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燕 李志远
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预防保健所疾病预防控制科,广东深圳 518117;2.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预防保健所公共卫生科,广东深圳 518115
肥胖是由热能代谢障碍、营养过剩所致,在小儿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单纯性肥胖在肥胖儿童中所占比例超过95%[1],多种原因会导致该病的发生,如遗传、环境、缺乏运动、暴饮暴食、喜食甜食等。肥胖症是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常见公共健康问题,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研究显示[2],肥胖已成为美国青少年的流行病。国外的儿童由于喜食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食品,热量高且营养缺乏,因此容易出现单纯性肥胖,而单一的减肥、运动等方式由于不合理、不科学应用在单纯性肥胖中的效果并不显著。近年来我国由于各类高脂高糖食品的日益增多、电子产品使用者低龄化、运动量少等因素的影响,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逐年增长。儿童单纯性肥胖不仅会影响个人身体发展和外观,若未有效控制体重指数增加,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并可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3]。为促进儿童健康生长发育,应采用有效的方法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持续进展。本文对综合保健干预在单纯性肥胖儿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选取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预防保健所2017年7月~2018年6月管理的本地区116例学龄前单纯肥胖性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2~6岁,平均(3.50±0.56)岁。身高121~131 cm,平均(126.52±2.74)cm;肥胖严重程度:轻度16例,中度25例,重度17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3~6岁,平均(3.64±0.65)岁。身高122~133 cm,平均(126.67±2.80)cm;肥胖严重程度:轻度18例,中度24例,重度16例。两组性别、年龄、身高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儿童均符合《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4]中关于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标准;②部分儿童存在家族肥胖病史;③所有儿童及其监护人签署知情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先天性疾病、重大遗传疾病的患儿;②存在精神异常、智力低下的患儿。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审过。
对照组仅采取饮食干预,在制定饮食方案时注意要在满足儿童正常身体发育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严格控制脂肪、蛋白质、糖类的摄入,按照一定的比例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引导儿童多进食新鲜蔬果、豆制品、牛奶、鱼虾等,尽量不食用油炸膨化型食品、甜品及肥甘油腻食物。叮嘱儿童细嚼慢咽,同时配合适当的运动锻炼。
观察组实施综合保健干预:①健康宣教。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保健知识讲座、播放动画片等方式向儿童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单纯性肥胖的定义、发生原因、危害,说明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同时向其讲解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的方法以及重点;提醒儿童家属做好监护工作,自身起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儿童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当儿童出现不良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引导。②心理干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因为自身体态改变、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自卑心理,工作人员应和儿童家长一同加强与儿童的交流,及时疏导儿童的负面情绪,鼓励儿童多参与正常的社交活动,防止自闭症的出现;工作人员应引导儿童正确面对自身情况,坚定正确健康减肥的信心,提高其对坚持饮食控制的重视程度及对运动锻炼的兴趣。③病情观察。定期监测儿童血糖、血脂、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防出现并发症;针对出现夜间睡眠时呼吸暂停的患者,及时通知和协助医生进行抢救。④生活方式护理。饮食方面由营养师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方案,如早餐以牛奶、蔬果、豆制品为主,午餐予以高蛋白质、低脂的食品(水果、瘦肉、豆制品),晚餐在餐前饮一碗汤,适量补充维生素,以8 分饱为宜。用餐时注意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帮助儿童戒除甜品、油炸膨化型食物、碳酸饮料等高热量零食;同时儿童家长尽量不采用煎炸、高油温爆炒等烹饪方式。运动方面结合儿童的体质差异制定科学、健康的运动方案,如转呼啦圈、游泳、跳绳、骑单车、慢跑等运动,合理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防止儿童丧失运动兴趣和积极性。生活行为方面,儿童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监督,要求其每天按时起床、规律进食、运动和睡眠,确保规律的作息,促使健康的生活习惯形成,防止脂肪持续堆积。
观察两组干预1年后的肥胖严重程度、肥胖率、肥胖度、体重指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制定的国际标准[5]进行肥胖严重程度评估。①轻度肥胖:与同性别、同身高的健康儿童相比,体重超出20%~<30%;②中度肥胖:体重与正常健康儿童相比超出30%~<50%;③重度肥胖:体重同健康儿童相比超出≥50%。肥胖率=(轻度+中度+重度肥胖)例数/总例数×100%。肥胖度[6]=(体重-标准体重)×100%/标准体重,判定标准为:肥胖度在15%~32%为超重,肥胖度>32%为肥胖。体重指数:测量两组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在干预期间观察两组儿童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儿童干预前、干预1年后的肥胖严重程度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干预前肥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干预1年后的肥胖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年后的肥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肥胖严重程度的比较[n(%)]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肥胖度、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的肥胖度、体重指数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肥胖度、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肥胖度、体重指数的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肥胖度、体重指数的比较(±s)
组别 肥胖度(%)干预前 干预1年后 t值 P值体重指数(kg/m2)干预前 干预1年后 t值 P值对照组(n=58)观察组(n=58)t值P值25.10±7.43 25.22±7.51 0.087 0.931 22.45±5.81 18.52±4.76 3.985 0.001 2.140 5.739 0.001 0.001 32.68±3.65 32.73±3.72 0.073 0.942 27.40±1.68 20.05±1.54 24.561 0.001 10.008 23.985 0.001 0.001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导致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多与家族肥胖病史有关,如父母双方均为肥胖人士,那么子女肥胖的可能性大约为75%;另外很多家长存在“胖才是养得好”的错误观念,在儿童成长发育阶段为其补充大量高能量的营养品,因此容易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7],脂肪在体内堆积,进而导致肥胖的发生,加上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的影响,肥胖发生率不断提升。儿童单纯性肥胖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的儿童健康问题[8],积极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持续进展有助于儿童的正常健康成长,可减少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慢性损伤[9-10]。
预报保健部门通过收集儿童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能够明确儿童生长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相应的保健干预措施,可最大程度地防控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达到降低肥胖率的目的。本研究综合保健干预中,健康教育能让儿童及其家属正确认识到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危害性,提高儿童及其家属对饮食控制、坚持运动的重视程度[11],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需要工作人员、家长耐心地教导以及监督,因此加强对儿童家属的健康教育,转变家属在儿童成长期间的错误观念[12],有助于儿童及其家属均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另外家属的榜样作用可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儿童的焦虑感及自卑感,能够增强儿童对减肥成功的自信心[13],从而能够积极配合相关保健干预措施的实施;生活方式护理能够在保证儿童身体正常发育需求的同时对其不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进行纠正调整[14],可增加脂肪能量消耗,并由儿童家属加强监督,有利于儿童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单纯性肥胖儿童干预1年后的肥胖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肥胖度、体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综合保健干预能够有效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分析原因在于,综合保健干预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病情观察、生活方式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活动能够有效降低肥胖度,阻止体重指数持续增加,能够防止机体多系统受到损伤,因此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儿童的健康生长发育。综合保健干预通过协同多种有效干预措施能够维持干预效果,促使儿童形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从而能够避免再次出现肥胖情况。李雪玲等[15]研究发现,经过1年的干预后,实验组的肥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肥胖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儿童保健干预措施能够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展。同本文所得结论一致,证明了本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保健干预能够促使儿童肥胖率、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对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病情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