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南京 211172)
钢琴教学作为我国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各艺术院校引人瞩目的焦点。多年来,各艺术院校分别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钢琴课的教学方案、优化和调整教学方法,并取得一定成效,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然而,也有部分院校的钢琴教学日益僵化,停滞不前,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缺乏创新,一成不变;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毫无练琴激情,上课敷衍了事,教学效果令人担忧。
笔者在传媒院校任教,深知钢琴教学所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都应符合传媒院校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的目标,虽然国内许多音乐学院、师范类院校的钢琴教学已拥有多年的丰富经验,值得借鉴,却不能盲目追随,加之专业特点、学分、课时设置也与上述院校不同,绝不可直接拿来生搬硬套。笔者在已有的五年钢琴课教学经历中,根据教学评价反馈和教学效果检验,进行总结反思,逐步推行和展开了分层教学法的实践,并将多种音乐风格兼收并蓄,灵活运用。经过几轮修改教学大纲,与学生多番交流,听取多方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初步取得了一点成效。
分层教学法20世纪由西方国家传入中国,与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各学生基本条件、已有学习程度各不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分层教学,建立各级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最终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经较广泛的采用。然而,据笔者了解,在国内各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领域,这种分层教学法并未大幅度应用,有的受限于招生规模,如钢琴演奏专业每年仅仅招收一两个学生;或受限于非钢琴专业的钢琴集体课,所有学生坐在一个电钢琴大教室里,教师无法针对个体精确的开展分层教学法等等。而笔者所在传媒院校,并无钢琴演奏专业,钢琴课的培养目标并非培养钢琴家、为乐团输送钢琴专业演奏员。在本校录音艺术、音乐学等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钢琴课是作为专业基础课存在的,是巩固专业知识、技能,提升专业素养的最佳助力课程之一。本校学生们大一刚进校时的钢琴演奏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零基础,有的却已经取得音乐学院、音协等的业余考级十级证书,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不能盲目采取整齐划一的“一刀切”的做法,采用同一个教学大纲,对所有学生统一曲目、统一进度,那会造成无法想象的糟糕教学效果。笔者决定根据学生不同演奏水平和他们的音乐基础、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化,采用分层教学法。经过慎重思考和不断调整,做出了如下尝试:
笔者初上钢琴课时写过教学大纲,但较为稚嫩、笼统和局限。之后经过几年的亲身教学实践,吸取了一些经验教训,也参考了不少兄弟院校钢琴课的教学大纲,决定分级进行详细制定。在教学大纲中,从易到难共分为五个级别,每个级别每学期均有七个章节的内容,在每学期学校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每周教学进度严格依据教学大纲的章节来安排,每个级别的进度并不完全一致,但截止学期末,必定完成该级别所有的教学内容。分级制定教学大纲,使得笔者的教学内容更为条理、明晰,也使得钢琴教学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重要基石。
学生入学后,经过钢琴演奏展示,笔者依据学生钢琴演奏程度和音乐基础水平,参考国内钢琴专业演奏水准和业余考级难度,分别对学生进行定级,定级后按相应级别课程内容学习。每周上课由笔者和学生“一对一”在琴房进行单独教学,并对各级别同学一视同仁,通过详细讲解、示范演奏,对基本练习、演奏技巧、呼吸、踏板的运用、音乐感觉的培养及流畅性演奏等等均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帮助各级别学生顺利达成每学期的学习目标。分级“一对一”教学与指导的实施,更有利于笔者因材施教,可以为学生提供独有的学习空间,有针对性地指出每个学生演奏问题所在,帮助他们改进不足,取得更大进步。
据笔者了解,在国内大多数艺术高校的钢琴期末考试成绩评定时,演奏曲目难度越大、演奏水平越高的同学越有可能获得高分,长此以往,这种考试评价标准无疑打击了钢琴基础较薄弱、演奏水平偏低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法不能只单纯运用在教学过程,必须在教学完成后的考试评价标准上有所体现,这样才符合对所有学生公平、公正的原则。笔者设定的期末考试形式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本学期钢琴水平级别,在各级别规定曲目中选取一首符合自身钢琴水平和演奏风格的钢琴曲目进行练习,在考试当天背谱演奏。笔者从演奏姿势和指法、音准、节拍节奏、乐曲演奏流畅及完整程度、对乐曲风格的把握及艺术表现力等几方面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评分细则,而并未采取某些院校钢琴课以曲目难度来设定起评分的做法。这样一来五个级别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因为精湛的演奏获得高分,也都有可能因为怠于练琴,出现不及格的情况。这种考试评价标准的设定,大大鼓舞了学生们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努力练琴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是笔者实施分层教学法的亮点所在。
