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莉娜,强锋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康复医学科1、中医科2,陕西 咸阳 712000
周围性面瘫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上下眼睑无法闭合完全、口角出现歪斜、额纹浅甚至消失等。由于该病对患者的容貌外观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许多患者在疾病期间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1]。目前对于此类病症,西医多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激素药物等治疗,但由于患者病情反复且易对激素药物敏感,其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大量研究表明,针刺治疗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益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2-3]。同时,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治疗作为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能够通过特定的刺激模式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活动,已广泛用于精神分裂症、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等领域,但应用于面瘫治疗的相关报道较少[4-5]。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辨证治疗结合TMS对面瘫患者症状改善、肌电图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面瘫的医治寻求新的有效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4 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且符合以下纳入和排除标准的86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 例。对照组中男性24 例,女性19 例;年龄26~67 岁,平均(47.15±9.58)岁;病程1~14 d,平均(7.42±2.71) d。观察组中男性 23 例,女性 20 例;年龄27~68岁,平均(47.76±9.41)岁;病程1~14 d,平均(7.26±3.05)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了解本研究并同意参与。
1.2 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6]中“口僻”,症见口角歪斜,日久不愈,眼闭不实,面肌无力并胀感明显,饮水、进餐时易漏水或滞留食物;辨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及相关文献[8],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外袭型(有受凉史,多在浴后或汗后当风引发,可无明显伴发症状或伴风寒表证)、气血不足型(体质索弱或久病后发病,常伴乏力体倦,唇舌色淡,面色无华,舌淡,脉细)、肝胆湿热型(常伴口苦,心烦,大便不利,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西医诊断参考《神经病学》[9]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行颅脑CT 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②年龄18~70 周岁;③均为首次发病、单侧瘫痪;④发病时间≤2 周;⑤入组前未接受过强刺激治疗;⑥面部皮肤无溃破、感染、瘢痕等,无肢体障碍及癫痫病史;⑦意识清晰,能正常沟通交流,自愿配合检查。
1.4 排除标准 ①继发于腮腺炎、中耳炎、颅底脑膜炎等其他疾病的面瘫;②中枢性面瘫、Hunt 综合征;③因外伤、手术损伤、肿瘤、脑干病变等所致的周围性面瘫;④针刺不耐受;⑤严重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⑥妊娠、哺乳期女性;⑦严重高血压、代谢系统疾病。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包括口服泼尼松、维生素B 及地巴唑等。对照组给予针灸辨证治疗,以面局部穴位为主,选颊车、地仓、阳白、鱼腰、攒竹、迎香、瞳子髎、人中、承浆,每次选择3~5个穴位轮流针刺,采用0.5寸针多针浅刺,手法宜轻柔。根据患者情况配合其他穴位治疗:风寒外袭型加刺大椎穴后在风门穴、大椎穴处加拔火罐;气血不足型取百会、足三里、合谷、气海;肝胆湿热型加行间、肝俞、日月、期门。1次/d,10次为一个疗程,休息2 d 再行下一个疗程。观察组给予针灸辨证治疗结合TMS治疗,先采用依瑞德YRD CCY-Ⅱ型磁场刺激仪行TMS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平卧位,全身放松,选择直径12.5 cm的圆形线圈,磁刺激区域为患者面瘫双侧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头面部代表区及患侧面神经出口,选用5 Hz频率、75%运动阈值,刺激2 s、间歇3 s,共1 200 个脉冲,每部位每次治疗 10 min,1 次/d,10 次为一个疗程,休息2 d 再行下一个疗程。于TMS 治疗结束后休息30 min,再进行针灸辨证治疗,操作手法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治疗两个疗程。
1.6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中相关标准将临床疗效划分为4 个等级:①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口角无歪斜,眼睑闭合良好;②显效,外观基本正常,静观时表情肌无异常,运动时明显改善;③有效,症状好转,但闭目、额纹、示齿功能尚未完全复常;④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①面神经功能:于治疗前后,采用House-Brae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11]评估患者面神经功能情况,该量表包括大体观、静止状态、运动状态共3个方面,总分1~6分,分数越低提示面神经功能越好。②肌电图:于治疗前后参照相关文献[12]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美国尼高力公司)进行肌电图检测,包括面神经潜伏期(latency)、面神经波幅(Amp)。③预后:于治疗结束后,采用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量表[13]评估患者预后情况,该量表包括与面神经功能相关的躯体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两个部分,躯体功能评分总分30 分,分数越大提示躯体功能越好;社会生活功能评分总分40分,分数越小提示面瘫对患者社会活动能力影响越小,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越强。④不良反应: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1.8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先行正态性检验,满足正态性且方差齐,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P=0.047<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 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H-B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评分比较
