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10055)
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过程中,城市建筑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基础。但是在建筑外在形态发生巨大变革的同时,也使得城市文化建设偏离方向、失去应有的内涵。将城市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融入到城市发展中,基于哲学角度进行城市设计,突出城市文化主题、彰显城市精神、创新城市文化管理、塑造鲜明的城市形象,是未来城市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物质与精神的作用与反作用哲学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的根基,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哲学理论。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主要载体,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空间实体,更是城市居民创造精神文化的基本场所。只有在不同种类建筑建设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为城市整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建筑是城市文化的时代演绎,城市品格和特色的显现,是来自于城市历史发展的沉淀,又受到时代发展因素的影响。物质基础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哲学根据,是城市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建筑发展是城市文化彰显的载体,同时其发展程度也决定了城市文化发展的高度,在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此才形成完整的城市有机体。在世界范围城市发展历程中,城市建筑是城市历史存在的基本展现形式,也是城市文化高度的体现。古罗马、古希腊、北京、西安、南京等著名城市,不仅体现了古代城市建设的智慧,同时也为现代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在现代城市建筑发展过程中,也出现片面追求建筑外在形式,忽略城市文化发展内涵要求,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大肆改造和拆建的行为,这不仅使得城市居民失去了文化传承的依据,而且降低了城市文化的整体高度,限制了城市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
文化与精神是一对相互影响又相互融合的概念,城市文化就其本质上而言,属于精神文化的重要形式。在人类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数千年历史中,世界各地、不同历史时代的人群创造了不同类型的城市文化。这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社会能够延续的重要基础,是现代文明得以发展的重要根基。这些历史文化因素对现代城市文化发展起到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城市文化的发展不仅在内在体系上促进了自身的完善,还依托城市发展所具有的包容性和吸引力,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快速发展。
城市文化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这也是哲学基本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形式之一1。在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时代变革背景下,城市发展要想得以进一步提升,必须充分发挥城市文化的驱动作用。但是由于传统发展思维模式的影响,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还是城市发展的基本驱动力量,文化在城市发展中所能够起到的驱动作用难以得到体现。这不仅造成城市发展本身出现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生产和发展的基本要求,而且造成城市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渐丧失。要提升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必须改变传统城市建设和发展理念,多途径探索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的路径,促进城市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创建更多富有文化创意的设施和产品,从而将城市发展模式由生产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
城市文化主题决定的城市文化建设的方向,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不同的社会人群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多种不同的贡献,满足这些群体的文化需要,是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主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是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体,是社会进程得以发展的基本力量。在我国目前的城市建设发展中,不同人群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文化建设的反作用方面,与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巨大差距。一方面来说,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没有能够建立,公共文化资源总量不足、下沉不够彻底,基层居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严重欠缺。另一方面来说,城市文化资源的创造与居民群体的实际需求之间发生较大偏差,无法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文化建设理念,全方位改革现有城市文化建设机制,重点突出城市文化主题,为城市文化的健康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城市文化精神是城市地域性特征的重要体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群体性气质和价值追求的基本体现。相对于城市文化建设而言,精神层面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这也是城市文化能够在城市发展中起到驱动作用的基本动力2。城市文化精神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既包括城市发展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又包括人类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所依赖的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虽然我国大多数城市发展过程中,都尝试在多渠道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精神,但是就整体上来说,这些内容并没有能够深度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更不用说在与现代文化进行交融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彰显城市文化精神,必须站在哲学与历史的高度,审视城市文化精神的深度内涵,创新具有地域性和传承意义的城市文化精神。
创新城市文化管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在城市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文化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入。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依赖现有基础力量开展文化建设和综合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能够积极探索城市文化管理的长效机制,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随意性强、责任不够明确、执法基础不够完善、管理不够全面等方面的欠缺3。在借助信息和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对文化建设中隐性问题的挖掘力度,拓展城市文化管理空间,全面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朝着健康、基层、文明等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创作过程中具有的富集优势,全面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在满足不同城市居民群体文化消费的基础上,深度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促进城市健身水平全面提升。
站在哲学角度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建设水平,必须将城市文化形象建设作为建设的目标指引,城市文化建设水平不仅对城市内在发展会产生反作用,而且还会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文化建设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在这种情形下,必须依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产业特征和各种景观元素,将各种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从城市建设的根本出发,将文化形象构建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以此才能够创造出真正体现城市文化形象的城市文化4。
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基本指导,城市文化建设必须要以哲学思维为指导。在时代发展和城市建设多元化的双重作用下,城市文化建设必然朝着更高方向发展。认识并充分发挥哲学思维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将哲学思维应用于城市建设技术应用的各个层面,是我国城市文化建设水平提升的必由之路。
注释:
1.李享. 当代中国城市文化发展问题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8.
2.任政.反省与自觉: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哲学审视[J].文化软实力,2016,1(03):78-82.
3.杜玉梅.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城市文化发展[J].中国文化论衡,2016(01):231-237.
4.王爽.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的技术解读[D].沈阳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