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凤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新疆 乌鲁木齐830002)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消除贫困。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探寻贫困成因是破译贫困的“密码”,是有效治理贫困的重要前提。因此,贫困问题的研究应重视对贫困根源的系统探析。在已有研究成果中,不少专家学者从资源、环境、社会历史、制度体制、政府作用、对外贸易、产业、就业、资本、技术、人的素质等方面分析了贫困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扶贫战略。从根本上说,无论何种根源,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人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归根结底是对人本身的解放和发展,是人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从人自身的因素出发,探究劳动力知识水平、劳动技能、受教育程度以及思想观念、精神等因素同贫困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脱贫致富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物质、资金、技术、教育等问题,还要高度重视脱贫群众思想脱贫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穷固然可怕,但靠穷吃穷更可怕。没有脱贫志向,再多的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对于南疆农村地区来说,只有思想脱贫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和谐、可持续的脱贫。
近年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南疆各地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激发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着力解决脱贫群众“贫在思想”“困在素养”等问题,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脱贫群众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况较从前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思想的变化很难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内地发达农村地区农民的思想相比、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所需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能力相比,南疆农村地区脱贫群众思想还存在亟需改善提升的方面。
1.依赖懒惰思想还一定程度存在。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发现,尽管绝大多数脱贫群众已经认识到,幸福生活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生活“等不来”“靠不来”,需要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但仍然有个别脱贫群众只要有最低生活保障及救济款,就得过且过,只求眼前吃饱,懒于长远计划。一方面,他们不停地对扶贫干部讲述自己的悲惨生活;另一方面,却很少思考如何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2.思维方式保守固化,接受新鲜事物相对较慢。南疆不少脱贫地区地处偏远,脱贫群众长期生活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中,与外界联系较少,且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形成了狭隘保守、不愿接受新鲜事物或者接受过程较为缓慢的固化思维方式。比如,在农业科学技术、农畜保险、金融信贷等项目的推广过程中,一些脱贫群众采取观望态度,难以主动尝试类似的“新鲜事物”,只有当他们亲自看到别人成功了,确实得到了好处,才会蹑手蹑脚地跟着去做。
3.市场意识比较欠缺,融入市场经济面临挑战。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因素影响,南疆广大农村地区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脱贫群众参与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意识不强,在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模式中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个性,不完全适应市场规则的要求。比如,在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个别就业人员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还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个别脱贫群众由于不懂市场规律,在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及价格变动,不仅不能带来更多的收益,甚至还会亏本。
4.重生产轻教育,教育理念缺乏长远眼光。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发现,南疆地区很多脱贫群众都认识到教育和知识的重要作用,但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仍然存在个别农户只顾眼前利益的问题,因眼前的小利失去了孩子一生的大利,而且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完成了子女的教育任务,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处理子女教育同家庭生产之间的关系时,个别脱贫群众存在“已经具备劳动能力的子女去上学耽误了家庭生产活动,反正孩子学习成绩也不好不如回家搞生产、早赚钱”的错误认知。
1.自然地理因素。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基础,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作用。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且长期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南疆四地州的贫困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程度较大。原来22个深度贫困县全部分布在南疆四地州,多数属于自然致贫,其中7个贫困县地处边境沿线,山高路远、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2.传统保守文化因素。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以土地为基础、农业和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一定封闭性、独立性的经济结构组织。农民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简单、生产水平不高、自给自足,不求大富大贵,但求稳定安宁成为普通百姓一贯追求的生活态度。这种根植于心的传统观念很容易抑制脱贫群众想要改变的想法,使人得过且过、盲目满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既不利于农业的扩大再生产、农村经营模式的转变,又不利于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3.经济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收入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脱贫群众思维眼界开阔与否的重要因素。南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无论是人均收入还是人均GDP等方面,都与全疆及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脱贫地区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决定着脱贫群众的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南疆农村脱贫地区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不高,导致了脱贫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淡薄。例如,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很多脱贫地区及脱贫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得到提高,但个别脱贫地区由于市场经济发展滞缓,产业扶贫及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多元主体间存在着地位不平等、参与性和互动性不足等问题,本应作为产业化主体的脱贫群众成为了被动的参与者。长此以往,在这样的经济发展环境中,脱贫群众市场意识及观念的培育会更加缓慢。
