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1-01-27 12:28:57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中共扬州市委党校225009
大众文艺 2020年1期
关键词:萨提亚心理健康大学生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中共扬州市委党校 225009)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自觉地力求自己乐观、开朗、利他、合作、正义、专注。然而,面对来自学业、人际、情感、生涯等多方面诱因,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堪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的说教方式,很难透过表象去发现学生内心深处的期待、渴望与感受。萨提亚治疗模式专注心灵体验过程,注重人的价值和人格的发展。将这一模式引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健康的信念,学会整合个体内部资源和力量,在提升大学生维护自身健康的自主意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自助能力。

一、萨提亚治疗模式的基本理念

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萨提亚治疗模式,其治疗的终极目标是使人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个人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因此,该模式不只求“症状”消除,而是将重心放在提高个人自尊心、改善沟通和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

1.萨提亚模式的家庭系统。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模式和其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影响不仅在个人的生活中长期、深远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还将影响到家庭子女的一生幸福。因此,在家庭治疗中,应该充分考虑自己、他人与环境这三个要素。基于此,萨提亚认为,个体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大致可分为指责型、打岔型、超理智型、讨好型、一致型等五种沟通模式。其中一致型是比较理想健康的模式,而其他四种模式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不足。

2.萨提亚模式的冰山理论。“自我”就像一座水面上的冰山,个体及家庭“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的,只是露出水面的部分,更大部分的山体则潜伏在水面之下,暗潮涌动,犹如人的内在世界,不为人所见且长期被我们隐藏压抑,包括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等六个层次。人们在经历事情的时候,在不同的层次上同时有着不同的体验,冰山的神秘面纱一旦揭开,我们就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3.萨提亚模式的助人目标。萨提亚模式旨在帮助每个人发掘出更高的、真正的自我,通过价值的自我肯定自觉提升,放下心灵的重担,从而获得发自内心深处的生命能量与呐喊,塑造充实丰盈的人生。作为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积极正向的治疗模式,它指点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有着独特的成长脉络,无论旧有的成长模式会带来什么样的经历与感受,都值得尊敬和赞美。使我们认识到,个人首先要学会接纳自己、关爱自己,然后才能带着正面的积极的力量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

4、萨提亚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萨提亚模式传播和发展的关于个人内在和谐、家庭和睦、世界和平的愿景,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思想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我们所提倡的和谐,文明,不仅是一个宏观的构想,更是从家庭中的基本关系开始。将萨提亚治疗理念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能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思想资源及各种启示。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高校学生心理的问题表象与实质现状。目前从主流上看,大学生心理,是积极的、健康的,然而实际上,“踩着铃声进课堂,宿舍里面不声响,互联网上说衷肠。”则真实地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表面风平浪静,内心却充斥着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渴求与压抑的多重矛盾。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自杀等极端行为的主因。究其根本,社会竞争加剧、价值多元、家长过度保护、应试教育……是大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抗挫能力缺乏等问题关键原因。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过于单一。总体看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进步与成效明显,但在课程建设体系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其最终需要解决的是价值判断与人格成长的问题,因此,要通过课程建设,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群、成败得失,培育他们自爱自重、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或寻求外界有效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情况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3.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匮乏。根据《纲要》要求,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应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且素质良好。然而,目前高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构成一般以院系专职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主,且专业结构多样。与规定要求相去甚远。并且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即使心理学专业的老师,若只懂理论而缺乏实践阅历,也不具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的资质。辅导员和副书记虽然学生工作经验丰富,却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用辅导技术,工作实践中,容易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二者等同混淆,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倾听者或说教者的角色。

三、运用萨提亚治疗模式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1.强化家校育人合力、提升自我觉察能力。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很多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对个人生活的不满足和感受到的困扰、困惑、压力乃至采取极端行为,几乎都是源于童年时期在家庭中所受的影响和限制。从家庭系统角度来强化家校育人合力,可以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理性的教育观念,认识和厘清家庭关系模式对学生成长历程造成的影响,以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帮助学生物质、精神的共同成长。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暴露的种种问题应给于充分地肯定、支持和理解,营造出一个无条件尊重和接纳的心理支持氛围。对学生问题解决的教育引导不是聚焦于某件事或者具体的问题上,而应该专注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专注于思想和行为的改变。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团体辅导帮助学生发现和觉察自己已经努力做到的部分,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不能改变外部环境和过去情境的情况下,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去改变自身的内心世界,懂得如何去不断调节和完善自我。“不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自觉维护心理健康的自主意识和自助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注重方式方法创新、提高深度辅导能力。深度辅导能力,就是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谈话后深入学生内心并达成改变共识的能力。学生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往往是带着问题和困惑而来,希望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或者解决办法。由于师资队伍专业化能力的限制,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大都从其外在行为表现上去回应,不能够体验到其内心真正的感受、诉求和期待。萨提亚“冰山”理论是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一个很好的窗口,也是提高师生深度沟通效果、建立起真正的关心与被关心的双边联结的良好阶梯。通过对行为、应对、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等七个层次,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剥丝抽茧地深入学生内心,可以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觉察,看到不良行为背后一直重复且无效的行为,真正去了解和理解学生在压力下的应对方式。如此,才能取得育人育心的效果,也才能顺利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转化,达到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

3.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提升学生个体潜能。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萨提亚认为,人的存在是一个奇迹,每个人都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可以发生内在的改变,并且不断地成长。萨提亚治疗模式正是提升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意义,最终达到身心一致性的目标。

根据萨提亚模式,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大学生身心中健康且可能改变的部分,那才是可以挖掘利用的教育基点与主体资源。每个人都拥有身体、情感、心灵上的使命力量,个体潜能不是我们是否拥有它,而在于如何去挖掘它并实现之。身心健全的人的生活目标,不在于超越别人,而在于我们自己心中,正是这种积极取向的目标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形成心理保健意识,自助进行自我矫治,用自己的能力去点亮个体的成长蜡烛。

猜你喜欢
萨提亚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萨提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人物分析
北方文学(2018年35期)2018-01-18 09:57:44
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对生命化写作教学的启示
萨提亚家庭治疗对处理人际关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