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电影《四月物语》的主人公榆野卯月是一名北海道出身的高中毕业生,成绩不出众但为了暗恋已久的山崎前辈而努力学习,考取了山崎学长所在的东京武藏野大学,在樱花盛开的4月踏上了开往东京的列车。榆野卯月得知山崎在武藏野书店打工,几经波折终于得偿所愿偶遇到山崎学长。影片情节看似不及好莱坞电影跌宕起伏,却宛如一首抒情歌在悠扬的旋律中轻轻流淌,又恰似春日暖阳,温和却不张扬。岩井俊二导演通过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叙事语言、对白和人物造型等电影艺术表现手法,把电车、飞雪般飘零的樱花、书店、自行车、校服等日本元素与主人公榆野卯月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将日本式的审美哲学展现给观众。
电影艺术建筑在一个稳定的四边形端点上,分别是:时间、空间、视觉、听觉;电影艺术便是在相对的时空结构中以视听语言建立起来的叙事体连续体[1]。岩井俊二在影片中巧妙运用时间、空间的转换演绎了视觉听觉之美。四月的日本少不了樱花的点缀,樱花是影片的重要景致之一,时长67分的电影,导演不惜用8分钟来展现樱花之美,可谓匠心独具。榆野卯月到达东京,独自将行李搬到公寓后,镜头徐徐切换到窗外。在舒缓的钢琴曲环绕下,风吹落樱的唯美画面持续8分钟之久。清风徐徐、落英缤纷的窄窄街道上,时而有几个背着书包穿着校服的小学生奔跑前行,一派平静祥和。路边等客的出租车司机,认真地用掸子掸去玻璃上的花瓣,远处一辆搬家卡车徐徐开来,向出租车司机问路,主人公榆野卯月出场。从司机的回答可知卯月新家在樱丘,美名应景,而且美得刚刚好。这时出租车的乘客出现了,穿着日式传统婚服“白无垢”的新娘,许是为了不让樱花花瓣弄乱发型,在众人雨伞呵护下慢慢上了车。搬家公司车牌显示来自北海道,想必他们也被异乡的美景所吸引,不断探出头往后看,一路还不时有孩童嬉笑经过,8分钟唯美浪漫的画面以卯月站在公寓楼下轻轻抖落樱花花瓣告一段落。电影中的时空是一种相对概念,电影的空间通过时间来呈现,而时间却是通过空间而获得。岩井俊二导演用时8分,借路人的视角展示了日式风景之美,也间接介绍了卯月生活的新环境。毋庸置疑,樱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花期两周左右,在绚烂盛开后毫无留恋地凋谢,唯有地面厚厚的花瓣能证明,它曾毫无保留地装点过这个世界。飘落的粉色樱花既衬托了卯月的暗恋,也隐喻出她来到新环境中的丝丝不安和对未来的期待。
音乐、音响都属于电影的听觉语言,岩井俊二导演在《四月物语》中使用9首钢琴伴奏曲作为背景音乐,旋律或急或徐,或欢快或伤感,在烘托剧情的同时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听觉盛宴。9首钢琴曲分别是《四月的前奏》《新的生活》《武藏野》《休息日之歌》《自行车》《决斗的主题》《四月的钢琴》《垂钓的田野》《春的温度》[2]。在这部台词不多、情节跳跃的影片中,钢琴伴奏对于塑造人物内心世界、丰满人物形象、推进剧情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巧妙地衔接了影片中各个松散片段。卯月乘坐的列车缓缓开动时,悠扬舒缓的钢琴伴奏环绕在耳际,把观众从北海道车站带入了春光明媚、樱花飘落的东京,美丽的琴声与东京的街景相互交融,音乐代替语言描绘出了卯月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当卯月骑上自行车穿越东京的大街小巷,寻找山崎前辈打工的武藏野堂书店时,钢琴曲的节奏变得明媚欢快起来,卯月没有一句台词,却通过一连串轻快的音符将她内心的激动、欣喜和期待如实展现。影片尾声,大雨中卯月接过山崎学长的雨伞这一幕给人印象颇为深刻,也是整部电影的高潮,明快有力的钢琴伴奏,一扫雨天的阴霾,空气中多了些欢喜和雀跃,让人忍不住嘴角上扬,这恰是此时卯月内心的真实写照。虽没向山崎学长表白,但与自己暗恋许久学长相认,这于卯月来说已足够令她激动不已、欣喜若狂。此外,无论卯月在大学社团的钓鱼练习,还是对北海道高中生活的回忆,导演都加入了钢琴伴奏来诠释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通过这些风格迥异的钢琴曲,很好地营造出了人物对话所不能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好意境。
岩井俊二导演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总能棋高一着给人惊喜,好似曲径通幽的日本庭院,在不经意的角落总有美景等待,这种突如其来的景致转换让人猝不及防却又惊喜连连。《四月物语》的汉语意思为“四月的故事”,但影片没有刻意去讲述一个连贯的故事,而是采用片段式、跳跃式的叙事方式,将零散的、断续的故事情节串联,时而穿插卯月高中的回忆,将分散的信息编织到叙事主线上。或许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美好故事,抑或有人认为故事并不完整。正是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叙事方式,恰如其分地勾勒出卯月和山崎学长之间若即若离的情感,与电影的主题十分契合[3]。车站的离愁别绪,初到东京的新鲜与不安,嘈杂又充满活力的校园,初次见面的同学间的自我介绍,社团活动的钓鱼练习,以及卯月对武藏野书店的执着寻找等,影片的前半段只是平铺直叙地讲述卯月的求学生活,琐碎的片段甚至会让观众对电影主题产生怀疑,对剧情推进感到不解。