高校钢琴课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曲目的选择,是这门课程的灵魂。据笔者所知,有些院校钢琴课的教学曲目几十年都几乎未曾改变和调整过,长期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有的老师凭个人喜好规避某些西方乐派的作品,使得学生接触的演奏风格受限;有的老师强烈排斥流行钢琴曲,认为不可登大雅之堂;有些老师忽略中国钢琴作品,认为它们的写作水准和西方作品不可同日而语……笔者认为,在传媒院校,学生们需要尽可能广泛接触各种音乐风格,需要开阔艺术视野,与时俱进,打开多元化思维,因此钢琴课教学曲目必须随之不断调整和更新。在短短几年的钢琴教学生涯中,笔者已经将教学曲目进行了几轮反复筛选,将多种音乐风格兼收并蓄,融入其中:
西方古典钢琴作品犹如浩瀚星河,各乐派钢琴作品风格迥异,不仅在情感表现上千姿百态,或豪放或内敛,或坚强斗争或柔情缠绵,或愤慨绝望或憧憬美好等等;在触键方式上也有所差别,在音色表现、强弱程度方面更是各有千秋。钢琴老师不能只重视其中某个乐派的作品,或只注重某些大师的名作,那带给学生的只能是区区“井底之蛙”的狭隘视野。笔者在教学中合理的设置了各乐派钢琴作品代表曲目,按照历史上的乐派产生顺序分章节供学生学习,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们接触各乐派作品之初都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经过一段时日的练习和打磨之后,又会对各乐派的风格恍然大悟、回味无穷,这样一来,极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进步,满怀热情的投入下一轮的学习。
钢琴是一件西洋乐器,之后传入中国,因此中国钢琴曲的创作起步较晚,作品数量和创作水平确实还和西方有些差距。但从20世纪起,经典的中国钢琴曲也层出不穷,《牧童短笛》《夕阳箫鼓》《彩云追月》《梁山伯与祝英台》《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等等取材于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近年来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纳木错》《皮黄》《中国梦》等等,在作曲技法方面越来越精深,充满现代气息,又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笔者在各级同学学习的曲目中,都融入了一些中国作品,不仅将中国音乐的精髓传递给学生,对于弘扬民族文化、鼓舞学生的爱国情怀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为学生打开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的新视野,开拓了“中西合璧”的新思路。
流行钢琴曲和爵士钢琴曲在国内艺术院校的少数流行音乐学院中,作为必不可少的钢琴课教学曲目已是司空见惯,但在国内大多数非流行音乐学院的钢琴教学中,却很少涉及。笔者认为本校钢琴教学曲目的选择如果仅仅局限于严肃音乐的范畴,将来学生们毕业、工作,势必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新时代传媒人才的要求。笔者任教的录音艺术专业,其中影视录音方向的学生需要为不同类型的影片配乐,对各种音乐风格必须了如指掌,音乐视野必须广阔;电子音乐制作方向的学生更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种流行曲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计算机编曲创作。于是笔者大胆采用了流行钢琴曲和爵士钢琴曲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反复训练和演奏,让学生接触和了解流行音乐多种曲风,分析其节奏型、节拍重音、和弦、伴奏织体等等,不仅为专业核心课夯实基础,也提升了学生的整体音乐修养和艺术素质。
分层教学法和音乐风格多元化作为笔者在自身钢琴教学中的主要创新之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发挥作用,初见成效。笔者任教的大多数学生,修完钢琴课程之后,都表示获益良多,还有一些演奏优秀的学生在国际、国内钢琴大赛中获奖。笔者坚信,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传媒人才培养要求的。当然,笔者在教学中的这些创新和尝试根基尚浅,仍缺乏进一步的梳理、分析、探讨和改进,有待于今后继续努力。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日新月异,作为高校钢琴老师,要在遵循艺术教育规律的同时,善于总结,勤于思考,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因循守旧,必须不惧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新教学方法,调整思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炼、探索,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培养出具有深刻内涵和创新精神的一流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