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9例病例系列报告

2021-01-28 00:54王一铭刘玉峰赵晓明魏林林苏淑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核型单核细胞甲基化

王一铭 刘玉峰 赵晓明 李 白 魏林林 苏淑芳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JMML)是一种儿童早期的克隆性造血系统疾病,由体细胞或胚系突变引起RAS信号过度活跃所致。据报道,JMML占儿童白血病的2%~3%,中位发病年龄为1.8岁,男女比例3∶1至2∶1[1-2]。JMML患儿中,约66.7%核型正常,25%有7号染色体单体,10%为其他核型异常;常见的5种突变基因包括NF1、KRAS、NRAS、CBL和PTPN11,约10%的患儿无上述5种基因的改变。KRAS突变的患儿常发生7号染色体缺失[3]。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是唯一的治愈性治疗手段[4]。未接受HSCT治疗的患儿多数在诊断后1年内死亡[5-6]。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我院)儿科血液肿瘤科确诊的JMML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1 方法

1.1 JMML诊断标准 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参照《血液病学》(第2版)[7],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参照2016年WHO制定的JMML诊断标准[8]。

1.2 纳入标准 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JMML的患儿。

1.3 资料采集 ①患儿的年龄、性别、首次就诊时的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②初始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电泳(HbF)、血清胆碱酯酶(ChE)、乳酸脱氢酶(LDH),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涂片检查报告。③染色体核型分析、BCR/ABL1融合基因检测、JMML相关基因突变检测结果。④治疗措施及效果。⑤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儿生存状况、近期治疗情况。随访截止日期为2020年6月1日。生存时间定义为从首诊日期至随访截止日期或患儿死亡日期。

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KY-2020-0411)。

1.4 基因检测 均由北京康圣环球医学检验有限公司进行检测。①染色体核型分析:采集患儿骨髓,采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测。②BCR/ABL1融合基因检测:采集患儿外周血,采用RT-PCR技术检测。③JMML相关基因突变检测采用PCR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标本中KRAS基因和NRAS基因第2和3号外显子,PTPN11基因第3、8、12、14号外显子,CBL基因第8和9号外显子,NF1基因的全外显子及附近转录剪接位点,SETBP1基因的第4号外显子第706~917位核苷酸序列,涵盖了点突变、小片段的插入和缺失型突变。共进行59个PCR扩增反应和71个基因序列片段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xˉ±s表示,非正态分布定量资料以M(IQR: P25,P75)表示;定性资料采用%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19例JMML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14例、女5例,就诊时年龄为(16.8±16.4)个月,>2岁5例。

2.2 就诊时症状和体征 发热和皮肤苍白各14例,皮疹3例(表现为湿疹样皮疹和斑丘疹),腹泻2例,合并肺炎和咽腔疱疹各2例。19例均有肝脾肿大,肝肋下3~13(M4.5)cm,脾肋下2~12(M5)cm。11例脾肋缘下≥5 cm,9例肝肋缘下≥5 cm。浅表淋巴结肿大11例,颈部、腋下和腹部淋巴结肿大分别为6、4和3例。皮肤黏膜出血8例。

2.3 实验室检查 19例患儿Hb水平为(92.3 ± 11.6)g·L-1,14例<100 g·L-1。外周血WBC 6.2~133.2(M37.3)×109·L-1,PLT 6~165(M32)×109·L-1,单核细胞计数0.9~44.7(M7.2)×109·L-1。ChE水平为(4.1 ± 2.1)kU·L-1(参考值范围:4~15 kU·L-1)。17例检测了LDH,中位数为404(IQR: 270,516)U·L-1(参考值范围:13~215 U·L-1)。12例行HbF检测,4例HbF水平高于同年龄儿童正常值。

19例行病毒检测,病毒IgM阳性12例,CMV 8例,柯萨奇病毒B(CVB)3例,EB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 (HPV B19)各2例,风疹病毒(RV)1例;3例检出≥2种病毒感染,其中1例检出CMV和EBV,1例检出CVB、CMV和B19,另1例检出CVB和B19。

