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下艺术类高校学籍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2021-01-28 11:53刘赫来
大众文艺 2020年19期
关键词:学籍艺术类双一流

刘赫来

(中国音乐学院,北京 100101)

在新形势下,艺术类高校为了推动学校的发展,为了培养高精尖艺术人才,虽然在学籍管理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进行了革新,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学籍管理本身存在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由此决定了艺术类高校学籍管理,在进行过程当中会出现些许问题。比如,学籍管理的优势得不到有效的体现,学籍管理没有与思想教育进行充分的结合,学籍管理中内容缺乏制度化等现象。因此,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本文将从“双一流”建设的概述入手,简要分析目前艺术类高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新时代新思想角度提出目前学籍管理的新策略。

一、“双一流”建设的概述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大学冲击世界一流大学和冲击一流学科的特定行动。从微观上来讲,“双一流”建设就是争创一流,就是一种水平、一种精神和品质的追求。“双一流”建设推动了区域特色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同时也推动高等艺术类院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双一流”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力,这意味着新形势下的高校必须抓住机遇,励志图强,探索“双一流”建设战略,找准定位,追求卓越,以内涵式发展实现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突破。学籍管理是艺术类高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必须要重视学籍管理的高效化、优势化,突出学籍管理的德育化。“双一流”建设的路径,必须要强调学科卓越、教学卓越、人才卓越、服务卓越、文化卓越,学校在学籍管理过程中必须聚焦于学科教学、人才服务、文化建设等各方面,以此才能够推动学校的进步、学生的发展,才能够革新教学制度,促进教学改革,真正实现“双一流”建设。

二、目前高校学籍管理的现状分析

1.学分制优势不能充分体现

艺术类高校目前已经开始实行学分制,但就近几年的状况来看,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了以往的工作惯性,因此导致学籍管理不能与时俱进,满足新需求。目前许多艺术类高校,在进行授课管理时,还是按计划为学生设定好课程内容,学生只能按计划参加学习,除了学生必学内容之外,极少有选修课和可以自选的课程,从而导致目前艺术类的学生只能同步参加一类课程。而对于艺术类的学生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艺术天分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由此学校应该开展多种类型的选修课,让他们能够基于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或是选择毕业的时间。另外,目前许多高等艺术类高校的学生都是按照统一的培养计划完成学校统一安排的学业内容并在一定时间内统一毕业,取得毕业证书。这样制度化的内容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束缚了学生的艺术类天性,影响其创造性的发挥。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让其放飞想象,实现个性发展。由此可见,目前艺术类高校的学分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优势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2.学籍管理内容缺乏制度化

学籍管理制度是高校进行学籍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依据,因此必须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学籍管理如同公民身份,是学生身份及成绩的管理,因此必须具有准确性和公平性。[1]目前大多数艺术类高校的学籍管理是按照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的。在新形势下,学籍管理工作的内容不断丰富和扩大,所以传统的学籍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容易出现一刀切、标准式的僵化管理问题。同时,现有的学籍管理规定中制定的流程不够严密,在执行规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掺杂一些人为因素,这必然损害学籍管理制度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公平性。[2]

3.学籍管理与思想教育未能融合

学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推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对艺术类高校而言,从事学籍管理的工作人员和从事思想政治的工作人员是属于不同的部门,两个部门之间也缺乏有效地沟通,导致学籍管理主要是以行政部门的命令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处分,学校有关部门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比如,在对待学生考试作弊、旷课等问题上大多数艺术类高校采用事后批评教育,以文件公告的方式来进行处理,这种管理方式无法真正做到以德育人、以德服人,同样这样的公告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4.二级管理有待完善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籍管理数据也在不断增加,这便要求艺术类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必须日趋完善化,才能够应对日趋复杂的工作。学籍管理本身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呈现数据,而是需要将每一项数据进行综合汇总处理。[3]比如,将学生的姓名、学号、出生日期、身份证、课程成绩以及在校动态进行汇总处理。并且要实时地监测学生的动态,及时更新信息。目前对于高等艺术类学校而言,全校在职师生有几千名,虽然各系都已经配备了学籍管理人员,但是目前大部分艺术类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还是由教务处统一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籍管理的动态数据不能及时反馈。比如,学籍的异动处理、在校生的统计、电子注册工作、各种成绩数据等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同时这些数据的准确性也很难得到保证。所以在新形势下,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艺术类高校需完善二级管理制度,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收集整理的高效性、动态性。

