时,大学生也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的角度来着手创新创业的学习,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创业就业指导课上寻找自身的学习兴趣,实现职业潜能的激发,此外,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落实,能够保证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型相符合,与教学标准相统一。在学习目的明确的前提下进行创业就业的课业学习以及实践活动,能够实现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以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自我能力的提升。对于大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水平的提升,能够让大学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三、加强学风建设,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只有实现学生学习的自我控制,这样才能够建立良好的学风。良好的学风影响着大学生能够在创业就业方面投入的精力的多少,所以高校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进行培养,确保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业意识以及就业观念。当大学生有理想,那么他对于创新创业实践以及就业的学习热情才能够长久。所以大学的政治教育应该以思想政治水平的培养、职业生涯的规划等作为主要教育内容,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建立良好的学风。此外,还可以通过辅导员与讲师的职业作用,实现有效的学风建设是高校辅导员与讲师的主要工作内容,高校辅导员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管理做出加强。在校园内举办创新创业就业竞赛,通过良好的竞争,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总而言之,在对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高校要对于社会实践的价值以及意义做到有效落实,提高社会实践在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作用。在高校创业就业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的当下,大学生要把握住给予,积极自主的进行创新创业与就业的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范围,并对教育内容进行不断的自我理解以及深化,从而从中探讨出创业就业教育的社会意义。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创业就业方向引导,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于创新,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社会以及企业输送优质的创业人才。

猜你喜欢
大学生过程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