15例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原始粒细胞比例0~6%(M0)。成熟单核细胞比例3.0%~27.5%(M21.0%),其中12例的单核细胞比例>10%。19例均送检骨髓涂片,4例报告遗失,余15例均呈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13例患儿骨髓中原始粒细胞的百分比<5%。原始粒细胞比例0~6.4%(M1.2%)。成熟单核细胞比例0.4%~23%(M3.6%)。

2.4 染色体核型及基因检测 7例行染色体核型分析,2例发现7号染色体单体(-7号染色体)。15例行BCR/ABL1融合基因检测,均为阴性。

表1显示,7例行JMML相关基因突变检测情况,KRAS基因突变4例,NF1基因突变2例,NRAS基因突变1例。4例KRAS基因突变均为发生在 Exon 2的杂合错义突变,其中3例为c.35G>A(P.Gly12Asp),已报道该变异存在于JMML患者中[9,10];1例为c.37G>T(p.Gly13Cys),该变异为文献报道的病理性突变位点[11]。2例NF1基因突变中,1例为Exon 13 c.2034G>A (p.pro678pro)的纯合同义突变,Clinvar数据库检索显示为同义变异,不引起氨基酸的改变;1例为杂合性错义突变,Exon 10b的c.1466A>G (p.Tyr489Cys)和Exon 12b 的c.1933A>G (p.Met645Val),文献[18,19]报道在神经纤维瘤1型患者中均曾检出。

表1 7例JMML患儿的相关基因突变情况及预后

2.5 治疗及预后 14例(74%)在确诊后家属放弃治疗。5例(26%)获得随访,随访至2020年6月1日,3例死亡,2例存活(存活时间分别为10和34个月)。2例存活患儿均检测到KRAS基因Exon 2的c.35G>A (p.Gly12Asp)杂合性错义突变,例1为7月龄发病,伴7号染色体相关CEP7和D7S486基因缺失,提示丢失1条7号染色体,给予长春地辛+阿扎胞苷化疗,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生存时间为10个月;另1例发病年龄为4.5岁,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化疗1个疗程后,复查骨髓细胞学,提示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AML-M5),按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方案按序化疗(DA+HA+EA+HAE),化疗期间定期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提示缓解骨髓象,生存时间为34个月。3例死亡病例均未行化疗,仅行支持治疗,存活时间为1~2个月,死亡原因多为疾病进展引起的败血症或器官衰竭。

3 讨论

JMML是一种儿童侵袭性髓系疾病,其特征是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谱系的增殖,导致器官浸润,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文献报道,JMML患儿就诊年龄中位数17~24个月,<5岁比例>90%[1]。本文报告了19例JMML患儿,诊断年龄中位数为9个月,均<5岁, 14例<2岁,与文献报道的男性病例多相符[4]。

JMML患儿常见的症状包括皮肤苍白、发热、皮肤出血、咳嗽、皮疹和腹泻等[4],很少累及中枢神经系统[3]。本文患儿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皮肤苍白,其次是皮疹。脾肿大是JMML诊断的标志,据报道仅7%的患儿在诊断时没有脾肿大[12]。本文患儿均存在肝脾肿大,58%(11/19)有淋巴结肿大。由于JMML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常引起误诊或漏诊。本文2例患儿在其他医院拟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病毒感染”,为明确诊断而转入我院,最终确诊为JMML。

HbF水平升高也被认为是JMML的特征之一[3],据报道具有正常染色体核型的JMML儿童,常出现HbF水平升高[13,14]。本文4例患儿HbF水平高于参考值。14例的患儿Hb<100 g·L-1,JMML患儿通常伴有WBC和单核细胞增多以及PLT减少[4,14,15],本文患儿血常规情况与文献报道一致,WBC、PLT和单核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为37.3×109·L-1、7.2×109·L-1和32×109·L-1。Manabe等[16]研究了JMML中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认为EB或其他病毒感染可通过刺激预先存在的恶性克隆而引起疾病。本文12例患儿存在病毒感染,以CMV感染最多(8例)。JMML骨髓涂片中的原始细胞计数可升高,但尚达不到急性白血病的水平,通常<20%[1]。本文15例JMML患儿骨髓原始细胞计数均<20%。有学者认为,JMML患儿发生皮疹、瘀斑、淋巴结肿大以及血清ChE降低较为多见,骨髓病态造血现象较少,CD14 明显增高,可据此初步鉴别 JMML、CML和MDS[3]。 ChE由肝细胞合成,当肝细胞损伤时ChE水平降低,且下降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7]。本文JMML 患儿ChE水平低于正常值,与既往研究一致。

