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坤,陈安乐,王 芳
(诸城市科信小学,山东诸城,262200)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面窄、朗读水平低、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等问题。仔细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阅读主动性不强。很多学生宁愿每天花两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用在电子产品上,也不愿花半小时阅读书籍。二是阅读方法欠缺。教师对学生阅读缺乏指导、建议和交流,导致学生阅读随意性比较大,不能进行系统的阅读。三是阅读内容相对片面单一。学生更喜欢阅读文学书籍、流行漫画书,他们受自身认知的局限,不能很好地选择阅读的图书。教师推荐的读物偏教育性、科普性、知识性,不受学生的欢迎。很多家长不懂应该如何给学生添置图书。四是学生阅读时间不能保证,很多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更不善于利用零散时间阅读。五是家长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孩子的阅读指导缺乏技巧甚至是没有指导。
科信小学试图从全民阅读的角度,将研究的触角延伸到学生家庭,科学研判影响学生阅读的因素,以学校为单位组织了“家庭教育对孩子阅读的影响调查”,从家长对孩子阅读的重视程度、家庭藏书量、家长阅读教育方式、家庭阅读教育需求等维度,全面分析家庭因素对学生阅读的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开展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N+1”阅读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非常有必要。为此,科信小学将家校共育课程与阅读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促进阅读教学向纵横双线延展,构建学生、家长、教师三维立体阅读模式,推进阅读体系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趋向完善。
“N+1”阅读的具体解读如下:“N”即全科、全方位、全程和全员阅读,指向阅读的广度。全科阅读是指不限数目与书目,不限文体与种类,打通学科界限,构建大阅读环境;全方位阅读是指家庭、阅览室、教室图书角和超市书摊等只要有书的地方就可以捧书而读;全程阅读是指早读、午读、课前五分钟读和睡前读,随时都可以读;全员阅读倡导所有学生、教师和家长,每天阅读。“1”即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经典图书,指向阅读的深度。一本是底线,上不设限,精读书目通过师生共读和亲子共读的形式,把展示和评价结合在一起,最终构建学校、家庭和学生三位一体的阅读教育框架,促进学生素养整体提升。
因此,“N+1”阅读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经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喜欢和好书交朋友;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知识,形成良好语感;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熏陶,丰富精神世界;从而最终让人人参与读书成为学校和家庭的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进而辐射全社会。在“N+1”阅读教学中,科信小学积极推进四条课程链的构建。
科信小学重视课内阅读教学,同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扩大阅读量,把文体分类教学作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述文体:“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二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可见,文体法则影响阅读的思路、目标和方法,制约阅读教学的内容、策略和价值。
在阅读教学研究中,教师以部编版教材为主要实验版本,将教材中的选文按文体进行分类,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小说、童话和非连续性文体等,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和形式着力研究某一类文体的教学。教师通过归类研究,明确“教什么”“怎么教”,立足文本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别不同文体、有效感知文章内涵以及根据需要选择恰当文体表达自我的能力。学生在掌握了各类文体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点后,举一反三的迁移阅读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为自主阅读、深度阅读打好了基础。
例如,在寓言故事的学习中,教师按照“学言建像—悟言入境—移境明理”模式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对于低年级童话,通过“读—思—说—绘(写)”四部曲,引领学生说完整的故事,将故事融入生命,感悟人生。
教师还通过阅读模式推进整本书的童话阅读。一是读懂封面,激发阅读期待。导入课题,引出故事,认识封面,欣赏封面,认识书名、插图、出版社等,了解序言。二是走进精彩句段,教师重点摘出几段阅读。通过阅读,找出故事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细读重读,从而了解和感受人物性格特点。三是交流感受,推动持续阅读。读完一篇童话故事,学生通过交流阅读感受,升华自己的情感,从故事中找到“自己”,再细读目录,激活想象,由一个故事走向一类故事。其他教学模式见表1。
