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婳婳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从中国当代钢琴音乐创作的历史来看,可以把音乐和诗歌结合起来的钢琴曲作品数量并不多。在当代以古诗为创作源泉的钢琴曲中,汪立三创作的《梦天》以其特有的意境以及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汪立三个人钢琴曲创作的独特风格,获得了现代作曲家和演奏家们的大量关注。本文将从钢琴曲《梦天》的作品背景、乐曲结构、以及诗乐关系方面进行分析,更好地了解这首作品的内在独特性。
汪立三,中国当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1933年生于武汉,自幼热爱音乐,对京剧和曲艺的热爱受父亲汪正蜉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开始创作,195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1959年毕业后,汪立三在哈尔滨师范学院工作。1963年被调入哈尔滨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作曲、复调的教学工作;1965年入哈尔滨师范学院(即今日的哈尔滨师范大学)任教。2013年逝世于上海。汪立三虽为中国人,但其作品兼具民族性与多元性,积极借鉴吸收西方音乐元素。汪立三的早期作品受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影响,在作曲技法上基本延续了传统作曲技巧,与传统民间音乐保持联系。晚年,除了创作几首钢琴组曲外,他还投入了大量精力整理自己的作品。
汪立三所创作的作品,都带有中国传统音调,传统民间音乐和自身经历是他的创作来源。汪立三的音乐创作风格毫不只是中止在弹奏技巧与音响效果的极度完美连结,恰好汪立三又特别显露了他运用音乐旋律表现文学、书法等姐妹艺术的才能。汪立三十分看重绘画艺术以及文学艺术与音乐的相互交融,他所写的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标题音乐尤其具有审美性,他强调音乐内容与文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更侧重于音乐内容表达的抒情性以及个人的情感表达。比如《#F商:书法与琴韵》《东山魁夷画意》《梦天》等钢琴作品,尽管这些作品的选材取自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绘画以及文学艺术,但是都通过音乐表现了汪立三对于绘画、对于文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理解。从中国音乐创作来看,汪立三大胆使用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又让人欣赏了传统民间音乐的特有韵味。同一时期的当代中国钢琴创作,作曲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将东西方音乐文化融合以及广泛吸收和使用西方作曲技法理论,寻求新的音响组合。
钢琴曲《梦天》的标题,采用李贺诗《梦天》的古诗标题。《梦天》刻画的是诗人李贺感慨岁月无情,人生云谲波诡的一种心绪。诗文的译文为:“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彩,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鸢佩的仙娥。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的无常犹如急奔骏马。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它将诗人的梦境进行生动又细致的描绘,汪立三抓住了诗中“清冷”“玄幻”这两大诗中凸显的意境,将这两种意境恰到好处地展示在自己的音乐旋律里,用西方的作曲技法结合中国传统五声调式,将古诗的意境和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汪立三在1982年发表《梦天》时曾说到:“具有民族特色的音调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是可能存在的,当它渗透于十二音序列的种种组合中时,仍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1]
钢琴曲《梦天》为复三部曲式结构,该曲的结构为A+连接+B+A1。
首部A(第1-22小节)在原型O(谱例1)上展开,音乐缥缈又空灵,第1-8小节(谱例2)十二音序列原型O的依次出现,为乐曲拉开了序幕,将读者带入作曲家对诗人描述的幽静的夜晚的理解之中。作曲家采用幻想(Fantastico)的表情术语展开音乐,前四小节由左右手八度音程以及原型O中前四个音bE、bB、bA、F构成,强调了bA宫调,接下来右手持续以倚音进行旋律,原型O的最后一个音D音结束在第八小节右手旋律部分,开始进入到原型O的倒影(谱例3)序列形式。bA宫五声调式交错在十二音序列原型O的倒影中,构成纵向和声发展和横向旋律进行,既符合十二音序列写作规律又充满民族调式特征。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连接部(第23-24小节)两小节力度逐渐增强,节奏和首部比更加活跃,使用两个连续的6连音,推动乐曲发展进入到乐曲的中部。
中部B(第25-46小节)整个中部右手旋律都是以持续的6连音为主,从第30小节开始左手伴奏音型由柱式和弦转为持续的三连音,使得音乐旋律流动起来,音乐形象更加鲜明。中部右手不同音高的六连音分别以E、#C、D、A,bE、C、bD、bA,D、B、C、G,#C、#A、B、#F,C、A、bB、F,B、#G、A、E,A、#F、G、D这些组合进行六连音的进行,这些组合是原型O的9-12音的移位,显示出作曲家对十二音序列运用的娴熟。
再现部A1(第47-67小节)从情绪以及写作织体都回到了首部,力度从p-pp-ppp的力度变化,最后以右手单音八度单音和左手柱式和弦结束全曲,给人以虚无的感觉。
《梦天》这首诗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李贺所作,经过近千年的社会文化的变迁,仍然流传于世,这首诗经过时间的考验,文化的考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汪立三在1982年发表《梦天》时在曲后附上作者的话中曾说:“的确,李贺是中国诗史上一颗独放异彩的彗星,他那瑰奇的想象和务去陈言、力辟新境的精神是不同凡响的。拿这首《梦天》来说吧,你看他从太空俯瞰大地和海洋,那描绘多么有意思。”[2]受李贺诗的影响,诗中对天空的想象,对月宫的幻想,给汪立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汪立三也在自己的钢琴作品《梦天》中大胆地使用十二音序列这样的西方写作技法,对十二音序列的运用和对于玄幻意境的刻画都恰到好处。钢琴曲《梦天》开头第1-4小节(见谱例4)大量使用前倚音、大二度这样的不协和音程,丰富了旋律效果,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中第一句中的“寒”字意象。