约90%的JMML患儿存在典型的RAS途径突变[14]。但RAS途径突变可能发生在胚系或体细胞水平,常取患儿非造血组织进行分析,如毛囊和颊拭子[3]。既往研究表明,JMML患儿中35%为PTPN11突变,30%为KRAS或NRAS突变,10%~15%为NF1突变,10%为CBL突变[2]。本文病例中KRAS突变最多(57%),其次是NF1(29%)。Niemeyer等[3]报告,体细胞杂合KRAS突变的JMML患儿,诊断年龄多<1岁,且体质欠佳。约25%的JMML患儿为7号染色体单体,其他染色体异常占10%,但65%患儿具有正常的核型[13]。7号染色体单体最常见于KRAS突变患儿中[3]。

目前JMML的治疗策略包括化疗、HSCT、去甲基化治疗、靶向治疗和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JMML患儿对大多数化疗方案的反应较差,目前化疗多用于移植前桥接及减轻肿瘤负荷[2]。如不进行HSCT,患儿中位生存时间<1年[18]。EWOG-MDS研究报告,HSCT患儿5年总生存率为64%,中位存活时间为40个月[4]。目前研究基于DNA甲基化谱特点将JMML分为3个表观遗传亚组,JMML的异常DNA甲基化模式为临床使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如氮杂胞苷(AZA)和地西他滨等创造了前提[13]。AZA不能完全治愈JMML,但单药应用可用于移植桥接,以减轻肿瘤负荷及化疗毒性,提高移植后生存率[3]。

本文2例存活患儿均于确诊后尽早接受化疗,化疗方案分别为长春地辛+阿扎胞苷及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其中1例患儿(7月龄)接受化疗后,复查骨穿提示缓解骨髓象,一般情况良好,准备接受移植。另1例患儿(4.5岁)化疗1个疗程后,复查骨髓细胞学提示转变为AML-M5,遂按AML方案化疗,多次复查骨穿提示骨髓缓解。既往研究表明,≤2岁的患者早期治疗反应良好,可能是由于JMML细胞中存在DNA甲基化,而高甲基化主要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19]。此外,7月龄患儿接受阿扎胞苷治疗可能是其治疗效果较好的原因之一。回顾性研究表明,阿扎胞苷治疗JMML可使患儿临床和分子完全缓解11个月[20,21]。需要注意的是,从诊断到HSCT的中位数为6~10个月,6%的患者在等待HSCT时死亡[4],应建议患者尽早行HSCT。目前在HSCT之前尚无最佳的控制疾病(如缓解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和肺浸润)的治疗方法,既往报道中常单用6-巯基嘌呤或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3,22]。细胞生长抑制剂阿糖胞苷可用于减灭JMML细胞,但单用缺乏诱导完全缓解的能力[14]。本文中4.5岁患儿应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化疗效差。本研究中3例死亡病例仅行支持治疗,存活时间较短(1~2个月)。

既往研究报道,诊断时JMML患儿年龄>2岁、PLT<33×109·L-1、诊断时HbF水平升高、LDH水平>500 U·L-1、CpG高度甲基化均与预后不良有关[2,3,14]。本文仅5例患儿得到随访,尚无法分析各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综上,当<5岁儿童出现发热伴皮肤苍白、皮疹等,且存在明显的肝脾肿大,血常规显示WBC和单核细胞增多、PLT减少,应警惕JMML的可能性。如果骨髓中原始粒细胞<20%,BCR/ABL1融合基因阴性,则应及时检测HbF水平和JMML相关突变基因,以便协助尽早诊断。

猜你喜欢
核型单核细胞甲基化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甲基苯丙胺改变成瘾小鼠突触可塑性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产前诊断指征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筛查中的作用评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DNA甲基化与基因活性的调控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
百日草的核形态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