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认识误区与对策

2021-01-25 16:07陈明乐
大学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陈明乐

[摘要]艺术类大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反对唯专业论、重专业轻德育论、自由主义论、历史虚无主义论、“自然熏陶”论、“嫌弃”论、极端利己主义思潮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依规依法学习、宣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育人导向,增强艺术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强化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牵手的全员育人格局。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1—0094—04

一、新升本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

新升本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既与其他专业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方面有共性,又有自己特殊性的一面。如新升本科院校艺术类学生理想信念还需坚定,价值观念有待强化,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够明确,职业规划不够清晰;艺术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较为淡薄,相对其他专业学生更追求自我价值,在待人接物、礼貌礼仪方面有待加强;艺术类学生入学时的文化课成绩,相对其他靠文化课成绩录取的学生有较大差距,但艺术专业基础相对较为扎实;艺术类学生活泼好动,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其思想行为有较大的嬉闹性、随意性、创意性;相比以文化课成绩录取的学生,艺术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较大改进空间,文化课学习方法、效率改进和提高的空间较大;艺术类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业等的提升空间很大,其自律性和学习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新升本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认识误区

在新升本科院校中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不利于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一)唯专业论

由于新升本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是以专业能力作为录取和就业的主要考查指标的,专业能力在评价中所占比重较大,因而在新升本科艺术类大学生教育中存在“专业中心主义”思想,即只要把专业学好就行,其他都是辅助选项,甚至“唯专业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到艺术类学生身上,就变相为“只学专业”“老子专业第一”,艺术类学生把时间和精力几乎都花费在专业学习上了。艺术类学生本身高中的文化基础知识就相对较差,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其在理想信念树立、意志品质培养、思维方式开拓、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方法运用、校规校纪遵守等方面有一定差距。这些差距仅靠艺术专业教育本身很难弥补和克服,而且这种缺失会像“钙的缺失”一样,始终阻碍着艺术类大学生健康成长。这种从高中开始就一条腿走到底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片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不利于艺术类大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

(二)重专业轻德育论

同样,如果只重视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而对其理想信念、核心价值、意志品质、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引导不力,艺术类大学生仍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价值取向模糊、人生目标含糊、成才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欠佳、人际关系紧张等,这样也难以达到育人的预期效果。因此,这种论调同样不利于艺术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自由主义论

这种观点鼓吹西方式的民主和自由,主张经济上私有化,在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在文化上推行西方的自由、民主和人权思想。尤其在思想引领、宿舍文化建设、日常管理、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消极言行放任自流,甚至对他们的不良表现视若无睹。这种表面上的“尊重”,实际上逃避了教师的教育、引导之责,背离了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宗旨,放任、放纵艺术类大学生眼前的不良行为,必然损害他们的长远利益。如部分艺术类大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学业,没有得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获取资格,或因考试作弊被取消学位证获取资格等,更有甚者,由于长期纵容或疏于教育,艺术类大学生违纪违法的几率大大增加。这种只以艺术生生理年龄为依据,忽视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和社会年龄的片面做法,既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违背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对教师的要求,更不符合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

(四)历史虚无主义论

這种观点以历史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用孤立、片面的方法观察、分析历史,否定历史的客观性和历史真相,否认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和连续性,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否定中国革命史和党的历史,否认历史的育人功能和主流价值观。它甚至否定与党的历史密切联系的高校辅导员制度,消极对待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团活动。这种错误的政治思潮如在高校传播,将会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五)“自然熏陶”论

这种观点认为,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的形成,是受外在环境影响的,但外界环境的影响是自然发生的,而不能有教化、说教和灌输,要让艺术类大学生在“自然环境”的熏陶下自然而然地成长。这种论调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仔细思考,它脱离了我校的实际情况。某学院专科升本科,到现在才十多年,学校的整体育人环境还不完善,新校区的校园文化还相对滞后,与省内老牌高校的历史底蕴和校园文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建立在这种“自然熏陶”基础上的教育理念,对艺术类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微乎其微。