表1 不同文体的教学模式
科信小学通过师生共读一本书来解决读书氛围不浓、指导检查不到位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向阅读深处发展。
“四课型”分别是导读课、共读课、交流课和展示课。第一步是导读课,通过教师或者学生推介(作者、封面、插画、扉页、简介、目录等)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或学生奇思妙想,推荐一本书,可采用概述式、悬念式、精彩式。第二步是共读课,指师生共读,要求读完之后,采用竞赛的方式,或者填写精读一本书表格,或者做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或者画一画书中的难忘画面。第三步是交流课,主要是欣赏优美片段的朗读、交流感悟体会等。第四步是展示课,指向展示与评价,可以通过排演书本剧、为精彩对话配音、制作推荐海报等方式来展示。
在阅读经典书籍的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思维工具,可以把抽象的阅读过程可视化。师生共读一本书思维工具的开发主要有三个方面:“ 5W1H”(Who谁、What干什么、Where场所、When时间、Why为什么、How怎么做)、思维导图(将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作者等以图的形式展示出来)、情节绳(关键节点)。如图1。
图1 师生共读一本书思维工具
1.排演情景剧,使阅读感悟生动形象地再现
学生读了一部优秀作品之后,可以将其编排成课本剧,这是一个充满新奇、智慧、刺激、挑战的创造之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对文本内容进行再现和加工,将文本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学艺术形象展现在舞台上,使文字动起来、活起来,在文本中融入创新思维。这样,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更深刻,对再现文本的形式会有浓厚的兴致,从而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2.师生共说共写,让写作不断催生阅读的“新起点”
阅读对写作有促进作用,我们不能忽视写作对阅读的反作用。当作者的写作因表达能力而受阻时,就会激起作者更大的阅读欲望,并用心去体会别人创作的妙处,深刻地体会运用语言的艺术。一个人如果长期坚持写作并保持浓厚的写作兴趣,就可能随时激发潜能、生发灵感、创造出美妙绝伦的词句,进而使自己在理解别人文章时也就比较容易。这就是写作对阅读的“反作用力”。因此,爱上写作的人才能真正爱上阅读。学生可建立个人成长记录本,平时记录自己心灵成长的足迹,通过写促进阅读。
3.组织阅读活动,引领学生探索能力向更深处发展
在科信小学,班级内会不定期地开展“班级读书会”“读书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好书我推荐”和“亲子共读一本书”展示会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师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观点,让学生吸收新的知识,激发学生新的思考,促使学生精神和生命高质量地成长。
第一,研发亲子共读家庭教育课程。科信小学构建了校本亲子阅读课程,向家长介绍亲子共读的好处、提供优秀的阅读书目,指导家长怎样帮孩子选书,如何进行亲子共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家长制订科学合理的亲子阅读计划,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第二,用好“智慧父母学乐堂”公共服务平台。学校名师团队成员、榜样家长会定期开展阅读推广公益活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家长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目,如在世界读书日开展“大师教你做父母——对话叶圣陶”读书分享活动,为家长交流亲子阅读、共享科学育人理念提供方便,实现“抱团”发展。学校还建立了“亲子成长读书会”线下平台,优秀教师、学生家长、学生都可成为“亲子成长读书会”的主讲者,成员可以指导品读经典书籍、讲述共读故事、分享亲子共读经验。
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教师会引导家长做到:保证家里有书橱,或者建立家庭小书柜,创造相对安静的读书环境;家庭藏书种类要多,尽量涉猎广泛,当学生想读书时,能找到他想要的书,使亲子陪伴阅读成为常态;每天睡前,家长捧起一本书主动带头读书,或陪孩子一起静心阅读,共同在书的海洋里徜徉,在书香中滋润心灵,增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
