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华,王成金,周艳梅,杨忠盛,李 妍
(云南省楚雄市人民医院眼科,云南 楚雄 675000)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老龄化人群逐渐加大,造成白内障的发病率也随着上升[1]。临床较常用的传统手术方式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适应症最常见是眼部受到外伤、长期服用激素药物、眼内慢性炎症刺激等造成的白内障[2]。现今医学科技的发展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眼科治疗应用显微镜技术逐渐运用在临床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适应症较多,常包括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等[3]。其中超声乳化比传统手术囊外摘除术造成的眼内炎发生率明显降低,使白内障的治疗有效性不断提升。但是,在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下,有些患者手术眼部切口及眼内还会造成感染[4]。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威胁视力的感染性眼病,其发病主要与手术操作技术、切口护理、内源性感染等相关,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的视力会发生严重下降,严重情况还可能导致眼功能的丧失,对于患者预后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视觉质量造成影响[5]。因此,本研究探讨不同方式的白内障手术对老年患者术后眼内炎以及预后的不良影响因素,并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眼科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636例(1645眼),男性为694例,女性为942例,年龄为55~81岁,平均年龄为(68.44±1.97)岁。按照手术方式进行分为两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组828例(843眼)(超声乳化组),男性为383例,女性为480例,年龄为52~70岁,平均年龄为(61.13±1.77)岁。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组808例(802眼)(囊外摘除组),男性为311例,女性为462例,年龄为55~78岁,平均年龄为(66.21±1.64)岁。其中超声乳化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3例,囊外摘除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12例。所有治疗项目均经过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此次研究项目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参与实验患者均签订知情确认书,能够随时随访。纳入标准:①视力的下降,裸眼视力低于0.3;②晶体本身或晶体囊浑浊;③出现单眼的复视、眩光和色觉的改变者。排除标准:①其他眼科疾病,眼角膜发生病变、视网膜营养不良、青光眼、结膜炎等患者;②自身免疫疾病和全身缔结组织疾病患者;③患者视网膜脉络膜萎缩、黄斑病变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患者;④有过眼科手术史的患者。
1.2方 法
1.2.1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前半h进行散瞳3次。嘱咐患者平躺于手术床上,术眼周围表面麻醉起效后;对术眼周围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开睑器撑开眼睑;按照钟点划分,在手术显微镜下在2点的位置上,用刀行15度划刺角膜缘,进入前房,先注入药物(玻璃酸钠);在10点的位置上找到透明角膜缘行3mm主切口,切口内扩充到5mm直径,连续环形撕囊,同时应用超声乳化仪(眼力健)所产生的超声波将晶状体核粉碎,与液体混合呈乳糜状,连同皮质一同抽吸出去;保留晶状体后囊膜,植入人工晶状体,术毕敷贴包扎术眼。
1.2.2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嘱患者平卧位,常规以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待麻醉起效后,术眼周围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在手术显微镜下作反眉弓状板层巩膜切口,长度10~14mm,使巩膜层间至透明角膜,形成长约4.5~6.0mm的隧道,在隧道顶端穿刺入前房,进行撕囊,充分游离晶状体核,并一同托出囊外,保留晶状体后囊,立即注入粘弹剂,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术毕后在结膜囊内涂抹妥布霉素眼膏,包扎术眼。
1.3眼内炎诊断标准[6]:根据诊断标准,患者自述出现眼痛、畏光流泪、发现眼结膜充血与角膜水肿、还有严重视力下降等,血液检测血常规报告结果白细胞计数(WBC:11~17×109L-1)升高,经超声影像学检查:视网膜未明显异常。
2.1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通过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中发现,超声乳化组与囊外摘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术前视力、眼压的临床指标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种手术方式中患者的临床特征情况对比
2.2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眼内炎相关因素分析:通过白内障术后患者发生眼内感染情况中发现,眼内感染患者的性别、高血压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眼内感染患者的年龄、糖尿病、手术方式、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眼内感染情况的对比n(%)
2.3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眼内炎的多因素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白内障患者的年龄(≥65岁)、糖尿病、囊外摘除术、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15min)、切口长度(≥5mm)均是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眼内炎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眼内炎的危险因素
2.4眼内炎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情况分析:通过对眼内炎患者的治疗后,术后视力明显优于术前视力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表4 术前与术后治疗眼内炎患者视力情况对比
白内障患者伴晶状体混浊现象由各种因素的影响所致,随着病情的进展,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力,白内障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主要治疗白内障的术式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等,其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具有的优点是手术术后不需要卧床休息,对患者自由活动不受限制,缺点是对操作者的先进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治疗的费用较贵[7]。而传统手术方式囊外摘除术具有的优点是保留了晶体后囊,便于植入和固定人工晶体,缺点是术后双眼需要包盖,减少眼球转动,需要患者卧床静养防止合并症的发生[8]。虽然,随着手术技术得不断完善,导致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情况大大降低,还是有些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使病菌通过手术切口进入眼的内部感染发病,眼内感染一旦发生,需及时应用药物治疗或重新手术治疗,确保预后恢复最佳状态[9]。Haripriya A等[10]研究发现,发生眼内炎的感染症状,多发生于术后,对术后的预防和护理是关键。国外对术后眼内炎的说法不一,但多数医师认为选择手术方式及切口、手术时间长短、手术人员的无菌观念、术后的护理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眼内感染。
本研究结果显示,白内障患者的年龄(≥65岁)、糖尿病、囊外摘除术、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15min)、切口长度(≥5mm)均是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患者年龄偏大(≥65岁)是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因老年患者在随着年龄逐年增大,各脏器逐渐衰退,导致机体免疫能力相对降低,机体抗击致病菌侵入身体时,造成眼部感染概率大大增加。糖尿病也是诱发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患者机体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导致免疫功能相应性的下降,进而导致切口愈合缓慢,造成细菌滋生增加而引起眼内炎发生的危险[11]。囊外摘除术因需要作切口,手术所用的时间增多,致使切口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延长,造成眼内感染的机会增大,从而容易发生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的,进而增加术后眼内炎的危险。还有些患者出院后,居住环境不卫生,对切口护理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对眼部用药未进行手部清洁,用药时手指接触到药物瓶口,眼部睫毛不注意清洁,瓶体掉落地面造成严重污染[12]。Baig M A等[13]研究发现,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方式,采取的切口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方式切口长,存在缺点是角膜密闭性与前房稳定性差,致使切口愈合速度慢,所以术后眼内感染的发生几率较高。有研究报道,如果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情况,会使玻璃体溢出进入前房空间,同时也会增加致病菌在眼内感染的可能性,从而增加感染的机率。Lemanski等[14]研究发现,白内障手术时间的延长,使切口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加大,致使手术的眼睑缘腺体可能隐藏细菌,可能使切口造成污染,因此眼内感染的机会就大大增加,所以要求医师熟练的掌握运用仪器技巧,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在手术时专心细致操作,防止发生后囊破裂及玻璃体溢出的情况,嘱咐患者术后抗炎滴眼液按时用药,密切观察眼压、视力、眼底等情况。Oshika T等[15]研究发现,提高术后居家用药的准确性,以及无菌护理的操作性,及时沟通患者定期复查。嘱咐患者若术后眼睛出现不适,如突发视力下降、眼胀、眼痛、眼红、畏光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以最大的程度,尽量减少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给予患者的最佳视觉质量。
综上所述,不同手术方式对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眼内的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加强生活环境及眼部周围的清洁,能有效的降低眼内炎的发生,利于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