谱例4
诗的第三句“变更千年如走马”增加了诗的神秘色彩,描写了诗人在月宫之上俯瞰,人间事物如同走马观花,千年的景物变换都在眼前重现的奇幻景象。前两句是对月宫的描述以及对月宫之中仙娥的想象,到了第三句,用简短的诗词,反映出李贺精神上的苦闷,对现实的失望,对梦境的幻想以达到对现实不满的解脱。汪立三在1982年发表这首曲子的时候,是他“劳动改造”结束的第三年,对李贺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意境产生共鸣,李贺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汪立三则是用音乐来提炼李贺诗中的精神世界,诗中前两句是小的夜空和月宫幻想,从第三句开始,变为对人间自由自在的想象,汪立三的《梦天》的乐曲旋律写作也是,汪立三在乐曲的中部,如第27-30小节(见谱例5)用右手持续的6连音以及原型O的移位,以及左手柱式和弦叙述性的句子,节奏型变快,旋律流动,“千年”“走马”,虚实之间体现了诗歌和音乐的意象统一。
谱例5
自远古时代起,音乐与诗歌就常常互为补充,比如春秋时期出现的《诗经》。用音乐来表达和扩充诗歌想要表达的内容,音乐本身就带有想象性,音乐无法像戏剧那样,对日常生活一些事物和话语进行照搬,音乐本来就需要作曲家对生活、对个人理想和精神的表达进行想象提炼和加工,以旋律的方式表达具体的艺术形象。汪立三对李贺的诗的内容进行情感上的体会,再以音符旋律的再创造,描绘出夜空、月宫以及世间变换的奇特景象这样的音乐形象,以唤起听众、演奏家对《梦天》这首诗新的理解与感悟。钢琴曲《梦天》是对诗《梦天》内容以及审美观念的发展,同时,吸收了西方的优秀音乐成果——十二音序列,和我国传统音乐调式五声调式结合,不止局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同西方文化艺术进行了交流借鉴,在钢琴曲的技法和旋律线条上进行了创新,增加了艺术表现力,更符合时代需求。
汪立三创作《梦天》的那个时代,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经济文化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多,现代钢琴曲对古诗内容的再演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国传统五声调式同十二音序列在乐曲中的融合,钢琴曲《梦天》是对诗《梦天》在新时代的超越与发展,顺应了当时时代对于西方音乐写作技法运用在中国音乐创作的潮流,乐曲表现出强烈的民族风格,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又是对西方音乐文化的新探索。
李贺被后人称为“诗鬼”,因为他的诗词风格怪诞诡谲,充满了李贺的奇异幻想,这一点,和汪立三的钢琴曲创作不谋而合。汪立三的钢琴作品中,经常大量使用大二度、大七度等这种不协和音程和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从钢琴曲题材的选择抑或是写作技法与织体运用,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诗《梦天》以文字来表达内容和情感,主导了钢琴曲《梦天》创作时想表现的内容,但是选择什么方式来表现诗内容,是汪立三个人审美以及个人创作风格决定的,汪立三选择了用十二音序列和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相结合的方式适应诗中想表达的意境。而且钢琴曲《梦天》并不依附于诗《梦天》进行表现,因为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汪立三创作的这首钢琴曲拥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梦天》这首钢琴曲做到了共同表现新旧中国优秀文化和中西音乐文化融合与交流这件事。
汪立三在1982年发表《梦天》时在乐曲后附作者的话曾说:“在技法上,此曲借鉴了十二音体系,这是因为我感到习用的调性音乐难以写出李贺诗所具有的特异气质,而且李贺那种刻意雕镂的创作态度与十二音体系审音之严也有相近之处,因此就作了这个尝试。”[3]在不同的时代,因为李贺《梦天》所具有的内在活力,诗词内容形象地表达了夜空、月宫以及世间事物变化交替的幻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逃离,汪立三对李贺的诗中内容以及意境产生了共鸣,对李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当时李贺所处的社会环境,李贺诗《梦天》对于汪立三钢琴曲《梦天》具有审美认识的功能。李贺诗词内容的新奇,同汪立三的钢琴创作风格相呼应,也与这首钢琴曲《梦天》音乐风格相呼应,汪立三对于李贺诗《梦天》在音乐上面的再创造,对于该诗中清冷月宫,奇幻景象的音乐旋律创作与补充,通过汪立三对李贺诗的想象联想与自己的音乐创作相结合,积极进行了审美活动的再创造,丰富了诗词内容的艺术形象,使得其诗中意境更加生动。将有限的诗词的文字语言发展成新的民族文化,展示了李贺诗《梦天》新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李贺诗《梦天》同钢琴曲《梦天》具有再现与表现的关系,有着内在有机联系,以创作为基础,表现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通过对诗的理解完成乐的审美需要。
汪立三《梦天》钢琴作品,在创作上,以中国传统五声调式音阶为基础,选取了西方十二音技法,促使了情节、形象的变化,序列音的纵向排列体现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五声性特点的和弦构成,是一首体现了中国传统民族音调的钢琴作品。
作品的创作来源于唐代诗人对梦境的描述以及站在梦境中对现实的批判,无论是从旋律还是和声中都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魅力。而创作技法又与西方作曲理论有着很好的融合运用,旋律在音乐的发展中慢慢丰富起来。音乐音响作用与人们听觉以后,人们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并产生种种联想,强化自己的音乐感受,适应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在新时代也能获得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