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成
(河北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段王煤业集团,山西寿阳 04540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煤炭需求量逐年增加,巷道作为煤矿系统运行的“生命大动脉”,其稳定性如何直接决定了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在煤矿井下现场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巷道的支护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必须采用科学的支护手段来保证煤巷的稳定。在现场实践中发现,煤巷两帮变形、破坏对巷道整体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1-2]。本文在借鉴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3-4],以段王煤矿090509 皮带巷为工程背景,研究两帮支护对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并依据强帮固顶的原则,提出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方案,并应用于井下煤巷掘进。
段王煤矿090509 工作面位于0105 采区东翼,工作面以东为井田边界,以南为未开拓区,以西为0105 采区巷道,以北为正在开采的090507 工作面。090509 皮带巷与090507 回采工作面平行布置,开口位置于一水平集中轨道巷东侧,按方位角90°掘进96.2 m后,改按方位角215°施工28.2 m与一水平集中回风巷II 贯通,形成独立通风系统;然后按方位角90°继续向前掘进,设计掘进长度2 539.1 m(平距),巷道总工程量为2 667.3 m(平距)。090509 工作面皮带巷平面布置见图1。
图1 090509 工作面皮带巷平面布置
090509 皮带巷巷道断面为矩形。巷道按照地测科所放设中、腰线开口施工。巷道沿9 号煤煤层顶板掘进,其中9 号煤层直接顶为6.88 m厚的泥岩,老顶为7.92 m厚的中粒砂岩,直接底为6.95 m的细粒砂岩,老底为8.25 m砂质泥岩。090509 工作面皮带巷技术特征见表1。
表1 090509 工作面皮带巷技术特征
巷道未开挖前,围岩处于天然平衡状态。但随着巷道的开挖,巷道围岩应力场受到破坏,其围岩由三向应力状态转为二向受力状态,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对于煤巷而言,巷道两帮与顶板煤岩层的交界处常出现应力集中,并在高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破坏。
巷道两帮煤体在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共同作用下,向临空面产生较大的位移,出现鼓帮、片帮等破坏现象[3]。巷道两帮的失稳,对顶板的支撑作用降低,造成巷道的整体失稳。巷道两帮的破坏深度h由式(1)确定。
式中:H为巷道高度;Φ为为两帮围岩内摩擦角。
在矩形煤层巷道支护过程中,松软煤帮的破坏相当于增大了巷道的有效宽度,巷道宽度的增加将加大巷道顶板的支护难度,加大顶板的破坏范围。顶板的破坏高度b,即为普氏平衡拱拱高度,由式(2)确定,顶底板破坏范围见图2。
式中:b为普氏平衡拱拱高度;f为岩石普氏系数。
图2 巷道顶底板破坏
把式(1)带入式(2)得到式(3):
通过式(1)、(2)、(3)中可以发现,巷道两帮煤体的内摩擦角越小,巷道两帮的破坏深度越大;在巷道宽度一定的情况下,两巷帮部的破坏深度直接影响巷道顶板的破坏高度。因此,巷道两帮是巷道支护设计的关键部位,提高巷道两帮的支护强度,可以有效减小两帮的破坏深度,进而减少巷道的顶板破坏高度,从而维护巷道围岩的整体稳定。
根据煤层巷道的赋存状态和矿压显现特点,单仁亮[5]等提出了加强巷道帮部支护的方法,从而达到控制巷道围岩稳定的目的。煤层巷道在施工过程中,当煤巷断面为矩形时,两帮为实体煤,强度较低,首先会出现塑性变形,直至导致巷道围岩整体发生失稳。
合理的支护方式能维护巷道的整体稳定。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的支护方式时,单根锚杆形成以两端为顶点的中间压缩区域; 多根锚杆共同作用,形成一个中间压缩区域的压缩带见图3,可有效提高巷道两帮煤体的强度,起到改善发生塑性变形和破坏的煤体力学性质的作用,避免巷道两帮煤体发生失稳。顶板采用锚索加固,可以充分发挥锚索锚固深度大、承载能力高等作用。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使支护系统和巷道围岩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维护巷道围岩的稳定[6]。
图3 帮部钢筋梯子梁锚杆锚固作用
依据强帮固顶的原则,对段王煤矿090509 工作面皮带巷支护参数进行设计。结合现场,可以得到以下参数:巷道宽度为B=4.7 m,高度为H=3.6 m,围岩内摩擦角Φ=71.56°,岩石普氏系数f=3,分别代入式(1)、式(2)计算,两帮的破坏深度为0.568 m,顶板的破坏高度为0.939 m。
依据锚网索设计原则及该矿已有的支护经验,设计帮锚杆规格为Φ16 mm×1 800 mm,帮锚杆间排距为1 000 mm×1 000 mm;顶锚杆规格为Φ18 mm×2 200 mm,顶锚杆间排距为860 mm×1 000 mm。锚索规格为Φ15.24 mm×6 800 mm钢绞线,锚索自巷中按间排距1 290 mm×2 000 mm进行支护,每排3 根(锚索打设在钢带上,中间锚索打设在巷道正中,另两根安设处代替两根顶锚杆)。090509 工作面皮带巷支护设计见图4。
图4 皮带巷支护设计
采用“十字法”对巷道围岩位移进行监测发现,前期巷道围岩变形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巷道围岩位移逐渐趋近于稳定,最终巷道两帮围岩最大位移为97 mm,顶底板围岩最大位移为68 mm,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图5 巷道围岩变形量
1)在煤巷掘进支护中,由于煤帮强度较小,易产生破坏,在巷道宽度一定的情况下,煤巷帮部的破坏深度影响巷道顶板的破坏高度;巷道两帮是巷道支护设计的关键部位,加强两帮的支护,可有效提高巷道的整体稳定性。
2)依据强帮固顶的原则,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对巷道围岩进行支护后,巷道两帮围岩最大位移为97 mm,顶底板围岩最大位移为68 mm,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