三、“双一流”建设下艺术类高校学籍管理实践措施

1.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导师制

学籍管理是艺术类高校对学生管理的重要部分,在“双一流”建设中学籍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学校要想推动“双一流”高校的建立,就必须重视学籍管理。首先,高等艺术类院校,应该实时地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特长、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从根本上实施导师制度,从而真正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让学生能够有计划、有规划地去安排校园生活。其次,学校应该增加自选课制度,除了学校安排的课程之外,学生应有权利自主选择课程。除此之外,由于学生本身存在差异,即使呈现同门专业公共课,也可以让教师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能够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可以以学业警告机制代替降级处理,从学校以往的降级处理来看,因为学生既要承受降级的压力,又要适应新班集体,因而会使学生更加厌学,甚至破罐子破摔。[4]此时,就应当发挥导师的独特作用,通过导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振作起来。第四,学校要重视转专业管理,让学生能够基于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发展选择新的专业,增加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同时,学校要重视转专业后导师的安排工作,让学生实现顺利过渡。

2.完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

“双一流”建设下的艺术类高校学籍管理必须注重学籍管理的规范性,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学籍管理上的一些问题。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必须尊重学生的权利,必须以学生为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够发挥学籍管理的真正实效。其次,学籍管理必须要与我国相关法律相结合,不能抵触上位法。高校的学籍管理和毕业证颁发、学生处分必须要有权威性,同时要符合国家法律需求以及地方条例规定。其三,要真正地推动“双一流”艺术类高校的建设,必须注重学籍管理内容的革新,设置合理可操作性的程序,从而实现学籍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化。同时,学籍管理制度应该公平公正,做到人人平等,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到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中来。如此,“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学籍管理制度,就具有了人文性、科学性以及公平性。

3.加强学籍管理与思想教育融合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艺术类高校学籍管理,不应是僵化的管理、强制性的管理,而应该将思想教育纳入学籍管理过程中,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推动学生全面成长。首先,加强学籍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杜绝作弊、旷课等违纪现象。其次,即使发现了学生的违纪行为,也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原因,通过耐心的引领使其通过自我教育达到行为纠正,避免对其进行处分。

4.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

学籍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又繁杂的工作,因此要求艺术类高校必须拥有一支高质量的、一流的学籍管理队伍,才能够有效地推动高质量学籍管理工作的进行。首先,需要一批有耐心,有责任心,有爱心,并且兼具细心的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另外,学籍管理本身就具有延伸性的特点,它不仅设计固定的内容,它还要与时俱进,学会延伸,所以就要求高等艺术院校必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学籍管理队伍。但是目前高校艺术类学籍管理队伍仍是以教务处为中心展开的,这种教学模式无疑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得艺术类高校难以发挥学籍管理的真正效果。由此,艺术类高等院校必须发挥教务处的监督作用、平衡作用,同时专门打造一支能够促进艺术类高校学生发展,并且带动学生进步的学籍管理专业队伍。除此之外,教务处还应做好协调工作,对各教学院系的学籍处理状况进行实时监督,以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

四、结语

简而言之,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艺术类高校的学籍管理应当从制度建设、思想教育、学籍管理队伍等方面开展,以此才能够促进“双一流”艺术类高校的建设,提升学校学籍管理的水平。

猜你喜欢
学籍艺术类双一流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学籍管理模式研究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民办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现状初探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教育部要求小学须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为其注册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