直到卯月与山崎前辈在武藏野书店相遇,卯月心如撞鹿的紧张、不知所措的慌乱才“暴露”了她内心的秘密,看到这观众或许会会心一笑,“啊,原来如此!”。卯月被问报考武藏野大学原因时的欲言又止,前往书店试图“偶遇”学长的执着,对书店营业时间的旁敲侧击的询问,前半段所有的疑惑在这瞬间豁然开朗,不由得为剧情的叙事方式拍手叫好。这一切都源于卯月对学长的暗恋,也正是这份执着让成绩平平的卯月考上了山崎学长就读的武藏野大学,被高中老师称为“奇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穿插了6分钟之久的黑白古装片《复活的信长》,青春唯美的影片中突然插入画质陈旧的古装片,这种强烈对比的叙事语言,让观众感到意外和费解。但仔细一分析也不难发现导演的用心所在。当卯月前往武藏野堂寻找学长未果后,得知书店营业到6点,便去了电影院看了一场《复活的信长》。对于卯月来说,电影已无关紧要,只是为了打发时间以便再次去书店寻求邂逅。另一方面,卯月看的电影是山崎合战相关的内容,虽然此“山崎”非彼“山崎”,但对于暗恋山崎学长的卯月来说,这种“爱屋及乌”的心情或许不言而喻吧。
《四月物语》中,卯月对学长暗恋的情愫是通过她的内心独白展现出来的。在钢琴伴奏声中,卯月独白道:“去年的春天山崎学长考上了东京的大学,我非常伤心”。当得知山崎学长考上的是东京武藏野大学时,卯月在电车上捧着一本名为《武藏野》的书,一遍遍地念着:“武藏野,武藏野”。电影巧妙地把“武藏野”这个词用到极致,让“武藏野”串起了整个剧情。武藏野大学、武藏野堂书店、名为《武藏野》的书,正如卯月所说,武藏野这个词已成为她人生中的一个关键词[4]。从东京旅游回来的学妹送给卯月国木田独步的《武藏野》,并告知是在山崎打工的武藏野堂书店买的,封皮也是学长亲手所包。听到这番话,卯月说道:“我一直很喜欢他。”而后立即补充:“国木田独步。”这一幕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卯月含蓄害羞的性格,也是日本大部分青春期少女所特有的特点,把暗恋的秘密放在心里默默珍藏。这是卯月性格中颇具魅力之处,含蓄内敛却分外执着。
电影的尾声,突如其来的大雨将剧情推向高潮。卯月如愿以偿在武藏野堂见到山崎学长并得知学长对她也有印象,心中暗暗喜悦。刚要离开书店,一场大雨突然而至。起初害羞的卯月并没有接受学长借的伞,而是冒雨离开。想必此时淋雨的卯月内心一定欣喜若狂。突然,她又鼓起勇气返回书店向学长借伞。山崎拿出客人忘在店里的旧伞让她挑选,卯月说了句,“我一定会来归还。”山崎前辈说不用之后,卯月依然坚定地说,“我一定会归还的。”这次,山崎前辈点头同意。这番含蓄委婉的对话,内容寥寥却真实表现了卯月心中的羞涩与欣喜,羞于向学长表明自己的爱慕之情而笨拙的语言却又暴露了一切。山崎学长点头说的那句“好的”亦使观众浮想联翩。这段美好的暗恋会如何发展呢?岩井俊二导演把答案留给了观众。含蓄是日本文化的根基,也是日本人日常交际活动和精神层面的重要标签,已然成为融入其血液,成为日本人的特性之一。这种朦胧含蓄的爱情之美,也许正是导演想传达给观众的。
“造型”的概念和范畴很广,广义上指所有涵盖视觉语言元素,狭义上指的是影片取景与人物造型。四月物语的取景多为电车、书店、开满樱花的街景、北海道一望无际的原野、学校里长廊,这些独具日式风格的场景在影片打造清纯唯美的氛围上功不可没。影片中卯月长发飘飘,一袭长裙搭配运动鞋,背着双肩包。骑着自行车穿过长长窄窄的街道,飞扬的长发和裙角,处处散发着女大学生的朝气与活力,与四月的美丽街景融为一体。岩井俊二导演对于光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无论是卯月在垂钓社团的练习还是在北海道的田野上,特写镜头结合逆光、侧光及高光变化,细腻勾画出人物的脸部线条,不施粉黛的素颜少女在镜头下美得熠熠生辉,展示出导演特有的美学视角[5]。关于色彩的运用,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结尾处大雨中卯月撑起的大红雨伞。卯月从学长拿出的雨伞中挑了一把红色,与雨天昏暗的天空形成突出对比分外醒目。红色代表热情、炽热,想必这也是此时卯月内心活动的真实写照吧。
四月是樱花盛开的季节,亦是日本的毕业季和开学季,四月注定是一个充满美丽、伤感却又充满希望的季节。《四月物语》是一部散文诗般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简单而美好的关于暗恋的青春必修故事。影片的故事情节简单平实,其演绎方式却唯美精致。影片以故事为载体,通过视觉、听觉、音乐、人物对白及造型等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全方位地再现了有关青春的一切美好,使影片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影片以卯月只身到东京求学为开端,以开放式结局收尾,关于卯月与山崎学长的故事似乎没有讲完,这朵暗恋的小花会继续绽放吗?这个美丽故事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吗?所有的这些都留给了观众去慢慢品味。岩井俊二导演通过影片所展示了日式风景之美、日式少女之美、日式爱情之美,日式的含蓄之美,这种淡淡的、小小的、浅浅的朦胧美好却简单的情愫也映射出日式美学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