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天娥 房 顺 (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223001)
我国是个水运大国,内河航运至今不衰主要归功于内河水系的纵横以及悠久的水运史和历史上优秀的造船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经历了造船材料的演变,但其制造技术和设计一直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历史悠久,地域性的文化生活丰富多样,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文化象征。通过历史上的船民俗去探究曾经的运河古船设计和制造,对于古代造物文明的研究极具意义。
江苏是历史上文化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沿长江而下的湖北、湖南漕船在此北上,沿运河而上的浙江的货船、商船、漕船也在此经停。历代文人习惯于用诗书画作来表达所见所感,风景画或人物画中山、水、渔、樵、船、木、桥等都是常见的事物,或反映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或反映渔樵问答的生活,而船的造型千姿百态,不一而论,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和造型、色彩、图案,不乏记录,却难以捉摸。不妨我们借鉴江苏的民俗文化加以理解和认识,或可拨开迷云。
江苏有悠久的造船史,历史上民间造船业在江南也很发达和成熟,有很多民间私人的造船厂主要制造渔船和货船,而且品种繁多。仅渔船就有鱼秧船、六桅船(又称“七扇头”)、放鸟船(又称鸬鹚船)、旋网船、张网船等。淡水渔船多为头方底平、船身浅而宽,稳度大,速度快。江苏古代渔船主要航行于太湖、洪泽湖等淡水湖,由于江苏处于漕运的重要交通枢纽,漕运任务繁重,渔船、货船等也经常被运河航运征用。
在古代民俗中祈福文化经常贯穿于造物过程的始终,江苏也不例外。例如民间开始造船时,船主除举行祈神求吉外,还要办酒招待全体水木匠(即船木匠)和贺客。造船时,要讲吉利话,也叫“彩话”。小船逢双日开工就行,大船要向造房子那样请阴阳风水先生。不仅看黄道吉日,还要看全家人的命相与日子不相冲才能开工。因此,可以说“求吉”和“风水”是典型的趋吉避凶思想或者说是江苏乃至全中国祈福民俗的原则的体现。
“开工酒”又叫“铺置酒”,由于船体的弧形构造,造成水木匠与旱木匠工艺的不同,但造船犹如造房子,也是从地基开始,船底即是船的地基,排列船底是开工后的第一道工序,船底的木板数必须逢单,但又要避开七。例如,有的古籍记载货运类船头方向的底板要横向十三块,船底头朝水方向,铺好后。木匠要洗刷一次,从造船木料上截下木头,用红纸包着放在船头,作为供奉的偶像,摆上供奉,并烧香放鞭炮,船主磕头祈祷当方土地和张鲁二班先师保佑造船顺利。船底合缝口,在船底中弹一竖线,叫“定圆”。这线要木匠和主家或主家的长子弹线。渔民习俗船的继承权是长子,其他弟兄无份,谁弹定圆线,将来船归谁,所以又叫“定星(心)”,定圆要在辰时进行,预示船如龙,航行顺利。无形之中对船的期望与对子孙后代的期望结合在一起,同时,无形当中船体的用材宽度也被底板的数量限制。
拼上船底装上大梁后,同时进行船舷和前后挡浪板的装钉,船底中线与前挡板的相交处为“龙口”。整个船体造好捻缝上油时在龙口处放一个“太平通宝”或。乾隆通宝”铜钱,再以麻丝油灰严封叫闭龙口。闭龙口要天蒙蒙亮时进行,龙口前设香案,木匠向主家拿百钱。中午或晚上办酒席款待水木匠。这一风俗在一些出土的沉船中经常得到验证,例如,1956年4月,山东省梁山县出土的明初漕运木帆船,随船出土文物200余件中就包括铜钱4枚,其中“洪武通宝”2枚(1枚背有“浙”字),“大观通宝”1枚,另一枚字迹不清。在其他的沉船出土时也或多或少有铜钱出土,可见,铜钱与船体结构设计有关,代表的是财富和运气。同时龙口也是船体结构上的重要之处。
部分湖里的渔民至今还保留着以舱为家的传统,对于封建社会来说大部分渔民更是船在哪,家就在哪。这些船和船上生活的渔民被人们称为“连家船”,全家人都在船上,祖祖辈辈,饲养的家畜、鸭都在船上。所以连家船如同岸上的房屋一样,船体包括卧室、厨房、堂屋等空间。船上平常吃饭,男女不同席,而且长幼尊卑分明,冬天锅灶处为上,长辈蹲在近灶处。夏季在舱外吃饭。出舵杆为准,左边为上,大船前舱板,以大桅为上,面向船头。历史上明清时期,由于漕运的需求,水手旗丁经年累月生活在船上,因此,经常把家属带在船上,因此,货船也有与连家船类似的空间构造和习俗,厨房处于船尾。
近海渔船由于海上气候条件更加恶劣,所以船的设计与制造更加严谨,而且增加了对龙的图腾崇拜,在开工彩头和“开工酒”方面与淡水渔船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与淡水渔船不同,沿海渔船是将银质小龙放在龙口上,封闭在木缝里,闭龙口时主家烧香磕头、放鞭炮、烧纸马利市。木匠在闭龙口时说吉利话。主家办丰盛宴席款待全体木工。船底船帮即将造就,要在两边船帮鼓得最突出的地方。各装上一根贯通首尾、份量最大、质量最好的肋木,叫“大肋”。它是船的载重吃水标志,又是经受风浪和外力撞击磨擦最多的地方。
