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G发展背景下的江淮地区民艺发展研究*

2021-01-27 11:54马丽丽
大众文艺 2020年16期
关键词:民艺数字化资源

马丽丽 吴 俊

(1.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 224000;2盐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江苏盐城 224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发展,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变革。”[1]在江淮地区民艺发展研究中,应具有前瞻性,需要用发展的思维认识到5G的来临对江淮地区民艺的保护、传承、生产、消费、发展等产生的作用及影响。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5G时代的到来,所展现出来的规模及深度对江淮地区民艺的影响目前虽有初现,但对江淮地区民艺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发展目标变得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新媒体、新技术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民艺资源的生产、传播、消费,形成以“数字民艺”为核心的发展研究目标,成为江淮地区民艺发展研究新的思路及方向。

一、相关研究及现状

5G时代数字化浪潮的到来,为江淮地区民艺保护与传承、研究与开发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目前,民艺研究正处于多学科跨界融合研究的时代,相关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与此相关的学术研究正逐步成为众多研究者的焦点,从目前可查到的文献来看,相关研究成果乏善可陈,论文及文献资料都比较少,其主要方向集中在以下几方面:5G时代的智能网络文化及数字文化产业的应用;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进行探索;从5G智能时代视角研究文化产业及商业模式创新;从5G时代的智能网络文化及数字文化产业的应用等;以及网络等数字媒体所刊发得文化产业与5G相融合的众多报道。总之,5G与文化产业的研究呈现出跨界融合的新态势。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挖掘和传承江淮地区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用江淮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更好地支撑江淮地区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大建设。

二、5G发展背景下的江淮地区民艺发展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一)5G发展背景下的江淮地区民艺发展研究的内容

5G时代数字化浪潮的到来,为江淮地区民艺保护与传承、研究与开发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在5G智能时代视角下,研究江淮地区民艺具有研究的时代性和前瞻性,抓住机遇,推进江淮地区民艺研究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促进传统民艺文化遗产在数字化时代的“重生”,为江淮地区地方文化发展提供新的发展途径、为江淮地区各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创造新的增长动能,为江淮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以下的工作完善其研究内容:

1.对江淮地区民艺资源的定量调查。节选江淮地区民艺最具有代表性项目为考察对象江淮地区的蓝印、虎头鞋、剪纸等传统民艺进行资料的采集与储存。

2.对江淮地区民艺资源的广泛采集,通过建立统一的江淮地区“乡村影像记录、乡村记忆工程”数字化社交平台[2],结合各地方文化单位组织,发动村民、大学生、乡村工作者,将江淮地区众多的民艺作品、原生态工艺手法等通过手机记录上传发布的方式,广泛收集江淮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民艺资源。

3.对江淮地区民艺资源进行梳理,协同旅游产业打造民艺项目旅游品牌。以江淮地区各地方文旅局的旅游发展规划为导向,结合各地方旅游景区的特色,融合江淮地区民艺的特点,精选出适合发展旅游特色的民艺项目,进行商业化的包装与推广,并与各旅游平台建立合作,打造民艺资源项目旅游品牌。

4.5G时代背景下江淮地区民艺推广。通过多种渠道与网络平台建立江淮地区民艺推广机制,打造江淮地区民艺数字化“三平台”:以收集江淮地区民艺数字化资源的信息化专业平台;以展示江淮地区民艺为专题的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以自媒体方式发布的江淮地区民艺专题的抖音、快手视频媒体社交平台。

(二)5G发展背景下的江淮地区民艺发展研究的意义

1.5G发展背景下的江淮地区民艺发展研究理论意义

5G作为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必将引发各行各业颠覆性的革命,对于传统的地区民艺研究必将带来全新的挑战与机遇。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挖掘和传承江淮地区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用江淮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更好地支撑江淮地区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大建设。在5G时代开启的背景下,探讨运用前沿新技术来解析江淮地区地方民艺研究的新思路,利用前沿新思维探讨江淮地区地方民艺研究的新路径。通过推进江淮地区民艺研究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讲好5G时代下的江淮地区故事,深入研究阐释江淮地区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深刻阐明其中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在5G时代背景研究江淮地区民艺具有研究的前瞻性,为江淮地区民艺创新性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2.5G发展背景下的江淮地区民艺发展研究实际意义

5G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必然引发终端数字信息的爆发式增长,通过对江淮地区民艺资源进行数字化记录,建立江淮地区民艺资源数据库,建立传统民艺传承体系,实现对江淮地区民艺数字化存储、监控、预警,对散落于民间的民艺资源具备了强大的资源采集功能,使之成为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在对江淮地区民艺资源进行数字化挖掘过程中,实现5G时代背景下的资源共享与整合,将极大地有助于活态化传承与保护。通过发展江淮地区旅游业带动民艺资源的发展,协同江淮地区各地方旅游的发展思路,挖掘江淮地区民艺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丰富江淮地区旅游大背景下民艺及相关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将江淮地区民艺推向现代化的发展之道,为公众所认识、消费、欣赏,构建新的产学研道路,并将借力互联网发展助推江淮地区民艺转型。将激发江淮地区民艺研究在5G时代背景下的创新研究之路。

三、5G发展背景下的江淮地区民艺发展研究对策与建议

(一)5G发展背景下的江淮地区民艺发展研究对策

目前的江淮地区民艺研究基本仍然停留在对传统的保护,而在资源数字化方面,呈现在传媒中的资源要素都是从当地文化空间中抽离出来的文化样式,具有碎片化、单一化的文化特征(民艺保护与传承工作,大多局限于保护传承人、作品、文化形式等方面),其田野工作也多围绕这些内容而展开。这种相对单一的内容研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田野工作和研究内容的深入。鉴此,我们将江淮地区民艺研究方式拓展到5G时代背景下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两个方面,并通过进一步细化挖掘资源、发动群众、全民参与的方式,构建起从政府到民间、从企业到个人、从专家到普通民众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新的内容研究创新。

5G时代背景下的技术创新不断,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江淮地区民艺研究的方式开辟了新的途径,实时的资源采集已经不局限于研究者的田野工作,全民化的参与方式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通过与各地方文化部门的实时协同与参与,通过在5G新技术背景下的数字化平台策略,构建起基于新技术创新下的江淮地区民艺研究新方式。

(二)5G发展背景下的江淮地区民艺发展研究建议

在全面系统地回顾和梳理江淮地区民艺资源分布情况及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精确处理好内容研究和调查采集的关系,运用文化人类学、艺术学、考古学、民艺学和现代传播与传媒、计算机数字化辅助手段等交叉学科进行综合研究。

将江淮地区民艺研究方式拓展到5G时代背景下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两个方面,从文化人类学、民艺学、信息学等学科视野对江淮地区民艺的进行现状分析同时,在已有国家标准规范基础上,探索并形成信息资源的数据标准及展现江淮地区民艺的标准规范,为江淮地区民艺的数字化标准工作进行有益的实践。

立足于典型性和濒危性的江淮地区民艺资源的调查和研究,遵循坚持弘扬民族文化,保持独创性、原生性、可持续性原则,突出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相融通。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3]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为指导思想,立足江淮地区,以江淮地区民艺发展的现状为实际,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大潮中,“实现民族文化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转型为网络消费文化产业,适应消费升级,让文化产业全面融入互联网,让文化产业跑在数据上”[4],以“数字民艺”为研究核心,将成为江淮地区民艺发展研究新的思路及方向,通过探索5G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江淮地区民艺发展研究开创出一条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创新道路。

猜你喜欢
民艺数字化资源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我给资源分分类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爱民艺的小集市开张啦!
我们为什么关注民艺??
民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