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所感的传统商业街道空间营造探析
——以重庆磁器口商业街为例

2021-01-29 13:33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
安徽建筑 2021年1期
关键词:正街磁器商业街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5)

0 前言

现代传统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多注重于仿古建筑外在形式的打造而忽视了场所空间的内在逻辑,造成其空间场所感缺失、千城一面的现象,而传统商业步行街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已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其街道空间、建筑风格、生活文化应自然而然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与独有的场所感。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与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不断提升,如何传承自身特色运用于现代传统商业街道空间的设计之中,营造风情浓郁、尺度宜人、独具地域性的街道空间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本文基于场所感的概念,解释了空间场所感形成的内在逻辑,并结合重庆磁器口商业街街道的实际调研,对其场所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总结归纳出富有场所感的传统商业步行街空间营造要点。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场所的定义

英国理论家D·坎特受到拉尔夫研究的启发,认为场所是由“活动”“物质属性”和“概念”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进一步说明成功的场所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物质空间、感觉经验和活动。基于此背景,本文从物质空间、活动、文化三方面来解析街道空间的场所构成。

1.2 场所感的定义

Hummon(1992)认为场所感是人的情感与所处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反应,因为人的记忆,感受与价值等情感因素与空间资源之间产生情感意义上的互动。因此,本文所提到的场所感指的是人的情感与街道空间这一场所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和情感。

1.3 场所感的形成

对于传统商业街道场所感的形成既离不开感受者的自身因素,也离不开街道空间的营造,对于游客而言,或许在进入之前就已伴随着一定的心理感受,这部分感受主要是源于历史文化、地理条件、游玩经历等做出的先决判断;随着游客体验过程的深入,场所的物质空间、活动、文化氛围与其心理产生互动,逐步形成一种含括认同、依附和符号意义所集合的场所感(图1)。因此,可以认为场所感的形成经历了识别认知与深入体验两个阶段。

图1 传统商业街道场所感的概念图

2 重庆磁器口商业街街道场所解析

2.1 街道物质空间

构成重庆磁器口街道空间的物质要素是构成其场所的要素之一,主要包括了街道空间形态、街道建筑、街道景观绿化和街道铺地家具,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中人群场所感的形成。

①街道空间形态。磁器口商业街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北部嘉陵江畔,独特的自然山水环境与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磁器口商业街层次丰富的街道空间形态。其中正街一宽一窄与一折一拐的街道变化通过阶梯与平台的串联方式引导游客进行着主要的空间体验,而垂直于正街的巷道成枝状各自顺应山势而上下,通过梯道与坡道引导人们前往不同的院落空间(图2)。正街、巷道、院落三种不同空间形态的转化营造了公共到私密、热闹到安静的不同空间体验。

图2 磁器口的正街与巷道

②街道建筑。传统店宅是磁器口商业街的主要建筑类型,根据地形地貌与建设条件的不同,传统店宅可分为前店后宅式、下店上宅式、上店下宅式三种主要形式。建筑多采用木材质,辅以砖石,墙面抹白灰,屋顶多使用小青瓦,具有明显的南方古建筑特点,地域性强,识别性强(图3)。伴随着地形的高低起伏,街道建筑形成了富有变化的空间界面形象,进一步强化了步移景异的游历体验。

③街道景观绿化。磁器口商业街的景观绿化并没有成都锦里商业街的丰富多彩,但正是街道两旁紧靠建筑而零星布置的树木绿植反倒强化了独有的山城街道景观特点。从磁器口码头到金蓉门,层层台阶错落而上,两旁的建筑由低到高、由近及远富有变化,散落在紧促空间中的树植绿化反而营造出真实且具共鸣的场所感受。

图3 磁器口的建筑风貌

④街道铺地家具。街道铺装与家具的选择不亚于街道建筑与景观的重要性,磁器口破旧的石板路不仅承载了历史的痕迹更是与周边的环境浑为一体,通过不同的铺砌方式与本身质感的变化给予人不同的、真切的视觉及触觉感受,享有“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的美称。与此同时,古香古色的木栏、店招、座椅、灯具等也为磁器口商业街增添了一笔浓厚的传统风味。

2.2 街道空间活动

通过对磁器口街道的活动要素进行分析,可以将其归纳为开放性活动、半开放性活动、私密性活动三大类。开放性活动主要发生在磁器口正街、横街空间,如街道上的闲逛、吃喝、观赏等,街边开敞商铺中的表演、买卖、休憩等,形成了热闹的街道氛围。半开放性活动则主要位于正街、横街支巷两侧的建筑之中,以清吧、艺术工坊、体验馆等室内体验项目为主,相对的街道空间较为狭窄、人流量不高,呈现出休闲的街道氛围。磁器口中的私密性活动主要包括旅游住宿类与居住类活动,多位于巷道通往院落空间中,人流量相比巷道更少,形成安静的街道氛围。这些不同层次的活动类型赋予了街道空间不同的空间氛围,丰富了人群的场所感受。

2.3 街道空间文化

磁器口商业街是重庆主城区范围内位置最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丰富多元的地域文化遗存展示平台,场所中蕴涵着巴渝文化、码头文化、民俗文化和红岩文化等。不论是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历史传承的码头文化、三教并存的九宫十八庙、正气凛然的红岩志士抗战遗址,还是独具特色的川剧清唱、火龙表演、火锅麻花,都表明了这里是区别于其他场所的巴渝传统江边商业街区,无形的非物质文化多元遗存通过有形的物质及空间载体得以呈现,并在游客心中形成场所的象征和记忆。