4.社会文化因素。乡风民俗是农村地域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塑造了农民对待生活、社会和自然的态度,对农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极大影响。当前,虽然一些农村地区建立了村规民约,但村规民约赖以建立的意识形态、价值判断和道德信念等文化因素却相对欠缺。同时,城乡文化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一定差距,南疆农村地区文化设施相对缺乏,文化产品有限,群众文化生活单调,虽然村级阵地建设较从前有了很大改善,实现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配备了乡村文化小舞台、农家书屋、村级图书阅览室等。但在调研中课题组了解到,各行政村(社区)文化室均没有设置专职工作人员,现有文化设施由于疏于组织管理,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1.加强宣传引导,不断夯实脱贫的信心和志气。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自知、不思变、不进取。“自卑志短”如同小康路上的拦路虎,会严重影响脱贫致富的效果。脱贫致富离不开脱贫群众的主动作为,要激发调动脱贫群众的积极性就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首先,要大力弘扬脱贫致富的精神。要把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吃苦耐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经典案例,用南疆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大力宣传,鼓励脱贫群众克服眼前困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其次,要开展政策宣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讲让脱贫群众更好地知晓各项惠民政策、更多地参与扶贫项目,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脱贫群众致富的坚定信心,而且能够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产生情感共鸣。第三,要加强典型示范引领。通过积极开展“打工能手”“创业智多星”“五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身边榜样模范的引领作用,让脱贫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方向,用榜样的力量激发脱贫群众巩固脱贫成果的信心和志气,营造小康路上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
2.完善帮扶方式,建立巩固脱贫成果的利益纽带。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巩固已经取得的脱贫成果,必须紧紧依靠群众,要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脱贫群众自身意愿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并激发脱贫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改进完善帮扶方式,提升脱贫成效。首先,要加大以工代赈的实施力度。对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脱贫群众要通过保障兜底巩固脱贫,对于大多数有劳动能力或仅仅丧失小部分劳动能力的脱贫群众,要采取以工代赈、开发公益性岗位、生产奖补、劳务补助、劳动增收奖励等方式,组织动员其投工投劳,通过劳动致富。当前,在完善南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时,可以大力推广道路、桥梁、农田水利、高产农田、人畜饮水、村容村貌改善等农村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让脱贫群众参加劳动、实现就业并获得报酬,这是取代直接赈济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扶持方式。其次,要引导脱贫群众积极发展产业和就业。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脱贫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引导他们转移就业。在产业发展和就业实践中,在脱贫群众自我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中,帮助其树立并深化“我能致富”“我要致富”的思想认识。第三,要注重发挥脱贫群众的主体作用。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决定力量。因此,只有脱贫群众自身主动作为、勤奋劳动,有限的扶贫资金和项目才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夯实基层组织,增强组织带动思想脱贫的力量。为巩固帮扶成果,应形成“党建引领、党群共治”的常态共治帮扶体系,从而帮助脱贫群众逐步实现思想脱贫。一是帮扶干部要先学先懂先理解各项惠民政策,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特别是为帮扶对象发展产业、就业创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出谋划策。二是致富带头人中的党员应当主动联系群众,在开展致富项目、创办领办合作社中把脱贫群众真正带动起来。三是农村普通党员应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家致富、移风易俗等方面争当先锋。四是党员脱贫户要在转变观念、破除陈规陋习等方面作出表率。积极转变“等、靠、要”思想,不攀比、不好逸恶劳、不向组织提无理要求,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
4.培育文明乡风,构建思想脱贫的文化氛围。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要让脱贫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使其“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思想脱贫搭建文化氛围。首先,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南疆地区宣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意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和生活化,用心挖掘新疆各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价值共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喊口号、贴标语,要充分利用文化墙、文化大舞台、抖音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脱贫群众真正理解、体悟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制定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农村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载体。要通过村规民约从正、负双向引导脱贫群众的正确行为,进而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加大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比如公共健身设备、篮球场、乒乓球台等。要充分发挥返乡大学生的积极作用,为本村中小学生组织“读一本好书”“唱一首好歌”“写一手好字”等文化竞赛活动。组织民间艺术表演活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发掘、整理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并通过歌、舞、画等传播大美新疆。
总之,思想扶贫不可能像物质扶贫那么立竿见影,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定能够充分激活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使其转变思想、主动作为,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