(六)“嫌弃”论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类大学生入学时文化分很低,因而即使进入本科学校学习,仍然无法改变他们文化素质低的现状,也无法改变他们文化素质低的未来,甚至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下去。而做学生工作最好的办法是只简单完成上级布置的具体事务,不做深入细致的育人工作,甚至主张用专业课教师的专业优势来压制他们。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它能没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艺术类大学生的成长;更为片面的是“虚化”德育,没有意识到学生工作的根本是要抓好育人工作,核心是引导学生找准成长的方法、平台、途径,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上下足功夫。虽然艺术生文化课基础起点低,但只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就一定能学好专业课并补足文化课的短板。

(七)极端利己主义思潮

个别教师宣扬“弱肉强食”的生存规则,厌恶诚实劳动,奉行损人利己原则。这种极端利己主义思潮,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周围师生,导致一些师生附和、仿效,丧失正确立场。90后、00后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更为注重物质利益,如果引导不力,有从利己主义发展到极端利己主义的趋势。

以上七种论调在艺术类师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和社会环境下,它们会以不同的方式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程度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效果,不利于艺术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新升本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对策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梦”的提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提出了明确的政治责任,即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中国高校大学生也都因此深深地烙上了鲜明的政治印记,每一名大学生都是“中国梦”的筑梦者、追梦者和圆梦者,并有义务把“中国梦”细化成自己的“成才梦”“就业梦”“创业梦”等。把每一名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复兴人才,也成为每一所高校所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社会主义革命实践者结为一体的学说,而不仅仅是保留在经典、在文本里的理论或学说。马克思主义不同于纯思想意义上的康德主义与黑格尔主义等学说。康德、黑格尔虽然既是思想家,又是哲学家,但不是革命家。因此,他们的思想是学说,但不是改变世界的指南。马克思既是伟大思想家又是伟大革命家,因为只有他才真正实现了自己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中的誓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我们勾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是指导中国“强起来”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同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因背离马克思主义而亡党亡国,中国因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这样的历史对比鲜明,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并不断发展的真理。

(二)依规依法履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法定职责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继被写入党章,载入宪法,通过法定程序,使学习、宣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党员的党内义务和公民的法定义务,受到党章和宪法保护。

马克思主义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用来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考察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高校最鲜亮的底色,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底色,才能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色和特色。因此,在艺术类学生中,要理直气壮地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且通过学习、宣传、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之成为每一名艺术类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把新思想落实到每一名艺术生的实际行动中,把“中国梦”细化为个人的“成才梦”“艺术梦”,通过每一个人的“成才梦”,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艺术类大学生增强理想信念,选择良好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弥补核心素质的不足,提高整体素质。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辅导员工作的学科归属,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互补充,不宜用专业课教师取代辅导员

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强起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7年9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以下简称《规定》)出台。以上两个文件,主要围绕办什么样的高校、如何办高校,以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条主线,强调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规定》把“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作为辅导员首要职责,实际上明确了辅导员的核心职责。同时,根据《规定》,明确了辅导员的学科归属。《规定》第七条第三款表明了辅导员工作的学科归属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而不是其他学科。

因此,辅导员的专业与所在院系学科专业是否一致没有必然性。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形成合力,但并非意味着专业课教师可以取代辅导员。

(四)增强艺术类大学生成長成才的精神动力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新升本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入学前的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部分学生是中途改学艺术的。他们在进入高校之后,理想信念、人生目标不够明确,精神动力等不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有待改进,学习效率、效果有待提高,人际交往、社团活动等存在困惑……这些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艺术类大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习惯、激发成才动力,这是新升本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要围绕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梦”等重大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远大抱负,增强为理想而顽强拼搏的精神动力,勇担历史使命,成长成才。

(五)强化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某学院升本十多年来,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学生快速进步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弥补新升本科的历史底蕴和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差距,弥补艺术类大学生文化知识的差距,就要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先进、科学的社会意识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强化正确社会意识的育人功能。可以通过我国5000多年历史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近现代以来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优秀育人资源,弥补校园文化育人的不足和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和文化知识的不足,促使艺术类大学生更主动地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潮流中,自觉砥砺奋进。

(六)充分发挥新升本科院校艺术类学院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艺术类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在艺术类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主导、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合力作用

艺术类学院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分别体现在教工党支部对艺术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导作用、艺术类学生党支部成长成才的主体作用和全员育人的合力上。