3 传统商业街空间营造要点

基于对磁器口商业街的实地调研与分析,我们得出其街道空间三大要素的现状,从而进一步总结出传统商业街空间营造场所感的要点。

3.1 明确的街道识别认知

3.1.1 地域化的街道建筑

商业街的建筑作为构成街道物质空间的重要部分,其立面的风格特点影响着游客对于商业街道整体风格意向的形成,对于传统商业街而言在建筑风格上往往需要反映出当地传统建筑的特色特点。因此,可以提取当地传统建筑的体量、形体、结构、材质等特点在设计中加以选择和运用,给人以强烈的可识别性,进而激发人们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3.1.2 层次化的街道空间

街道空间作为传统商业街道的整体骨架与游览路径带给人们最直观的游览感受,丰富的街道空间层次让整个体验过程充满吸引与趣味,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冗长单调的线形空间,可以通过小品、绿化景观、界面的虚实以及材质的处理丰富人们的感知,也可以通过地面高差的变化处理来形成视线感受上的变化,如磁器口商业街的梯道与坡道,既反映出山地街巷的本身特色又打破单调的线形空间,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图4)。

图4 磁器口的梯道与坡道空间

3.1.3 主题化的街道分区

不同街道区域由于功能集合的不同形成了不同主题特色的空间场所,这有助于游客对于街道整体功能的分类与认知,进而更明确地体验整个场所。如磁器口商业街将市井味浓、人流量大的民俗旅游体验项目(特色的餐饮类及特产类店面)置于正街区域;将客流量较少、需要有较好休闲氛围的文旅类项目(清吧、艺术工坊等店面)置于横街以及支巷中。此外,磁器口的宝轮寺更是自横街的寺庙大门拾级而上,直至最高点,形成完全独立的功能区域,将磁器口的商业气氛都没入阶下。正是这种清晰化、主题化的街道分区,丰富与加深了人们对于磁器口商业街的认知。

3.1.4 生活化的景观小品

生活化的景观小品在人们对于街道的识别认知上相比普通的景观小品更胜一筹。将当地生活的文化场景元素运用于街道景观小品的设计之中更能加深人们对于街道过往生活与文化的感知,从而更好地识别与认知场所空间。如磁器口街道中采用展现重庆特色人文生活的雕塑小品(图5),来传递这片场所的生活记忆与特色文化。

图5 磁器口街道中的雕塑小品

3.2 良好的过程体验感受

3.2.1 近人化的街道尺度

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曾总结出D:H给人的不同感受,当D:H=1时,空间的界定感明确,给人产生舒适的感觉;当D:H<1时,空间的界定逐渐增强,给人产生压迫的感觉;当D:H>1时,空间的界定逐渐减弱,给人产生空旷的感觉。通过对磁器口街道D:H的调研,可知其街道比值主要为0.8~1.2,能形成较好的围合感,街道富有活力,而其中不乏有低于0.5的街道,则明显感到拥挤与不适。(图 6)

图6 磁器口各街道尺度现状

3.2.2 开放化的街道立面

街道立面的低层空间是与行人发生视觉、行为互动最多的界面,有消极与积极之分,消极立面是封闭的、单调的、冗长的,在这种立面前,很难鼓动行人与其发生互动关系,反之,积极立面因为其开放、多样、变化性强,则能对行人形成良好的吸引力。例如,磁器口正街大多是经营着商业交易活动,但行人走在其中并不会觉得疲累或者乏味,这是因为正街虽局限于古镇商业的框架,店面屋檐、墙体几乎保持着一致性,但每个店面却又求同存异,在物理光环境、声环境以及店铺内部装修上都会有意识地区别开来,而且宽阔开敞的店门使得行人与其中招揽客人的表演、店铺内容形成了直接的视线交流,5m/间~7m/间的商业门面划分,也符合行人步行时眼观的速度(图7)。

图7 磁器口街道两旁开放、多样的店门

3.2.3 多样化的互动元素

在传统商业街道空间营造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增加人们互动行为的发生,进而加深对于空间场所的整个体验。比如,可以在功能业态上进行丰富,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促进不同行为的发生;也可以在街道空间的围合界面如墙壁、地面等通过材质或造型变化来增加互动元素,让单调的通行空间变成充满互动的活力场所;甚至还可以通过视廊、框景的借景手法使人能与街道周边的环境形成视觉上的互动;此外,增加参与式的传统活动表演也能有效的吸引人群与之互动(图8)。

图8 磁器口各处互动元素

3.2.4 人性化的街道设施

在街道空间的整个体验中,街道设施的人性化设置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简洁明了的标识系统能在加强场所氛围的同时给人直观准确的空间信息与指引,让空间体验更加流畅;在座椅的设置上,应考虑到行人的停留需求与体验,其设置间距不宜超过100m,并可结合绿化、雕塑等一同设置,创造舒适的休憩空间;同时还应考虑相应的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无障碍卫生间等的合理设置。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体验者的角度对传统商业街道的空间场所感营造进行了探析,认为场所感的形成与体验者明确的识别认知和良好的过程体验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实地调研与场所理论的结合,归纳出了识别认知的要点在于地域化的街道建筑、层次化的街道空间、主题化的街道分区、生活化的景观小品,而过程体验的要点在于近人化的街道尺度、开放化的街道界面、多样化的互动元素、人性化的街道设施,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以期能为改善传统商业街道场所感缺失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丰富人们的场所体验和精神需求。

猜你喜欢
正街磁器商业街
校园穿新衣
将英烈记心间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李晶晶作品
商业街在智能技术影响下的运营模式与发展
关于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探讨以兰州中川小镇项目为例
磁器口,瓷器口?寻找一个消失的制瓷王国
基于单片机与IPM的PWM脉冲脱磁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夜光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