整个船体结构完成时安装船头挡浪板上的一块横木,俗叫“金头”,木料多为榆或槐,禁用桑、杂木。金头上雕一对龙眼,龙眼上侧钉一铁钉,俗称“元宝钉”,钉上挂一束红绿布条,俗叫“彩子”。龙眼涂成白眸黑睛,开光要取打啼的活公鸡的冠血,点于眼的正中央(被点血的公鸡不能杀,放在船后梢饲养。杀开光公鸡要等在海上捕取第一网鱼并祭龙王、敬天后之后才能吃)。上金头时主人烧香破头,敲锣鼓、故鞭炮。开光结束,木匠师傅一边用斧头在船头两边各敲三下,一边说彩话。渔民相信金头龙眼能在海上招财进宝、避邪驱恶。也有学者称龙眼向下看是渔船,意思是看着海里的鱼。龙眼向前看是商船的特征,这个龙眼也是海船与河船侧面装饰上的重要区别。若龙眼被风浪打褪色或磨平轮廓,那就失去了灵性,一定要更新染上鲜颜色。这叫“开光”。第二次开光可以不用公鸡冠血,只以银珠替代,但仍要选吉日。金斗损坏,则以楠木重雕一块龙眼金斗换上。一般渔船在每年春季出海前都要开光或换金斗,才显得有灵气。
风信子是桅帆上的彩旗,不同情况,不同船型都有不同的颜色和图案。江苏民俗中,在每年春节前,三十晚上船户家家忙于打扮船以迎新年,讲究在日落前打扮完毕。在大桅杆顶端扯上新制的红色顺风旗,上有各种形态的公鸡(凤凰)、鲤鱼图案,俗叫“风信子”。船身不同部位贴不同的春联,大红纸春联。
虽然海渔船不能像连家船那样常年在水上,但远洋出海时间长,也不可避免要在船上吃住,因此,必要的生活设施和食品、淡水还是要储备的。船的尾舱叫伙舱,是厨灶所在及食物、饮用水、柴草存放处。一切食物、柴草、油盐酱醋统称“伙舱”,或说具体名字,忌说“粮食”。生活所需物品均由岸上带去。在船上一切残汤剩水,包括洗锅水不能倒进海中,要聚在缸中,带回陆地倒掉。船到岸添水加食品要说“添伙舱”。
在江苏民俗中,船主造海船的同时,需要制一只与海船一样的模型,陈列于天后宫或龙王庙、关帝庙。意思是向神祷告,保佑自己的船平安。由于这个民俗的存在才有了现在的船模非物质文化遗产。船模匠成为古代一种固定的职业,历代的船模匠将古船的装饰设计和造型、结构甚至是历史上的船名、船号不断地积累和传承下来。
出海远洋是辛苦活,而且生死未难料,所以最重要的是安全,海船的设计更加精密,信仰和忌讳也更多。海船上有四件称“太平”的物件:船头最大的铁锚叫太平锚,平时不准动,只有风大浪高处于危险时抛下太平锚听天由命。船后有一个很大的竹编漏水大篮,叫“太平篮”,平时不能触动,只有在狂风恶浪中船上已抛了太平锚,断了桅杆,实行保船措施,才把太平篮放在船后水中拦水,任船漂流。因此,太平篮对船体结构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仓里有一大而镑利的斧头叫“太平斧”,平时不能触动,连斧头也不能叫,要称“快家伙”,在危急关头用它剁断太平锚缆,砍断桅杆。船中有一个不大的仓,叫“太平仓”,专装落水尸体。这四件不但不能乱动,也不能说错话。假如有人无意从锚杆跨过,或说错了话,船老大要到锚前烧香祷告。据明代古籍记载漕运的大型海运货船例如沙船上也设有太平篮。
民俗从古至今记录了大众地域性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传统,既有地域的限制又在民间,尤其是劳动人民中广泛流传,而古船的设计也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智慧,一方面来自于人们的信仰,一般情况下其技术处理与结构安排是多年来的水木匠智慧结晶,而装饰性设计却与古代先民的图腾信仰密不可分。而从江苏民俗的内容来看,人们的信仰不仅决定了船的装饰性设计,而且也直接影响了船板的数量,进而影响船的结构设计和船上的空间构造,例如,渔民相信金头龙眼能在海上招财进宝、避邪驱恶。在民俗学上是一种动物崇拜,但同时也决定了海渔船威武的龙眼装饰的色彩和内容,而风信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和结果。而连家船这种至今都可以见到的民俗现象,从民俗的角度印证了古船的空间构成的缘起,可见在江苏古船的制造过程中民俗文化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古船民俗以生动的视角向世人展示了古代渔船上普通渔民的生活状况,表现了民俗文化在古代人生活中的影响力。这些传承下来的传统民俗成为江苏人生生不息的文化源泉之一,也让我们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渔船的结构与设计以及这些设计的起源和目的,民俗文化是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古代造船技艺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