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秀
摘要: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有的人对数学没有兴趣,认为数学枯燥乏味,是大伤脑筋的玩意儿;有的人认为数学抽象难懂,成天与数目字打交道,没多大意思;有的人甚至对数学产生惧怕心理,把听数学课,解数学题,看成是最头痛的事.之所以会产生这些情况,这与数学教学忽视贯彻数学.
关键词:数学美; 数学教学;教学方法;
人们对一种事物的态度,主要是来自于人们对事物的感知结果,或喜或恶,或高兴或忧愁。如果人们的感官对感知的事物使人的心情有一种愉悦的感觉,就说明它好或美。人们便产生一种对其亲呢的感觉,就愿意去多方面的接触它,观赏它,甚至解剖它,研究它。反之,人们便厌恶它、排斥它。
数学教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学生每天接触到的是一些枯燥的数字,繁琐的运算,那么学生肯定会厌恶数学。学生产生了厌恶数学的情绪,又怎么能学好数学呢?所以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上尽量挖掘数学美。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
挖掘数学美可分三步进行。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展示数学美,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起到一个抛砖弓玉的效果。
展示数学美,这就好像旅游时如果没有入指点,看见仙女峰,也未必有多大兴趣,但经导游介绍那仙女峰如何秀丽,有关传说,如何动人,再看仙女峰时便能够进一步领会它的俊美、秀丽,因而游兴大增。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虽然数学没有明显地提到善和美,但善和美也不能和数学完全分离,因为美的主要形式就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因此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领略教材的“美”,教给学生学会欣赏美,这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比如: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找规律中,布置会场用的花、灯、彩旗等,书中呈现了它们色彩有规律的互相穿插,花、灯、彩旗等分类布置的会场插图。真是五彩缤纷,妙不可言,给人一种心情愉畅的感觉。俗话说的好,有比较才有鉴别。如果我们利用计算机把这幅图画展现在教学大屏幕上,同时又有一一幅和它同样的图画,利用动画效果,调换这些花、灯、彩旗等的位置,使其失去规律性,让两幅图画放在一起比较,学生便会发现,布置会场的饰物没变,多少也没变,无规律的放置就显得杂乱无章,给人一种心烦意乱的感觉。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规律美。再如:数学中的对称美。我们利用计算机展示几何图形中的对称图形,以及其它对称图片(如人的面部,汽车外形等),让学生看了,学生会有一种和谐的美的感觉,然后放映一组不对称图片(如先天畸形的人,外观不对称的工程专用汽车等)学生看到就会感觉到别扭,不舒服。因此,人们在设计建筑物,制造汽车、飞机、 火车及日常用品时,尽量让其显示对称美。当学生发现数学美,就会自然的欣赏数学美,这样,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要让学生自己寻找数学美。数学美有些表现在外观,比如上述例子,還有统计图等。学生容易发现,观赏到,但还有一大部分隐含在数学内部,字里行间,不容易觉察到。就像数学里孕含着德育知识一样。这就需要学生去寻找。比如自然数列,一看上去并不觉得它美在何处,但细一观察,便会发现这一支宠大的“数字队伍”纪律是多么的严明,他们按“高矮”顺一字排开,后面一个总是比他相邻的前面一个“高”一,而他前面的一个总是比他相邻的后面一个“矮”一,他里面的奇数和偶数,总是间隔一个互相穿插出现,决没有乱队现象。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线段的高低来代替数字,使这些线段按自然数的顺序进行排列,让学生看看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画去体会自然数的美。这和军训的队伍相仿,但这支“数字队伍”比军训队伍高矮的渐进变化更匀称。这难到不是一种美吗!当学生学会自己寻找数学美时,我们便不操心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会不会去探究数学了。
最后,力求学生创造数学美。不是所有的数学都有一个美丽的光环。对于数学“外形”不美的,我们要教给学生创造它,使它美。比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图形,即便能观赏到的美也是极有限的。如果学生们把这些几何图形象堆积木一样组合起来,组成变幻莫测的图案(如七巧板),那时才显示了几何图形魔力无穷,功能强大,美在其中。
展示数学美,寻找数学美,创造数学美,其目的不只是为了欣赏,我认为这只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一个载体,就象人们研究交通运输工具一样,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人们出行、 货物运输的方便。
总之,发掘数学的艺术魅力,能够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激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军. 哪里有数 哪里就有美——小议数学之美[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7.
[2]聂晶晶. 数学美融入数学教学实践研究[D]. 2017.
[3]代艳. 浅谈美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中的改革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 000(023):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