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珍伟
【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健康 情感需求 心理疏导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重视、解决好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心理健康问题,才有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让祖国的花朵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青少年正处于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人心理发育成熟的重要阶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对心理疾病缺乏必要的了解,尤其像抑郁症这类以患者个人情绪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疾病,日常生活中我们更是难以及时发现。心理疾病患者在主观认识中不愿意承认自己患有此类疾病,这给医生的诊断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现难、诊断难会导致我们极易在日常生活中低估心理问题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产生影响的严重性,因而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
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于受内外环境的影响,使大脑处于失衡状态的病理情形,正常的心理失衡是一种不存在心理状态病理性变化的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动中出现了局部异常状态,具有偶发性和暂时性,其发生常伴随一定的相似情景,脱离该情景,个体的心理活动完全正常。但是如果一般性的心理问题没有受到重视,随着问题程度的加深,会慢慢转化为心理疾病。心理失衡的起因大多来源于客体在日常情感生活中的需求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抑或自身情感需求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属于正常的情感需求。因此要想解决好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我们要多倾听青少年的情感需求。
首先,青少年时期正是个体彰显个性、多元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的青少年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但是由于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缺乏对自己行为的准确、客观评价,对于社会、同学、老师对自己的正面评价需求度较高。而由于心理发展水平以及社会阅历的限制,其自身的心理素质又不够成熟,在生活中对身边的人与物都有着一定的自我认知,一旦个体的正向情感需求被阻隔就容易情绪化,甚至产生极端心理。其次,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中对情感具有一定的逆向引导需求,此时的青少年心理状态是意识主动性、积极性与实践被动性、消极性相结合的状态,大多数青少年心理发展至此随着自我意识的积极觉醒会使得个体内心产生一定的理想追求,但由于自身的社会资源有限以及对社会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会使得青少年在现实实践中遇到阻碍,此时应该适时地给予其一定的情感引导,防止自我意识与现实实践形成强烈反差,造成心理敏感脆弱、自暴自弃等负面情绪。最后,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中对情感具有一定的体验需求。个体的青春期正处在与社会接轨的过渡阶段,此时个体对于社会、情感具有一定的体验需求,即有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需求,但由于青春期的个体正面临着升学压力,自身情感体验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也容易引发一定的心理疾病。因此,要更好地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就要多观察、多了解当代青少年的情感需求,不能单纯归结于缺乏挫折教育、处于青春叛逆期、学校老师的教育问题等表象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發展的转型阶段,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原生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智能手机的普及不仅使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还对正处于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社交方式的分离性会加重青少年的孤独感。相比于已建立较为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成年人来说,青少年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容易受到网络中一些负面言论的影响。频繁使用网络社交媒体不仅会减少青少年面对面交流的时间,而且容易引发交流者的孤独感,产生一些自闭倾向。其次,线上交流的频繁性会减少青少年内心的满足感与幸福感。当青少年过多使用网络社交工具时,线上社交行为就会消耗青少年的很多时间与精力,使青少年无法更多地去关注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一旦离开这些社交媒体面对现实生活时,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最后,各类信息资讯的大量涌入,也会给青少年的思想行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在心理成长过程中频繁接触信息资讯对其心理健康成长并无助益。一方面,网络中信息内容良莠不齐,一些不好的、不健康的信息本身就容易侵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过多地了解这个世界,了解不同阶层的生活情况,容易使青少年进行不恰当的对比,一些积极向上的信息很容易影响青少年的自尊和自我评价,使个体在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中产生一些自卑、自恋等负面情绪,进而转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这不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内部环境。每个青少年的原生家庭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每个个体成长的每一步都与这个环境息息相关,个体的性格、生活习惯、自我需求的满足、情绪控制以及学历能力的培养都与原生家庭这个内部环境密不可分,要想解决好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还需认真研究个体心理成长的原生家庭背景。当前,青少年成长的内部环境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首先,近年来我国离婚率不断升高,离异家庭会在青少年心理成长过程中带来一定的情感缺失,使青少年容易缺乏安全感,容易引发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差距也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处理不好生活中各方面的压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易怒、焦虑等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会在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如果这种影响长时间、高频率的存在,就会诱发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反社会、校园暴力等行为;再次,随着优生优育观念的普及,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过分关注、过分溺爱等教育方式也会使青少年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最后,在一些农村地区,年轻父母选择外出打工,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难以对其心理健康成长进行合理引导和有效干预。
通过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表现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针对现阶段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从青少年个体情感需求出发,结合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内外部环境,全方位多渠道“切入”问题症结,给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在社会层面,要减少网络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首先,要从根源上限制青少年上網时间,各种社交媒体软件、APP 运营商要做好未成年信息审核工作,科学合理地开发未成年防沉设置。通过限制未成年在某些网站的注册权限,设置科学合理的上网时间,超过设定的时间应及时提醒,有效防止青少年沉迷其中。其次,网络监管部门与网站运营商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过滤审核,对于不良信息、不法信息加大打击力度,进一步净化青少年上网空间,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空间。最后,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排查,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对正在遭受心理疾病困扰的青少年要及时发现并提供有效帮助。
在学校层面,一方面,学校可设置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室,广泛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档案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进行定期筛查,以解决心理疾病发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大学校心理老师的配备力度,并通过建立QQ 群或微信群等易于青少年接受且具有一定保护功能的咨询方式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此外,学校还可通过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青少年的个人兴趣,减少青少年网络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进而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护引导工作。
在家庭层面,首先,家长在对待青少年心理成长问题上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沟通交流过程中要有耐心,采取正向鼓励需求与逆向引导需求相结合的方式,随时注意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其次,家长要掌握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根据青少年个体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尊重孩子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从实际出发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及时满足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最后,家长要注重培养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思维独立性,不要过度干预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行为,给青少年心理成长留下一定的弹性空间,加强对青少年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个体发展层面,首先,青少年要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并通过自我暗示、自我控制等方式分清现实与幻想,及时纠正自身心理需求偏差。其次,要适当地进行抗挫折训练,通过抗挫折训练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内心的承受能力,当真正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不恐惧不退缩,能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去勇敢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