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路,何家杰,王聆宇,付堂清,李林浦
(航空工业363医院胃肠胸外科,四川 成都 610041)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由食管鳞状上皮异常增生所致,患者吞咽食物有哽噎感,进行性咽下困难[1]。手术切除是当前临床治疗早期和中期食管癌的主要方法,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也逐渐在胸外科推广。但是尽管食管癌切除手术和围术期护理质量不断提升,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几率仍不低[2]。及早发现肿瘤复发转移,对指导医师采取相关治疗、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具有重要意义,故而了解食管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是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关键。微管解聚蛋白(Stathmin)为新型微管解聚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是特异性淋巴管生成因子,相关研究表明,Stathmin、VEGF-C在肿瘤生长、侵袭和复发转移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3,4]。本次研究以我院105例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术后血清Stathmin、VEGF-C表达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以期为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5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2例,女33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0.22±9.18)岁。纳入标准:①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癌;②术前TNM分期为Ⅰ~Ⅲ期;③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未发生远处转移;④术前未接受其他手术和放化疗。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实质性脏器功能不全;②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③血常规异常;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⑤临床资料不全。
1.2方法:术后血清Stathmin、VEGF-C检测: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进行血清Stathmin、VEGF-C检测,取其外周静脉血3m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tathmin、VEGF-C水平。术后随访及复发转移判断:随访时间自患者确诊日期至截访日期(2020年4月15日),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方式为电话、门诊复查等。术后复发转移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确定。资料收集: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食管癌家族史、肿瘤位置、病理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分为m1、m2、m3和sm1,分别指肿瘤位于上皮内层、浸润至黏膜固有层、浸润至黏膜肌层、浸润至黏膜下层上1/3)[5]、病灶最大直径、手术时间、术中是否输血、有无术后并发症、总住院时间、术后有无辅助放化疗。
2.1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105例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术后复发转移者40例,所占比例为38.10%。复发时间为术后3~52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术后18个月。复发部位主要为腹膜转移15例,其次为血行转移10例,区域局部复发7例,远处淋巴结转移5例,混合复发3例。
2.2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术后血清Stathmin和VEGF-C水平比较:复发转移组术后血清Stathmin和VEGF-C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见表1。
表1 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术后血清Stathmin和VEGF-C水平比较
2.3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临床资料比较:复发转移组病理分期、肿瘤浸润深度、病灶最大直径、术后辅助放化疗与未复发转移组存在差异(P<0.05),见表2。
2.4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有无肿瘤复发转移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赋值,其中血清Stathmin、VEGF-C水平采用二分法分组,分为Stathmin高水平组(>1.92ng/mL)和Stathmin低水平组(≤1.92ng/mL)、VEGF-C高水平组(≤814.89ng/L)和VEGF-C低水平组(>814.89ng/L),见表3,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期、病灶最大直径、肿瘤浸润深度、术后血清Stathmin和VEGF-C水平与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肿瘤复发转移密切相关(P<0.05),见表4。
表4 早期食管癌ESD术后食管狭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食管癌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且男性患者占比高于女性[6]。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区,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食管癌发病率为17.87/10万,死亡率为13.68/10万,可见食管癌患者死亡率高[7]。对于早中期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法。腔镜技术在外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采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已成为食管癌手术治疗的重要术式。然而调查发现,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复发转移,这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中,105例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者40例,所占比例为38.10%,表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高。因此确定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评估和后期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Stathmin是近年来在临床上研究较多的一种微管解聚蛋白,分子量为19kDa,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中,其能够经磷酸化对自身活性进行调节,以改变细胞内微管系统动力平衡,在细胞周期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8]。研究发现,Stathmin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均存在过度表达情况[9]。苏文兵等[10]研究表明,食管鳞癌患者血清Stathmin呈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发生与发展有关。而体外模型实验显示,对Stathmin予以敲除,能够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提示Stathmin参与了细胞的增殖生长[11]。此外,肿瘤细胞Stathmin的过度表达也与其侵袭转移有关,Sela T. Po'uha等[12]研究表明,Stathmin可介导细胞迁移和侵袭,影响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迁移。本次研究分析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术后血清Stathmin水平,显示复发转移组术后血清Stathmin水平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提示术后血清Stathmin水平可能与复发转移相关。
VEGF-C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VEGF家族成员,其能够特异性结合淋巴管内皮细胞上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可促进淋巴管生成。多项研究指出,VEGF-C在肿瘤淋巴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王翡等[13]研究表示,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VEGF-C呈高表达,其可能参与了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转移。马俊等[14]研究认为,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C呈高表达,且与食管鳞癌转移和复发有关。本次结果中,复发转移组术后血清VEGF-C水平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提示术后血清VEGF-C水平可能与复发转移相关。
对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复发转移组病理分期、邻近组织侵犯、术后辅助放化疗与未复发转移组存在差异(P<0.05),提示上述因素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存在一定关联。进一步对所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病灶最大直径、肿瘤浸润深度是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与陈传凤[15]、彭凯明等[16]研究结果相符。此外本结果还显示,术后血清Stathmin和VEGF-C水平与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肿瘤复发转移密切相关(P<0.05),Stathmin和VEGF-C参与了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监测患者术后血清Stathmin和VEGF-C水平,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复发转移患者术后血清Stathmin、VEGF-C水平较高,Stathmin、VEGF-C与复发转移存在相关性,可将术后血清Stathmin、VEGF-C水平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