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护理专业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的探讨

2021-01-28 08:21:33鹿梅郭传娟
消费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共情护理人员病人

鹿梅 郭传娟

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

“共情”最早出现在心理学,有同感、投情之意。最早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提出,后被应用于心理学、精神医学等。一般认为,共情是指不但能看到别人的情感变化,而且能从心里感受到这种变化。近半个世纪来共情在医学治疗与康复、护理学方面越来越被重视,在医护人员和病人的交流沟通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护理人员的首要职能是为人类服务,职责包括四个方面: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对象已由以往的疾病护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全面护理。护理工作不再仅仅是帮助患者解除病痛,还要帮助人们促进和维护健康,从健康学的角度出发,对人生命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提供护理方面的帮助和照护。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与有健康问题或者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打交道。

人与人打交道,感情桥梁很重要,共情是一个很好的沟通途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能站在病人角度,感知病人的躯体痛苦和情感压力,在护理工作中适度体现,容易与病人产生共鸣,最终能实现有效的护理干预,达到护理的预期目标。

一、临床护理工作中,共情能力不可缺少。

(一)病人迫切需要能共情的护理人员。当一个人的身体出现问题时,非常需要别人能理解自己的痛苦和处境,尤其是有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此时几句体贴和暖心的话语,病人会感到莫大的安慰,迅速建立信任感,会把对方当成“知心人”、“自己人”,愿意听医嘱,很好地配合治疗。反之病人会觉得自己成立一个有“麻烦”的人,不被理解,自我排斥,自我否定,对治疗失去信心,继而会出现排斥医护人员,怀疑治疗护理方案和目的,出现医患矛盾,更谈不上治疗效果。临床上多数医患纠纷与沟通不畅有关,如果护理人员有很好的共情能力,就会有效化解这些矛盾。

(二)现代护理职业素养要求必备共情能力。现代护理工作职业素养里明确有“热情服务,精神护理”和“谨言谨行,端庄可信”,都是在强调与病人心里沟通,相互信任,护理人员不具备共情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与病人建立感情、达到信任,更难实现护理效果和目标了。

二、护理专业的学生共情能力欠缺

(一)护理专业的学生,即便是高职或本科的学生也是刚刚成年,心智发育不够成熟;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一向是大人们的中心。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想别人,更不用说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二)学生从中学到大学,一直生活在校园里,社会阅历少,生活体验单纯,对人的生老病死的见的不多,自然思考、体会就更少。一旦踏入临床这个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环境,见到陌生的人,他们就会不知所措,学过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很难直接应用到病人身上发挥作用。这反过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敢独自接近病人,不敢问诊,不敢沟通,更不会安慰。

(三)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和教师不重视共情能力的培养。护理专业教学把掌握理论和练习技能操作作为重点,重点讲授,重点考核,而对病人的共情只是想起来提一句,不作为重点内容,学生自然也不往心里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做到与学生共情,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体会到教师共情带来的温暖感觉。

三、培养学生共情能力的途径

一个人的共情能力不是单独存在的,也不可能通过一门课程或者一段时间的训练就能获得,它需要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中根植于学生心中。

(一)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生命的意义,珍视生命和健康,感受到救死扶伤的光荣,树立崇高的职业观,热爱护理职业,愿意为人类健康服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稳定的心里素质,严谨慎独的工作作风,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仁爱之心。

(二)在护理专业课中利用一切机会加强职业素养的教育,增强共情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程上结合真实的病例和操作谈共情是最合适和自然的,学生不会觉得生硬,切入点选好了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自己就找到感觉了。比如讲到“青光眼护理”中,病人会有失明、眼部剧烈疼痛,让学生在课堂闭上眼完成收拾桌面的任务,再提示伴有疼痛和永久失明可能,学生课后写下自己的感想,然后小组交流,谈谈护理青光眼病人该如何说第一句话。

(三)引导学生利用一切机会了解病人的感受。青年学生自己患病的机会少,想让他们感同身受真的很难,学习专业课后鼓励把自己生病时的感受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平时身边有人生病也多留心关注,观察情绪变化,了解痛苦和需求,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平时多积累病例,为自己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共情基础。

(四)体验式教学激发真情实感。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中,静脉输液是要求真人真做的,每两个同学为一组,互相给对方注射。我们发现第二个操作的学生在共情方面明显好于第一个,因为在被注射时他有过疼痛、紧张、担心的体验,所以在给别人注射时就会想尽方法减轻对方的痛苦和压力。体验式教学对学生来讲有真情实感,最易诱发共情,对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共情能力不是生来俱有的,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获得的。我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共情能力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今后就要在教育工作中加以重视。希望将来护理人员都能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护理病人时用心用情,病人也会为情所动,护患关系会进一步和谐,护理质量也会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共情护理人员病人
网红会和打工人共情吗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商业评论(2022年4期)2022-05-05 23:01:30
谁是病人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26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病人膏育
故事大王(2016年4期)2016-05-14 18:00:08
我帮病人“走后门”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8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