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顺元
(厦门艺联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经济水平有了快速的提高,城市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但是城市的土地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建设大量的高层建筑来解决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问题。在新时代,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提升,人们越来越迫切需要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所以,在建设高层建筑时,需要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1]。高层建筑的建设是一项资金集成、技术集成、危险性高的项目,所以就需要对其建设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透彻的分析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优质、安全的高层建筑。
住宅建筑超过了27 米,非单层的厂房、仓库或者其他用途的民用建筑超过了24 米则被视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每增加一定的高度,施工的难度和所需要的施工时间都会有所增加,控制好施工的质量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了使高层建筑能够有更好的施工质量,就需要施工人员运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来使建筑的施工既能保证质量又能保证施工建设的速度。依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建设高层建筑依然会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高层建筑的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性,比如高层施工时间较长、支撑工具需要有更高的强度、材料的吊运作业更多等等。所以相应的就需要施工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才能保证建筑质量。
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超过了24 米,而且在民用建筑中通常有很多建筑层数,所以高层建筑的施工很多都需要在高空中完成。在高空中施工的难度要比普通的施工难度要大很多,同时建筑材料和施工材料的使用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施工人员的危险性也更大,这些都会造成施工时间的增加[2]。
为了保证建筑的安全,建筑的高度越高,就会需要越深的地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基的承受力,从而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和普通建筑的地基相比,高层建筑的重量更大,所以也需要更深的地基,高层建筑的地基至少要7 米,根据建筑物的不同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地基越深就需要应对复杂的地质环境,有些施工区域会有软土岩层,需要对软土进行处理,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客观上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影响了施工的进度。
高层建筑的体量通常非常大,这就需要有很长的施工周期。在施工时,由于大多数是高空作业,在风力较大、降雨时都不能作业,由于冬天的天气情况不利于施工,在冬天也是不能施工的,由此可以看出,高层建筑的施工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这也造成高层施工周期长的原因。
在非高层建筑物的施工中虽然也会使用到很多设备,其中不乏有高空的吊装设备,通常这些设备的结构都不是很复杂,常用的砖混结构就可以应对设备自重的问题。但是,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建筑质量和稳定性,现在的高层建筑大多运用钢筋混凝土来施工,还有很多框架型的结构,这就涉及到混凝土浇筑与钢筋连接等问题,一旦处理不当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而且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功能和外观,通常会用一些新型的材料,这样就需要有更加专业的技术才能够做好相应的工作,技术要求就非常严格[3]。在进行高层施工时,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较为复杂,所以对各项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尤其是高层建筑的防火工作,一定要落实到位,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实施。如果高层一旦出现火灾,不仅会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还会危及人的生命。
与一般的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的高空施工作业要占总施工作业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中材料、设备的垂直运输给高层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与此同时施工难度也就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各种机械设备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配置,并欠缺一定的运输手段,也会十分影响施工的开展。另外,在进行高空作业时,还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有些岗位需要配置专门的监管人员,比如电力设施就需要专人来看管维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促进工程顺利建设。
