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合作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2021-01-28 09:21吴大挺关克波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实践性方案作业

◎ 吴大挺 关克波

一、 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我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推进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研究取得较好的成果与成效,而作为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教学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业作为课堂的延续或课后管理学习的手段和工具的思想还根深蒂固,甚至出现以中考为依据,用试题代替作业反复练习,导致学生被动、机械完成作业的现象。书面习题作业虽然有助于知识巩固和思维训练,但限制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是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的“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而重掌握知识训练、轻能力素质培养的作业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的作业模式,补充现有书面习题作业的不足势在必行。基于杜威“做中学”理论,合作实践性作业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被创建出来。

合作实践性作业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实践活动形式深化学科知识的一种作业补充形式。这种作业形式有利于学生从书面作业中走出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性。合作实践性作业在完成过程中需要组内成员出谋划策,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在互动中容易形成思维碰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初中化学合作实践性作业基本模式

初中化学合作实践性作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获得化学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初中化学合作实践性作业的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该类型作业的操作流程以作业目标确立为作业的价值和起点。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性作业,引导学生自主组合为学习小组,进行作业活动方案设计,分工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实践探究过程,反思交流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分享取得的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结果并实施评价。

(一)作业目标确立

初中化学合作实践性作业首先应明确作业目标,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指导活动的设计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达到既定的效果。作业目标是为了在实践活动中深化知识去解决某个问题或是要习得某种技能方法。以目标指导作业设计,在作业过程中落实目标才是作业的灵魂与价值所在。

(二)作业设计类型

初中化学合作实践性作业既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发学习动机深化所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因此,作业类型的多样化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类型可以是知识整理活动、实验探究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等。以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为例,笔者设计了以下初中化学合作实践性作业(见表1)。

表1 初中化学合作实践性作业设计实例

表1 中的作业都是基于教材知识内容由教师制定的,虽然要以小组合作形式或者在教师和家长的协助下才能完成,但依旧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业的活动形式和成果展示方式体现了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作业的需求。学生在完成上述作业时,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与别人合作交流中认识个体的不足,提升自身基本技能、完善过程与方法。

(三)作业实施步骤

初中化学合作实践性作业实施步骤包括小组建立、方案制订与实施、作业评价等环节。

1.小组建立

完成合作实践性作业首先要组建学习小组。小组建立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分组人数应由不同的作业类型决定。下文以“探究NaOH的变质程度”作业为例,探讨如何进行小组建立。

在“探究NaOH的变质程度”作业中,教师将全班45名学生按照知识掌握程度首尾搭配、男女混搭分成每组4人,分成11组,剩余一人插入最后一组。这一类型的作业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要让学生多参与到实验探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因此,每组人数不宜太多,以4人为一组最好。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共同寻找真理”。小组的建立,要让能力强的学生在组内发挥“传帮带”作用,以达到共同寻找真理的教育目的。每组都要设置组长,组长不一定是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可以选择组织能力强、协调能力好、沟通能力好、积极主动参与的学生担任。

2.方案制订与实施

小组建立后各小组先制订活动实施方案,确定组员分工,最后一起完成作业。笔者仍以“探究NaOH的变质程度”作业为例说明如何具体实施合作实践性作业。

(1)设置背景。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是初中化学所学的重难点内容。其中NaOH与CO2反应更是碱重要的化学性质。NaOH与CO2反应由于没有明显的现象不能在直观上判断是否生成新的物质,缺乏证据,没有说服力,使学生觉得这一部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教材中要求学生设计实验,验证NaOH变质(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程度。基于此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取合作实践性作业的形式进行,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NaOH变质的程度,以此加深对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的理解,同时体验实践探究的乐趣。

(2)制订方案。本方案模板(见表2)由教师统一设计。当每个小组领取到作业实施方案模板后,小组内4名成员根据已有知识讨论交流以及设计实验方案,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查阅资料解决,实验方案制订后须先上交给教师审阅,目的是让教师对每组方案有大致的了解。教师审阅后发现不合理的方案先不让学生立即改,做到心中有数。教师通过审阅发现典型的问题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

问题方案一:

① 将样品溶解后加入酚酞试剂,根据是否变红判断NaOH是否存在。

② 滴加稀盐酸,根据是否产生气泡判断Na2CO3是否存在。

问题方案二:

① 往样品中加入Ca(OH)2溶液,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样品中Na2CO3是否存在。

② 往样品中加入CuSO4溶液,根据是否有蓝色沉淀生成判断样品中NaOH是否存在。

问题方案三:

① 往样品中滴加稀盐酸,根据是否产生气泡判断Na2CO3是否存在。

② 再往样品中加入CuSO4溶液,根据是否有蓝色沉淀生成判断NaOH是否存在。

表2 “探究NaOH的变质程度”作业实施方案

(3)课堂展示,组间互评。对每组设计的方案,教师在课堂上将其展示给全班学生共同研讨该方案的可行性,让组与组之间进行方案互评,吸取合理方案的精华并为有问题的方案提供修改意见。对存在疑惑的方案,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探究兴趣。学生经过深入的交流讨论对于上面有问题的方案都能找出问题所在并提供修改意见。

① 方案一存在的问题:不可用酚酞试剂检验样品中是否有NaOH存在,因为Na2CO3也呈碱性会使酚酞试剂变红,所以能让酚酞试剂变红不一定有NaOH存在,有可能是Na2CO3。改进:若想用酚酞检验NaOH存在必先排除Na2CO3干扰,最好先加入过量CaCl2除去Na2CO3,再滴加酚酞判断是否有NaOH存在。

② 方案二存在的问题:步骤①中加入Ca(OH)2溶液时如果过量会和步骤②中加入的CuSO4溶液生成蓝色沉淀,从而影响对NaOH的判断。改进:将步骤①中加入的Ca(OH)2溶液换成CaCl2溶液。

③ 方案三存在的问题:就算样品中有NaOH也会与步骤①中加入的稀盐酸反应,导致步骤②中加入CuSO4溶液不会产生蓝色沉淀,影响样品中NaOH的判断。改进:先滴加CuSO4溶液看是否能产生蓝色沉淀判断样品中NaOH是否存在,再滴加稀盐酸根据是否有气泡产生判断样品中Na2CO3是否存在。

学生在互评中通过组间讨论不断优化实验方案,同时活跃思维,突破重难点。每个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作业实施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4)对比实验,解决问题。首先,学生根据拟定的实验方案,列出仪器和药品清单交给实验教师。然后,学生根据预约的实验时间自行到实验室,参照当初自己的设计和改善后的方案进行对比实验,做好实验记录和分析。最后,学生将实验结果与教师给出的标准样品答案进行参照,对于仍有出入的实验结果要找出原因并继续实验求证,同时做好原因分析和实验反思。

(5)学生收获。学生经过交流研讨和合作实践探究后,加深了对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认识,对NaOH和CO2反应以及Na2CO3溶液显碱性有了直观的认知,并且对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理性认识“中和反应”优先原则和“生成气体先于生成沉淀”原则。学生通过交流和失败实验探究,不断修正自己的实验方案,培养自身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共同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初步形成科学的发展观,在合作实践中提高“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和“宏观辨析和微观探析”等学科素养。

3.作业评价

传统作业评价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只看对错的结果评价[2],忽视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活动表现的过程评价。《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关注学生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能让教师据此做出正确决策以改进教学,发挥评价激励、反馈与改进功能。[3]因此,初中化学合作实践性作业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既要注重成果展示,也要结合过程方法进行评价,评价中体现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方式多样。在教学实践形成以自评、组内互评、师评多元主体,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目标达成等多维度、不同标准的多元量化模式(见表3)。

表3 初中化学合作实践性作业量化评价表

在“探究NaOH的变质程度”合作实践性作业完成后,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结果展示交流及评价活动。各小组长或推荐组员代表利用PPT向全班同学展示作业结果,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质询并解释。各小组根据成果展示效果进行自评和互评,完成表3中“成果作品展示取得好的效果”的自评和组评打分,其他11项的评价项目自评由自己打分,组评由组长组织组内成员互评打分,取平均分为每人的组评分数。

量化评价表项目凸显评价的激励、促进、发展功能,重视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处理生成性问题能力有充分认识,通过评价使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成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提升实践与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进一步思考

当小组在制订实施方案时,教师要把关,以确保安全性和可行性,也要关注组内分工的合理性,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要求人人有事做。初中化学合作实践性作业作为书面作业的补充,通常完成时间较长,布置频率不宜过高,比如单元(阶段)知识整理每2—3周一次,实验探究活动每月一次,社会调查活动每月一次,参观访问活动半学期一次为好。

初中化学合作实践性作业符合新课程提出的教学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态度与方法等目标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增加实践探究作业的比重,创造让学生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接触自然,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探索活动感受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社会,通过同伴间的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领悟化学真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猜你喜欢
实践性方案作业
烂脸了急救方案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学导行”实践性德育路径探幽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探究性教与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稳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