例数43 43 t值12.048 5.788 P值0.001 0.001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3.69±0.83 3.56±0.79 0.744 0.459治疗后1.84±0.57 2.64±0.68 5.912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电图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mp明显上升,Latency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上升/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电图变化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电图变化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Amp(mV) Latency(ms)43 43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0.63±0.15 0.61±0.18 0.560 0.577治疗后1.14±0.35a 0.86±0.26a 4.211 0.001治疗前5.59±1.05 5.54±1.13 0.213 0.832治疗后4.38±0.92a 5.03±1.01a 3.120 0.002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DI 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明显更大,社会功能评分明显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DI量表评分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DI量表评分比较
例数43 43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躯体功能23.75±4.24 19.93±4.09 4.252 0.001社会功能7.76±2.18 11.04±2.56 6.397 0.001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西医认为其病理基础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肿胀、脱失[14]。患者常骤然起病,若未能尽快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极易遗留后遗症或造成疾病反复、久治难愈[15]。因此,如何提升面瘫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已成为当下十分重要的课题。
中医将面瘫称为“口僻”,其病机在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故机体抗御风寒、风热等外邪的能力较差,外邪侵袭面部经络后易阻碍气血运行、流通,使面部经筋缺乏濡养[16]。针灸辨证治疗是基于不同患者的不同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的一种方法,其更具针对性,在治疗面瘫上取得了一定成效[1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H-B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且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单独使用针灸辨证治疗或结合TMS疗法对于治疗面瘫均有一定效果,但针灸辨证治疗结合TMS疗法更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面部异常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发挥了一定的协同作用。TMS 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由于其无痛、无创,易被患者接受。研究证实,TMS 不仅能产生局部刺激效应,还能够从刺激部位投射至其他中枢神经结构以及周围神经系统,进而产生远隔效应,两种机制共同影响机体整个神经系统功能[18]。一方面,针刺能够帮助调整大脑运动皮层之间的功能重组,另一方面,TMS 能对利用磁刺激影响神经电活动,促使患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改变,两者共同作用进一步促进了面区的功能恢复,因而临床症状恢复更佳[19]。
肌电图检查是一种操作简便、无创的电生理评价方法,能反映肌肉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改变,Latency及Amp 指标的变化能一定程度反映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一般而言,Latency延长或Amp降低多提示神经功能损伤加重[20]。本研究观察到,两组治疗后患者的Amp明显增大,Latency明显缩短;且观察组上升/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提示患者接受针灸辨证治疗结合TMS疗法后肌电图检查结果趋于正常,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使用针灸辨证治疗患者,进一步证实了联合疗法有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同期,提示针灸辨证治疗结合TMS有益于提升面瘫患者躯体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对预后改善方面更具优势。推测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针灸辨证治疗结合TMS 治疗不仅发挥了普通针刺促进了血液及淋巴循环的效用,还利用磁刺激手段进一步增强了对面神经的良性刺激,两者协同作用更有益于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从而使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更佳;②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有效改善后大大缓解了心理负担,降低了疾病对正常工作、生活的影响,从而使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得以提升,最终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此外,治疗期间仅1 例观察组患者出现短暂性头晕,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提示针灸辨证治疗结合TMS 安全性较优,患者耐受性良好。
综上所述,针灸辨证治疗结合TMS有益于改善面瘫患者临床症状及肌电图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情况,且患者耐受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