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 225000)
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称晏几道为“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而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晏小山生于官宦世家,父列宰相,兄弟入职官场,前半生是在一个相对自由,随心所欲的环境下度过的,造就了一个性情纯真,不谙世故的“痴人”,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放浪形骸般的生活。在生活并不称意之时词便成为他发泄情感的有力途径,在词中或追忆曾经欢乐的时光,或倾诉内心的悲苦寂寞,以求心灵的慰藉。
从上古时期酒的制造开始就使用在巫祭与礼乐当中。在《诗经》《庄子》以及《楚辞》中,除去原始的宗教色彩,开始成为情感的寄托,魏晋南北朝文人借助酒精的作用来激发灵感,并把酒当做重要的诗歌题材以抒情遣怀,三曹、建安七子以酒彰显抱负,竹林七贤肆意酣畅,陶渊明将酒与菊作为诗中的灵魂,唐宋时期由于政治与文化的开明,宴饮享乐之风盛行,社会诗酒风流的文化气息更浓,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被誉为“酒圣诗仙”,诗圣杜甫嗜酒成性,大文豪苏轼把酒比作“钓诗钩”……晏几道经常和友人一同宴饮作乐,以酒寄托情怀。《小山词》中出现的“酒”字有54处,其中与酒相关的有“醉”“尊”“樽”“杯”“筵”“觞”“盏”“酌”等字。他在《小山词自序》中直言“一时杯酒间闻见,所同游者意中事”。
《临江仙》深情怀人之作: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描写的是对已离去女子的怀念。从五月五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时两人初次相见,她与伙伴在阶前斗草;转眼到了七夕节(《西京杂记》:“汉彩女尝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在穿针楼上再次相逢。两次短暂的相见在词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常想起她的情态,那沾满花丛露水的裙子,那眉间翠黛,粉脸娇红。时光像流水,如行云,佳人也失去了踪迹,词人只能在夜阑酒醒之后,盼望着还能再次相逢相叙。在“飞雨落花”之时,词人还在梦中苦苦追寻这位女子,揭示了心中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蝶恋花》不单是对佳人的追求,而是前欢旧梦: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词人又一次酒醒之后记不得所发生的事情,沈祖棻《宋词赏析》中评价此句是:“抚今追昔,浑如一梦,所以一概付之‘不记’”,往事已逝不可再得,词人深刻地认识到这个事实,所以醒后也不愿再去追忆,徒留伤感。春梦虚幻短暂,秋云缥缈易散,悲欢离合又是生活中那么常见的事情。酒后醒来后无法入眠,望着半窗斜月,看着画屏上描绘的青翠吴山图,实在是闲的无聊。衣服上还有欢宴上留下的酒痕,在筵席上题下的诗句行行都透露着无限的凄凉意绪。词人虽是“不记”,但曾经欢乐的时光还是刻在脑海中不愿抹去,更衬托出此时郁闷伤感的心境。结尾两句转用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两句,杜诗中的蜡烛能为人惋惜,替人垂泪,而小山词中的红烛只有寒夜与词人相伴,虽可怜他的处境,但只能自怜而无法消除他的凄凉。
除怀旧词,《小山词》中还有描写歌姬舞女生活的作品,如《浣溪沙》:
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 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弹泪说凄凉。
晏几道的词作大部分都涉及到他所熟识的歌女,词人了解她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遭遇。舞女每日迫于无奈精心勾画黛眉,虽然行为像“行云飞絮”那样轻狂,但内心深处仍然向往着真正的爱情。她们厌恶那些寻花问柳、轻薄无行的公子哥儿,却仍要陪他们饮酒作乐:酒渍洒在扇叶上,弄花了题字,还要摘花弄朵,裙衣沾满花香。强颜欢笑掩藏内心的无奈与悲酸,只能将满心的凄凉通过琴声表达出来。其实词人何不是同这些舞女一样,在生活中都是不自由的呢?同是天涯沦落人,从这些歌姬的身上所折射的是小山自己的影子,既是怜人又是怜己。
同“酒”的意象相同,“泪”在文学作品中也出现甚早,《淮南子·齐俗训》曰:“且喜怒哀乐,有感而自然者也。故哭之发于口,涕之出于目,此皆愤于中而形于外者也。”眼泪是情感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发泄的一种手段。晏几道的作品主要是描写他个人由权贵到落魄之后的抑郁及失意后的悲伤,对于往事的回忆及穷困潦倒生活的深愁。在现存256首《小山词》中,涉及泪意象描写的词作多达45首,与泪相关的词有:泪行、清泪、泪痕、垂泪、弹泪、双袖泪等等。因此冯煦称晏几道为“古之伤心人”,名副其实。酒后入梦,梦醒伤泪。
《鹧鸪天》,表达的是离别之苦: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这首词所述的是词人同歌女的离别相思之苦。“醉拍春衫”是昔日一同宴饮作乐时的场景,“旧香”依存勾起词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佳人的思念,“惜”字更是饱含就旧情的留念。但是世事无常,“已而君宠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于人间”,往日光景不再。正如《诗经·邶风》中的“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时光飞逝,年年日日,饱受离恨之苦,“秋草”和“夕阳”都是即将衰败的景象,以哀景衬悲情。词人想要缓解这份相思之苦,但路途遥远,书信难寄,离愁别恨如渺渺茫茫的云水,无法消逝。但这种相思之情又只能自己体会得到,无法言说,最后一句“莫向花笺费泪行”虽是决绝之词,却是情至之语,离愁深重,言语不能表达出来,就不要白白留下相思泪,无奈与伤心跃然纸上。
怀人亦是怀事,思人亦是对昔日生活的留恋,正如《玉楼春》所写: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虽写百花落尽残春之景,但反衬出的却是往日欢乐生活的消散。东风无情,又将艳粉娇红吹散的满地都是,满目的繁华转瞬即逝。楼台高远,帘影层深,但遮不住无尽的忧愁,“又”与“还”字,相呼应,表明这种花飞花谢,春残春去的景象是年年都有的,这种遮不住的忧愁也是绵绵无期的。春去花落本就是大自然中的规律,所以词人转而就写道自己惜春是“错管”,登高游春为花落泪也纯属多余。出身相门,本衣食无忧,但如繁花一样随风消逝,回想起往日的时光不免落泪,但词人又是明朗显豁的,转写今日此时,自解自慰,痛饮美酒,恣赏落花,此时遍地的落花不再是令人哀叹惋惜的存在,也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残春之下词人虽偶尔能够缓解内心的忧愁,但是大多情况下哀景之中所剩的只有哀情,《鹧鸪天》中: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词人醉后醒来发现又是残春之时,野棠梨上的雨水纵横,如同眼泪一般。此句应是从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而来,动人心魂。在悠扬的玉笙声中,孤鸾空自哀怨,罗幕中余香犹存,燕去未归。下片开导自己欢聚易散,暂且偷闲吧,不要使这种离愁损害容颜,用表面豁达之语来表现哀怨但又无可奈何之情。虽已自解,但在漫漫寒夜,仍希望能够和佳人一同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