高层建筑的安装要求和一般的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需要满足使用者的各项需求。比如水、电、煤气、网络等在安装时就需要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提高安装的要求,使安装的合理性、科学性、前瞻性都得到保证,这样即使经过了几十年的居住和使用,各项设施仍然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各种功能的需求,保证生活空间的舒适性,而且如果日后需要对建筑进行整改,整改的难度也不是很大[4]。另外,高层建筑的防水和防火等设施都要安装配备到位,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脚手架是高层建筑建设的辅助性设备,在进行搭设时,需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充分地考虑:第一,脚手架的结构设计。首先要根据脚手架的承重力选择好脚手架所使用的类型,然后通过精确的计算,严格按照相关的设计要求,保证脚手架能够与墙面连接牢固,立杆稳定,保证施工的安全。第二,在进行搭建时要严格按照搭建的程序和模型来进行搭建,并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横杆和立杆,处理好各层之间的连接问题。第三,门洞搭设。进行门洞搭设时很容易发生坍塌的情况,这就需要有经验、技术较强的人员来进行搭设,或者也可以采用桁架的方式进行搭设。第四,型钢悬挑脚手架。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太高,风的阻力作用更为明显,对于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来说十分危险,所以用这种方法来保护施工人员,在搭建时要注意控制好高度,其高度不能大于20 米,还需要埋设U 型的拉环,并与楼板的钢筋绑好,从而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保证高空施工人员的安全。第五,剪刀撑搭设。在进行该支撑的搭建时要注意相邻两个剪刀撑之间不能小于6 米。剪刀撑的长度不够需要延长时,所接的长度至少要有1 米,并用两个以上的固定扣来固定。
在目前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主要都是用钢筋混凝土来施工,而高层建筑的工程量特别大,就需要使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混凝土浇筑工作,但是这些浇筑工作通常是进行现场浇筑的,一旦浇筑出现问题,就会产生建筑的质量问题,或者是需要重新返工,不但浪费材料,还会使工期受到影响。由于受施工场地、浇筑技术、天气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就有可能对浇筑的质量产生影响。要做好混凝土强度的控制,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第一,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在施工之前,需要按照工程的设计要求来定制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并把配合比的结果送到相关的机构做级配试验,根据试验的报告来开展施工。但是在实际浇筑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级配试验结果和现实不符的情况,就需要对级配试验和施工现场的砂石含水率进行调整,最终得到比较正确的配合比,从而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第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目前的高层施工中,为了节省工期,保证混凝土的建筑性能,常常使用泵送混凝土的方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方式依然会造成强度较弱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养护工作不到位,所以要制定科学的养护方案,方案中明确养护人、养护时间、水源等问题,派专人对混凝土浇筑、养护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第三,做好混凝土强度评定的工作。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同一时间、相同工艺、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进行分批测试,并进行抽查,保证评定结果的科学性。
首先,从设计方面对高层建筑裂缝进行控制。在设计方面可以采用“放”、“抗”、“放+抗”的方式来控制裂缝的产生。使用“放”的措施时,可以采用设置永久的伸缩缝,或者在外墙面的适当位置留一些分隔缝等措施。使用“抗”相关措施要注意避免由结构断面突变所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做好构造钢筋相应的配置工作;对于使用小型的混凝土空心砌块所制的轻质墙体,需要加设一些距离至多为3 米的构造柱,并在每层墙的中部加设厚度为12 厘米墙的宽度相同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没有约束的一段,需要加设构造柱;不同基体的交界处用钢丝网来进行处理;预留的门洞、窗洞需要用钢筋混凝土制作的框体来加强;要仔细研究有关梁底的建筑要求;合理设置隔气层和屋面的保温层等[5]。另外也可以运用“放+抗”的方式,做好后浇带的相关工作,并采取相应的补偿收缩技术,在混凝土中掺入纤维素等控制好裂缝的问题。
其次,从高层建筑的施工措施方面进行控制。在施工措施方面主要是采用“放+抗”的方式。对于新浇筑而成的混凝土,需要在早期进行合理的养护。对于构件要进行湿润养护,防止由于构件表面的水分蒸发太强烈而使混凝土构件表面受到内部的约束作用而形成开裂问题。对于体积比较大的混凝土来说,要注意控制砂石的温度变化,使砂石的温度变化不要过快,防止砂石的收缩作用,从而使混凝土的拉伸值有所提高。
最后,从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方面进行控制。高层建筑的高度高、层数多,对于施工测量的精确度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工程建设之前要制定好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案,选用合适的测量仪器,根据施工的要求建立良好的施工测量控制网;将高层建筑物的控制轴线运用先进的测量设备投影在建筑的面层之上,然后再进行细部放样,为绑扎钢筋、建立模板、浇筑混凝土时使用;高层的施工测量一般将内控法和外控法结合起来使用,在使用外控法进行轴线的投测时,每隔一定的层数之后需要再用内控法尽心测量,以保证测量的精度,减少偏差在竖直方向上的积累;在使用内控法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激光铅锤仪法,这就要求在首层需要做好在平面上的控制,而且需要选择适当的位置作为控制点,或者可以采用中心十字法控制。在浇筑各层的楼面时,一定要在首层层面的相应位置预留20cm×20cm 的小孔和首层控制点相对应,保证测量仪器的激光光速能够穿过这个预留孔洞。高层建筑在测量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和施工方案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工作的严密性,要经过严格的校对以及复核,保证所测得的数据精准无误。
高层建筑的施工地点一般都在城市之内进行施工,周边会有其他的建筑物存在,周围的其他人群也比较多,如果周边的防护工作做得不到位,就有可能会给周边的环境、建筑、人群等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做好高层建筑周边的防护,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设备、运输等事项的管理,合理控制施工现场的材料和设备,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来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施工时也要时刻注意对周边建筑、路面还有其他设施的影响,做好防护工作。
高层建筑的出现为城市解决了用地紧张的问题,在今后也会有大量的高层建筑出现,建筑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探索和研究,提升施工的技术水平,保证高层建筑的各项性能,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