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兵,王荣田,李 龚,周 宇,王均玉,何海军,谢 斌,陈卫衡
(1.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
髋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HOA)是以髋关节软骨退变和骨质增生为特征的退变性疾病,临床以髋部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疾病晚期的治疗方法,由于大多数患者为中青年患者,关节置换手术有其局限性,保髋治疗仍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得到患者的欢迎[1]。现代医学在从发病到行关节置换手术之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治疗以口服NSAIDs类药和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为主,虽然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疗效肯定,但存在着胃肠道反应、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副作用[2]。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针对疼痛和关节功能受限症状,采用红花注射液髋周痛点局部注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将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9.30±20.05)岁;左髋14例,右髋16例;原发性13例,继发性17例,K-L分期1期4例,2期10例,3期12例,4期4例。对照组 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5.43±10.37)岁;左髋14例,右髋16例;原发性10例,继发性20例,K-L分期1期3例,2期10例,3期14例,4期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因、影像学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2.1诊断标准与分期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美国风湿病学会1995年修订标准[3];影像学分期标准参考K-L骨性关节炎X线片分级标准[4]。
1.2.2纳入、排除标准 符合髋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37~89岁;自愿作为受试对象能接受试验方法治疗,志愿完成疗程者;双髋疼痛患者以症状重的一侧纳入研究组。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合并有严重的内科疾病或精神疾病等不能耐受刺激者;非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的髋关节周围疼痛者;髋关节及局部软组织出现皮肤破损及怀疑存在感染者;对花粉或红花注射液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过敏的患者;不愿接受临床研究者。
玻璃酸钠注射液(规格:2.5 mL:25 mg,昆明贝克诺顿药品销售有限公司,注册证号:H20090719),红花注射液规格为10 mL/支,由山西华卫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3009);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支(5 mL:0.1 g),由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0324)。
1.4.1基础治疗 所有入组患者予以髋关节穿刺注射玻璃酸钠2.5 mL/次,1次/周,3次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4.2局部药物注射治疗 (1)痛点选择:根据髋周疼痛部位不同,选择相应的痛点进行注射治疗。选择痛点如下:腹股沟韧带中点、股直肌肌腱髂前下棘附着点;缝匠肌髂前上棘附着点;内收肌肌腱耻骨附着点;阔筋膜张肌髂骨缘附着点;大粗隆顶点处及其周缘。(2)局部注射方法:治疗组以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红花注射液3 mL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的混合液备用。先在髋周找到痛点,并以龙胆紫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铺巾。以此标记点为进针点,确认针头到达病处后,局部多点注射红花注射液的混合液5 mL。注射完毕后,局部压迫1 min,确认无出血后局部无菌覆盖,2 d内保持术区干燥。根据疼痛缓解情况,7 d后可再次注射治疗1次,注射方法同前。
对照组局部多点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及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具体操作方法同治疗组。
所有入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进行临床随访,由专人填写相关随访表格。随访内容:VAS评分、局部压痛仪测量值、髋关节活动度。
1.6.1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
VAS评分法在临床使用中较为广泛用于疼痛的评估,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评出分数并记录。
1.6.2局部压痛测定 采用明通软组织张力测试仪,测量髋周局部压痛数据。明通软组织张力测试仪由数字电压表及信号调理模块组成,并将信号调理模块与压力感受器相连。应用前首先调零,将测试仪探头对准髋周疼痛点,检测者用手握住测试仪并施加纵向挤压力,压力逐渐增大,待患诉疼痛时记录此时的压力数值,由于同一个点每次测量时数值不完全一样,为保证数据准确,每个痛点均测3次并记录数值,再取3个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压痛点的测量值。
1.6.3髋关节活动度 记录髋关节屈曲、伸直、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等6个角度数值,并计算6个角度的总和。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患者VAS评分、压痛测量及髋关节活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压痛测量及髋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Tab 1 VAS score,tenderness and activity of hip joint before
2.2.1两组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1、3 d及1、2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疗效相当;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的疗效更持久。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
2.2.2髋周局部压痛测量值比较 根据两组髋周痛点出现的频率次数,选取髋周最多见的两个点的压痛数值进行比较,分别是腹股沟中点和内收肌起点。
2.2.2.1腹股沟中点压痛测量值统计结果 两组治疗后1 d、1周、2周及1个月时腹股沟中点压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疗效相当;治疗后3 d治疗组腹股沟中点压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疗效不及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腹股沟中点压痛评分比较Tab 3 Tenderness score of inguinal midpoint
2.2.2.2两组治疗后内收肌起点压痛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 d及1、2周和1个月内收肌起点压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疗效相当。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内收肌起点压痛评分比较Tab 4 Tenderness score of starting point of adductor
2.2.3两组治疗后髋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1、3 d及1、2周和1个月髋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二者疗效相当。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后髋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Tab 5 Activity of hip joint after
髋骨性关节炎是骨伤科临床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临床多见于中青年及中老年人,以髋部疼痛、关节功能受限为主要表现。髋骨性关节炎常见病因有原发与继发两大类。原发性髋骨性关节炎常见于中老年人,而继发性髋骨性关节炎常见于髋部创伤、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以及各种风湿性疾病累及髋关节,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其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等方法[5]。手术方法中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中治疗重度髋骨性关节炎最常用的方法,由于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及其相关并发症等因素,对中青年髋骨性关节炎患者则不是最佳治疗方法[1]。非手术疗法中最常见的有非药物性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软骨保护剂、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等[6]。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是临床中最为常用、有效的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而对于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又有引起血压、血糖增高、胃肠道反应以及局部软组织感染的风险[7-9]。尽管治疗方法众多,但是临床作用有限,不能有效缓解疼痛或者不能持久有效的缓解疼痛。因此,为了避免糖皮质激素及NSAIDs类药物的副作用,寻找安全、有效、疗效持久的药物及外治法[10],尤其是中药制剂应用于髋部疼痛的临床治疗,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减轻髋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以及预防关节功能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也能够延缓甚至有可能避免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高[11]。
红花注射液为中药红花的提取物,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红花黄素、红花甙、红花醌甙等,具有活血化瘀、抗炎、镇痛和耐缺氧的功效[12、13],其主要药理作用是改善外周血管微循环障碍,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抑制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炎症增殖中的肉芽组织增生,减少炎性渗出和水肿,防止粘连和瘢痕,以达到镇痛,抗炎的作用,且副作用小,疗效确切。运用红花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下肢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文献报道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14-17]。本研究采用红花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髋关节炎,以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治疗为对照。结果显示在缓解髋关节疼痛VAS评分方面治疗后1、3 d及1、2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疗效相当;在治疗后1个月时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局部红花注射治疗在快速缓解疼痛方面与复方倍他米松相当,而疗效更持久。缓解髋周疼痛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在不同时间段内收肌起点压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疗效相当;两组在不同时间段腹股沟中点压痛评分情况方面,治疗后1 d及1、2周和1个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疗效相当;在治疗后3 d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红花局部注射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反应,在1周内会消失。在改善髋关节活动度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在不同时间点髋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方面疗效相当。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红花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髋骨性关节炎临床有效,可迅速缓解髋周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其疗效与复方倍他米松相当;而远期疗效优于复方倍他米松,因红花注射液对于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以及股骨头坏死继发髋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同样适用,而无糖皮质激素的禁忌证,具有适应证广泛的特点,安全性好,临床观察未出现毒副作用。本研究为髋骨性关节炎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技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