在教与学矛盾的双向互动中,不论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艺术类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还要靠艺术类大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来体现,因此艺术类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艺术类大学生成长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艺术类大学生对所学的内容需求和形式需求,倒逼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倒逼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的变化。充分发挥艺术类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持续的、强大的、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并下足功夫;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辅导员)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教师(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也需要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来确保教师(辅导员)为艺术类大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服务。

通过梳理某艺术类二级学院2016~2018年这三年毕业生的实际就业信息,发现这三年“就(学)业硬指标不硬”“就(学)业软指标较弱”。就(学)业硬指标中,2016、2017、2018年考上研究生的比例分别为0.7%、0.8%、1%,2018年只有1%的艺术类优秀大学生去国企就业(数据以学生离校前为准)。这表明该院培养的优秀生组成的“领头雁”方阵中,优秀生数量不够大、质量不够优、影响带动力太弱。就(学)业软指标较弱,弱到这三年每一届毕业生在第一次学位证审核时,不能取得学位证的比例较大:2016、2017、2018年分别为8%、13%、17%。最终没有取得毕业证的比例较大:2016、2017、2018年分别为8%、10%、17%。这表明不能一次性完成学业的学生比例较大。本科生就业的基本资格是完成学业,而基本资格没有达到,何谈就业?就(学)业软指标表明,由“掉队生”组成的“隐患”方阵中,数量较大,差距较大,后进变先进的转化力较弱。这三年就业整体形状均像“萝卜型”:萝卜头以上部分仅有稀疏的几根萝卜芽,萝卜肚以下部分体积很大。

该学院近三年就(学)业的硬軟指标所显示的信息,表明该学院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优秀学生的引领、带动功能没有明显体现,对中间学生的牵引、拉引功能缺乏明显成效,对掉队学生的转化、托举功能没有明显效果,缺乏针对学生的分类引导,总体上是一种“放任自流”的原生状态。教师(辅导员)“培优”“差生转化”的能力,没有得到明显体现。要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人才质量,就要强化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突出分类引导,增强教师(辅导员)“培优”“差生转化”的能力,这也是艺术类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

要使就(学)业硬指标“硬”起来,就要加强针对考研、招教、公司和选调、机关事业单位的就业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队伍(辅导员)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队伍“培优、促优、差转好”能力。要改变学业软指标“太弱”的状况,就要“补差生、转化差生”,就要强化学生党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潜在“掉队学生”的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且需要发挥教工党支部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潜在的“掉队学生”提供及时有力的思想引导和专业帮扶,发挥、强化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强大的“引领、指导、帮扶”“培优、补差、转化”作用,在每一个关键环节,针对每一个潜在“掉队学生”,及时把“掉队风险”转化为“显性进步”,把潜在“掉队学生”转化为正常毕业学生。因此,由艺术类院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所体现的育人功能,必须强大且强化,而绝不能弱化、淡化。

(七)“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等牵手的全员育人

辅导员可以通过日常工作,对“潜在的掉队生”及时跟进督导,帮助学生改变不正确的认识和行为,引导学生向上向善;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专业知识优势,利用专业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展“课程思政”,帮助学生实现思想成长。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以及其他各部门可以在课内外“牵手”,合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进步。

(八)重新修订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计划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教学任务过重或过轻都不利于达到预期的效果。较多的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或普遍感到课余时间被占用,甚至连开班会时间都挤不出来。我们应根据“精当”的原则,修订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改革,打造“金课”,提供优质的实训实践平台,拓展“第二课堂”,保证必要的班会时间,以高质量的教学改革,更好地配合思政工作的开展。

(九)注意两种导向

第一,理性思维在大学生生活、学习中居主导地位,艺术类大学生也不例外。我们更应该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利用理性思维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科学高效地利用时间,友善理智地为人处世。尊重学生选择的自由是以理性选择为前提的,不能误认为艺术生仅靠感性思维,不适合理性思维。

第二,要把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与艺术类大学生平时学习工作中的“自由主义”思想和行为区别开来。引导艺术类大学生追求个性,通过显性的业绩来展示,如用学业、竞赛、社团活动等方面的进步来展示,而不宜宣扬“自由主义”思想,误认为放纵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就是发展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

总之,我们要遵循艺术类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尊重艺术生成长个性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自律、自觉,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责任编辑:钟岚]

猜你喜欢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谈艺术类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