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鹃,刘灵花,童务华,宋秋荷
患者,男,81岁。左颞部丘疹3年,于2019年3月8日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侧颞部出现2枚米粒大小的光滑丘疹,皮损缓慢增大至黄豆大小,无自觉症状和季节规律变化。患者既往体健,皮损部位无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颞部见2枚黄豆大小的蜡黄色丘疹,部分互相融合,质中,表面光滑(图1),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及腹部彩色超声多谱勒检查均未见异常。采用Mohs外科手术将皮损完整切除,并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示表皮轻度增生,真皮内见多个囊腔样结构,周围纤维包绕,囊壁由两层细胞组成,囊内可见粉红色均质无定形物质,可见顶浆分泌(图2)。诊断:大汗腺汗囊瘤。患者创面愈合良好,随访6个月无复发。
图1 大汗腺汗囊瘤患者面部皮损
图2 大汗腺汗囊瘤患者皮损组织病理(HE染色)
大汗腺汗囊瘤常单发,典型皮损表现为针头至黄豆大囊性圆形半透明丘疹或结节, 无破溃及自觉症状[1]。好发于老年人[2],常见于眼周[3], 其次是鼻部、颊部,也可发生于耳部、头皮、包皮、外阴部、肩部、胸部、足等身体的其他部位[4,5]。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内囊状结构,囊壁上皮向腔内呈乳头状突起, 囊内含透明液体,囊壁通常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组成,有时则为双层,具有顶浆分泌[6]。本例患者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均符合大汗腺汗囊瘤特点。但其特殊之处在于皮损为多发。相邻部位2枚孤立的蜡黄色实质性丘疹易误诊为黄瘤病、皮脂腺增生或小汗腺汗囊瘤等。结节性黄瘤病与皮脂腺增生均好发于面部,临床表现为黄色或肤色的丘疹。前者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内有大量的泡沫细胞呈群或结节状排列嘱胶原束间,常见Touton多核巨细胞;而后者则为真皮内大量分化成熟的皮脂腺小叶增生伴有扩张的皮脂腺导管,小叶外周可有一层或多层生发细胞,中间为成熟的皮脂腺[7,8]。本病与小汗腺汗囊瘤在组织病理上鉴别较为困难。小汗腺汗囊瘤表现为真皮中一个或多个部分塌陷的单叶性囊肿组成,囊壁由两层立方上皮细胞组成,胞质嗜伊红,无肌上皮细胞和顶浆分泌;而大汗腺汗囊瘤囊腔衬以两层上皮细胞,外层是扁平有空泡的肌上皮细胞,内层是高柱状细胞,可见顶浆分泌[9]。
本病为良性病变,彻底治疗后很少复发[1]。治疗方法的选择除了需要考虑肿瘤的数量、大小外,还需要考虑肿瘤的发病部位。根据情况采取手术切除或激光治疗,也有注射肉毒毒素的成功治疗案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