第二,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每个年龄段都有合适的读物。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重在绘本阅读,色彩丰富的绘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看图说话的能力;对于中年级学生,应重在童话、寓言、神话等的阅读,培养学生品味语言深层意蕴的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重在小说阅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书籍来读,包括童话、寓言、神话、道德故事、唐诗、科普读物等。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和吸引学生阅读,同时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结合学校每学期初推荐的书目选择,二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特点和当前认知发展水平来选书。学校可定期给家长推荐阅读书目。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的突出问题,向家长推荐专业的教育书籍。例如,学生上二年级时,教师可指导家长帮助学生学会表达情绪,推荐家长阅读《读懂孩子》;学生上六年级时,教师可推荐家长阅读《青春期孩子的正面管教》《女孩青春期手册》等书籍。另外,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坚持阅读。
科信小学倡导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同写一篇心得体会,共创“书香家庭”。第一阶段,每月开展一次“家庭读书汇报会”活动,每个家庭成员要集中汇报每月的读书体会,并做好记录、评价,对家庭亲子共读情况进行简单摸排。第二阶段定期开展“书中人物见面会”活动,倡议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后,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例如,一起扮演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情节),做游戏。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改善亲子关系,还能让家长和学生都享受阅读的乐趣。或者进行亲子共绘,在绘本专用纸上把自己的想象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绘出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从小喜欢阅读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第三阶段开始,亲子共读要走出单个家庭的围墙,扩大阅读的影响力。学校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加深同学间的友谊。发挥榜样家长的引领作用,每学期学校定期开展“我和父母”亲子共读叙事故事,让家庭亲子共读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扎扎实实,高效深入,促进家庭阅读。
科信小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性、调控性和激励性功能,构建多元化课外阅读指导评价体系。阅读评价是对学生阅读的价值作出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阅读评价本着三个原则:一是承认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分层评价一般可从因材施评和分学段施评两方面入手;二是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实施宽容性评价;三是注重情智生态平衡,实施综合性评价。
科信小学建立学生一档一袋制,按照阅读四大系列课程体系,将对学生的日常阅读习惯的观察及阶段测评的阅读情况记录在阅读档案里,连同学生的阅读卡、习作、资料积累等一同放入档案袋。每一次的阅读质量评价都是具体的,通过参加读书活动、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主要包括本班学生阅读书籍数量,本班学生阅读能力与方法,本班学生阅读兴趣的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有教师互评、家长评价,在课程实施中领导小组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最终形成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科学评价。
第一,检测性评价。定期开展口语与表达展示、说写比赛等,展示学生现阶段阅读水平与质量。第二,家庭阅读评价。以班级微信为平台,随时上传相关图片、视频、读书体会、读书摘记等打卡活动。主题读本阅读以“一米阅读”软件测评为主,并以“故事妈妈进课堂”“线下读书会”等活动参与情况作为依据。第三,学分卡评价。共设定6个等级,每个等级设定A、B两段。每个学期末,学生根据个人阅读情况,依照“阅读晋级标准”申报评定相应的等级。第四,展示性评价。建立诚信图书角、图书阅览室、校园展板和教室内外展示栏四大阵地,组建“经典有约”教师读书俱乐部、智慧父母学乐堂和读书社团三大组织,依托学校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技节“四节”开展淘书乐、读书论坛、读书演讲、我的一本课外书、情景剧表演和校园阅读吉尼斯六项活动,将阅读和习作、绘画、表演和操作等结合起来,全方位营造书香校园,让学生、教师及家长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展示方式。第五,阶段性评价。评选书香少年、书香家庭、书香班级、国学小名士、说写小状元等,表彰鼓励优秀师生、班级和家长,要让受奖班级和个人激起新的阅读动力。
综上所述,科信小学实施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N+1”阅读课程的构建以来,通过打通“读什么”“怎么读”“怎么用”“如何评”四个维度,促进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三维互动,有效提升了学生、教师和家长阅读的获得感与成就感,教师和家长正在成为学生真正的领读者、伴读者和共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