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山东泰安 271000)
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是以声音媒介为基础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与文化活动,基于音乐活动再深化形成音乐文化。其中,最基本的文化形成路径之一是音乐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模式不同、方法不同、观念不同都会对学生学习、接收音乐文化形成较为直观的方向影响,所以,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使用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模式,可以使民族音乐的价值被最优化的接收、理解并传承。
民族音乐除了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广为流传,获得喜爱外,近年来,随着旅游、网络与综艺挖掘等因素的影响也开始越来越走出定向范围,方便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感受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音乐呈现形式[1]。但是,细心观察在音乐教育阶段的不同学校中对于音乐的全面教育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学校中能深层化展开民族音乐教育的教师相对较少,且现有音乐教师对于极负民族文化的音乐元素在细分的音乐教育过程中的教学相对单调。一是音乐教师对作品背后的文化挖掘较为局限,二是音乐教师本身对于民族音乐作品背后的意蕴与内涵较不了解,自身与民族音乐作品的接触较少,未能全面的理解并内化民族音乐中的民族文化。因此,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较多安排了学生在当今时代本就更为喜欢的流行类音乐与世界类音乐教学,有关系统化、整体化的民族音乐教学则几乎很少详细的结合作品进行意蕴阐述,并对此较不重视。最终,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民族音乐的实质教学质量。
要想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提升民族音乐的实际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就需要意识到在感性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除了音乐教师的前导影响因素外,学生自身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与学习兴趣是决定学生学习传承民族文化的“核”[2]。只有学生对为未知新鲜的民族文化产生自主探究欲,在正式的教学过程中才可以被音乐教师的叫教学方法合理吸引并指导。因此,音乐教师开展民族音乐教学需要从学生的根源心理入手,以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与培养为目标,一点点地在渗透化教学模式中加入民族文化元素,让学生自发的对于民族文化有源于自身意识的好奇、探究意愿,从而导入民族音乐的详细教学。但是,细观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音乐文化教学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兴趣缺乏,除了一部分来自音乐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的引导影响外,主要还是学生在现在的网络时代中对于说唱音乐、蓝调音乐、电子音乐等的一种从众心理影响。当学生接触民族音乐时只会觉得民族音乐与实际生活较无关联,割裂感较重,并且,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理解民族音乐的文化特色,极为认可其价值;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兴趣、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多元化的音乐背景下,音乐元素在不断地积累,特定背景下的音乐文化更新也成了可能,音乐文化的传递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元。不仅是一些电子音乐创作者开始在电子音乐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一些说唱音乐创作者也尝试将民族风融入自身的说唱作品,甚至是一些古风音乐也开始在音乐元素融合的方面付诸心力。因此,音乐教师要想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完成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教学,就可以将这些时代化的特色元素渗透其中,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建立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连接桥梁,打破民族音乐与流行文化的“隔离墙”,以具有实际吸引力的导入角度在课堂教学中引出有关民族音乐的理论教学[3]。具体来讲,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选择多元化音乐传播途径,完成教学的过程,由学生喜欢的音乐作品赏析视频过渡到民族音乐作品,在作品讲解中融入文化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元素,让学生对其理解更加深入,为民族音乐的传承打下基础。
音乐文化与其发展时期内的社会经济与政治人文息息相关。因此,音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具有时代记忆性,将音乐文化的时代发展历程汇总来看也可以发现,音乐文化与社会整体文化的协调共进可以构建出一个相对稳定的文化系统,相互适应,相辅相成,一同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它不仅仅体现着我国的社会发展形势,突出我国的文化内涵、经济内涵,民族内涵,同时也是作为具体可依的精神凝聚形式而存在,通过人们对音乐活动的参与与认知来增强我国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使人们在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不仅可以被音乐旋律熏陶,陶冶情操,感受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价值,让自身的心灵、情感、情绪等都得到对应的抚慰与慰藉;也可以在更深层次的音乐文化认识与理解中增深个人的文化感悟,树立出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所以,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模式下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必须知晓具有代表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然后将其进行汇总整合,以此提高学生的整体鉴赏水平,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传承欲望。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又是艺术形式中声音艺术与听觉艺术最为突出的艺术形式,因此,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非和现有生活无关[4]。民族音乐在我国已然发展几千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生活化民族音乐元素早已不胜枚举,所以,在不断更迭发展的文化演变过程中,一些突出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与传播中已经形成了一种稳定且极负民族色彩的特有生活表达,只是,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着一部分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播发展中遭受一定程度的消磨影响。基于此,针对我国复杂多变的文化演变环境,实现民族音乐文化在时代发展中不失色彩的精髓传播与传承,就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价值,从音乐文化传承的角度加以分析,通过教育手段来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在新一代莘莘学子中的学习、了解以及延伸、继承,使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有准确且切实的了解途径与传播发展。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有效的民族音乐传承,学校需要对中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引起重视,大力培养、招聘一批民族文化素养较高的音乐教师,为开展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做好充足准备。首先,在校内定期举办一些音乐教师培训活动,引导音乐教师在学习提升过程中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授责任,唤醒音乐教师队伍的教学使命感,使音乐教师主动、自发的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并将其应用于自身教学。其次,结合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现状,顺应当地政府与教育管理部门的具体教学要求,展开民族音乐人的人才吸纳,将校外对于民族音乐文化有深度了解的音乐人引入教育系统,考察其教学能力,实现有效的文化输出,营造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改善现有的教育环境,找寻全新的教育方法,以此精准、深入的梳理有关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论知识与文化价值,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多元传承贡献力量。
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模式下展开细节化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不仅需要在文化总框架中做好音乐教师与音乐教学资源的拓展与充实,也要将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质教学落在课堂教学时间内的内容实处,避免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的“纸上谈兵、货不对板”[5]。因此,展开民族音乐文化的多元化音乐教育,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生动的文化背景还原或文化场景再现的形式完成民族音乐文化氛围的铺垫营造,继而将提问环节前置,在展开具体的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前先行提问学生知不知道此次文化背景再现中有哪些自己已知的文化元素,然后结合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呈现方式提问学生二者之间的区别。如维吾尔族音乐《半个月亮爬上来》,分别以音频与视频的形式播放两次,对比提问学生二者之间的情感差别,然后导出歌曲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的新疆文化,使学生对于维吾尔族有一定的好奇向往,继而利用更为直观的舞蹈音乐相融合的文化传播形式为学生播放维吾尔族民族舞《来派尔》,层层深化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
要想提升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与传播欲望,音乐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根据上课时的实际情况灵活性的穿插、安排一些相关实践活动,然后定期地将课内小活动进行记录总结,制定出一个专门性质的民族音乐文化主题活动,以此顺延并拓展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志趣与学习动力。例如:音乐教师在有关乐器文化的教学课堂展开琵琶的深度教学,可以以实际的知名琵琶曲《十面埋伏》为教学依托,详解琵琶的特征与音色,然后现场为学生播放演奏视频,使学生将视频化聆听与现场感聆听进行对比,在故事性的教学引导中了解民族乐器与音乐作品的适配契合,对于民族音乐文化有深层次的情感感知,这样一来,学生课内乐器练习的主动性更强,文化学习的心理也更迫切,保证了民族音乐文化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形式中的有效传播。
综上所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不仅需要学校与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中的文化讲授引起传播重视,建设学校的音乐教学氛围,提升教师的民族音乐素养,还需要教师在适宜的教学切入点过渡中组织开展与民组音乐有关的舞蹈、朗诵、剧场等活动渗透形式,以此展现民族音乐的深层文化,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精髓的理解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