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与疏导策略分析

2021-01-28 06:56王涵
锦绣·下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表现心理问题新时期

王涵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既有紧张焦虑的情绪,也包括消极茫然的心态。高校针对这些不良心理的疏导既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疏导机构与机制,又要理论联系实践丰富心理疏导形式与内容,还要充分利用朋辈影响提升疏导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疏导策略

后危机时代叠加疫情的双重冲击给这一特殊时期国民生产生活都造成了严重影响。除了在职人员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发展压力外,正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群体中亦不乏忧心忡忡的莘莘学子。无论是对环境剧变产生的不适应性,还是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客观因素的变化不可避免会对大学生主观意识和心理状态形成程度不同的冲击。而大学生心理问题近年来屡屡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解和掌握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正在成为高等教育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中之重。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一)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

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是一种速度越来越快的加速前进模式。虽然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和财富的累积,然而对不少普通人而言,太快的发展速度同时意味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对不少大学生同样如此。比如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等等。

因此,时下不少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亦是由于面临学业与就业等各种巨大压力导致。而在其表现上就是不同程度的紧张与焦虑情绪。尽管每个人一生中随时随地会出现紧张焦虑的状态,但正常情况下持续时间短暂且基本不会给正常工作与生活造成干扰。然而一部分大学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超过正常水平,表现在持续时间长、程度重且难以排解。这些大学生几乎随时随地都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下,生活与学业逐渐失去正常秩序。其中更有少数发展到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程度。

(二)消极茫然的负性心理

环境的压力对一些大学生的影响是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而对另一些大学生的影响则是相对消极和茫然的心理状态。这些学生面对学业与就业存在不清晰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情况,因此无论是学业还是就业都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然而这些学生中的不少并不存在过于严重的生存压力,家庭环境尚可甚至堪称中产,因此面对学业欠佳或求职无门的困境时逐渐丧失奋斗的热情和冲劲,慢慢进入一种得过且过的懒散状态。

因此,这些大学生对毕业后的社会化生活缺乏期望,连带影响到校园中的学习也失去了年轻人应有的激情。表现在日常生活与学业上则是漫无目的、漫不经心的所谓“佛系”生活与学习。

二、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疏导策略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疏导机构与机制

做好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首先需要高校具备相对完整的心理教育机构和机制,在更加系统和规范的体制机制框架下有序推进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进行。

比如,高校至少需要配备一个心理辅导中心,负责规划设计和监督各院系的心理疏导工作实践。每个院系都应当形成常态化、长期化的大学生心理疏导教育机制,同时以月、季度等时间单位开展集中反馈工作,以此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变化走势等。

又如,除了面对面的心理疏导外,高校还需要建立7*24小时不间接的心理支持热线,包括电话热线与在线热线等。工作时间有人值守的电话热线与非工作时间的离线热线覆盖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时时刻刻,这样才能随时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矛盾乃至危机。

再如,为了最大程度提高大学生心理疏导的反应速度和支援力量,高校还可以尝试网格化管理。也就是按照院系、年级或班级等单位设置联络员或信息员,平时负责观察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情况,定期汇总上报到心理辅导中心。而包括课任教师在内的教职员也应当更加主动承担起心理疏导的义务工作,关注课堂上下学生超乎寻常的情绪表现等。只有在平时保持高度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蛛丝马迹才能更早更快得以发现。这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疏导成功率十分重要。

(二)理論联系实践丰富心理疏导形式与内容

长期以来,高校心理疏导形成了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的传统模式,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心理疏导的作用,然而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多种多样,仅仅有理论的疏导远远不能满足现实要求。因此,理论联系实践丰富心理疏导形式与内容。

比如在娱乐休闲活动中引入心理疏导元素。校园心理剧就是国外开展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流行形式之一。国内高校也可以尝试这种更具趣味性的实践手法,利用舞台表演元素实现心理疏导的立体化、感性化和生动化。

又如,观看涉及心理问题元素的影视剧片断或节选也有一定的辅助疏导效果。例如国外的《心灵捕手》和国内的《催眠大师》等。影视剧的戏剧效果相对夸张,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理疏导的严肃性或压抑感更为有益。

(三)充分利用朋辈影响提升疏导质量与效率

除了相对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参与心理疏导外,充分利用朋辈影响提升疏导质量与效率也是新时期高校心理疏导值得尝试的办法。

所谓朋辈就是大学生的同学或同龄人,这种年龄上的亲近感往往能够迅速拉近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其更加愿意吐露心声,让对方了解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感受。而基于更加真实的情绪开展的心理疏导通常更为有效或成功。不仅如此,同龄人之间相似相近的生活环境或成长轨迹也有助于朋辈大学生共同探索解决心理问题的创新办法,在彼此互帮互助过程中提高应对心理压力的心理支持力量。这种经过主动努力寻找到的方式往往有助于大学生探索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措施,对大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后持续应对压力更为优质高效。

结束语:

人是受环境深刻影响的社会生物,对即将正式踏入社会的高校学子尤其如此。不少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正是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相对较低所致。因此,在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既要关注其主观意识,更不能脱离客观现实因素。而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与时代发展间的关系更加紧密,高校的心理疏导既要坚持优良传统,也需要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手段。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全面普及的当下,信息化正在成为心理疏导的利器之一。因此,新时期高校的心理疏导活动不妨尝试更多融合手段,借助线下结合线上的融合模式提升疏导工作的品质。这不仅是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益尝试,也是新时期高校心理疏导全面提高工作水平的积极策略。

参考文献

[1]马甜语.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与疏导[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2):30-34.

[2]苗元江,余嘉元.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与疏导路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1-87.

[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与疏导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9,(11):(3):321~327.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表现心理问题新时期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