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钢4 300 mm宽厚板产品表面缺陷成因分析与控制

2021-01-25 06:24石大勇
山东冶金 2021年2期
关键词:辊道氧化铁铸坯

石大勇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宽厚板事业部,山东 济南271104)

1 前 言

宽厚板产品在生产、堆垛、倒运过程中,因工序设备不良、关键工艺参数设定不合理、操作不当等原因极易造成钢板表面缺陷。随着国内中厚板市场逐渐饱和,越来越多的宽厚板生产企业开始重视钢板表面质量,以此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对莱钢4 300 ㎜产线表面缺陷进行长期跟踪与统计,发现少部分表面缺陷无法避免,其他缺陷可通过加强控制、规划合理流程、合理设定参数等措施,减少缺陷钢板的产生,以达到减少返工作业、降低产品质量成本损失的目的。

2 工艺流程简介

莱钢4 300 mm宽厚板生产线,整条生产线的轧机及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和技术均从西门子—奥钢联引进,设备配置齐全,整体设备和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要品种有低合金结构钢、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压力容器用钢、工程机械用钢、建筑结构用钢、管线钢、耐磨钢等。主要生产流程为:连铸坯→加热→预除磷→粗轧→精轧→ACC→预矫直→热矫直→冷床→切头剪→UST 探伤→双边剪→定尺剪→冷标识→下线堆垛→入库发货。

3 常见缺陷分析及控制

3.1 表面裂纹

因铸坯表层区域存在缺陷,经轧制后在钢板表面形成的一条或多条长短不一、宽窄不等、深浅不同、形状各异的条形缝隙或裂缝。裂纹根据缺陷所处钢板位置分布情况,大致可分为边部裂纹、板面裂纹、端部裂纹、上/下表面裂纹等。根据裂纹缺陷形态,大致可分为纵向裂纹、横裂纹、星状裂纹、山峰状裂纹、蜂窝状裂纹等。

形成原因:主要是铸坯表层存在缺陷,导致钢坯轧后在钢板表面形成缝隙缺陷[1]。

预防措施:连铸生产时要合理控制钢坯浇注温度和拉速,做好连铸机结晶器、扇形段、配水等关键环节的管控,对连铸头尾坯及时进行火焰清理。轧制工序加强原料接收管理。

处理方法:对钢板表面较浅且面积较小的裂纹进行修磨处理;裂纹较深或面积较大时需做切除处理;裂纹缺陷位于钢板宽度方向位置呈通条或通板裂纹缺陷时,需做判废处理。

3.2 表面夹杂

钢板本体内嵌入或压入非本体异物的统称,分非金属夹杂和金属夹杂两大类,常见表面夹杂缺陷有“点状”夹杂和“块状”夹杂等。

形成原因:主要是铸坯表层存在夹杂物缺陷,导致钢坯轧后在钢板表面形成点状或片状嵌入式缺陷。

预防措施:检修前连铸停浇前最后几支铸坯,必须下线及时进行火焰清理;检修后重新生成连铸开浇前几支铸坯,必须下线及时进行火焰清理,防止因除渣不彻底、设备附着金属异物等缺陷问题嵌入铸坯表面,缺陷铸坯经轧制后形成夹杂缺陷。

处理方法:夹杂缺陷为嵌入式缺陷,缺陷深入钢板基体深度远大于日常钢板轧制公差范围,出现此类缺陷时:如果缺陷位置较为聚集,可以做局部切除处理;如果缺陷分布较为弥散,位置不一,呈通板分布,需做判废处理。

3.3 表面结疤

在钢板表面呈现为舌状、块状或鱼鳞状压入或翘起的金属片。一种是与钢的本体相联结,并折合到表面上不易脱落;另一种与钢的本体无联结,但粘合到表面,易于脱落。

形成原因:铸坯端部采用火焰切割分段时,因熔渣未完全去除,切割熔渣附着于铸坯上下表面端部位置,经轧制后,熔渣在钢板表面头尾位置形成舌状或鱼鳞状薄片压入缺陷。

预防措施:提高切割渣切除设备精度及运行可靠性,杜绝切割过程晃动,减少割渣飞溅问题;在铸坯分段出口辊道位置,增加铸坯在线表面质量监控系统,对铸坯切割渣去除情况进行逐支检查。增加铸坯在线清理装置,采用火焰清理枪及时对未去除干净的铸坯进行二次清理。规范和提高人工检查频次,及时有效地填补表检等设备盲区,对存在表面结疤起皮缺陷的钢板,安排下线划线切割,确保表面缺陷全部切除。

处理方法:结疤缺陷为压入式缺陷,缺陷深入钢板基体深度一般大于日常钢板轧制保留公差范围,出现此类缺陷时,钢板未分段切割前可通过人工划线定位后切割去除,个别深度较浅缺陷可通过修磨处理完成处置。

3.4 表面辊印

由于轧机工作辊或矫直辊上粘附有较厚的氧化铁皮、其他外来金属附着物,以及生产过程被撞伤、辊面掉肉、辊面裂纹等,钢板经轧制或矫直时,在钢板表面压出周期性痕迹,主要特点为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周期性一般为对应辊径周长。

形成原因:辊印形成主要是轧辊辊面、矫直辊面、辊道辊面、双切边剪夹送辊等辊式设备表面不光滑,生产过程中在钢板表面留下的周期性痕迹;个别分散或独立的压痕主要为生产过程中异物掉落轧材表面,经轧制、矫直后形成的点状或者块状凹陷。

预防措施:提高轧制钢板头尾上翘或下扣控制精度,减少轧制、矫直过程中钢板对辊面的撞击;加强钢板运输辊道的检查和维护力度,对硬度不足、圆度超标、严重掉肉的辊道进行打磨或更换处理;设备维护检修时,禁止在运输辊道上乱点乱焊,辊道上方螺栓、焊接件等紧固件必须牢固,防止生产过程中出现脱落;在生产线关键位置增加质量检查关口,采用如表面检测仪、直照灯光等非接触式辅助检测设备完成钢板全方位检查,对发现的周期性缺陷问题及时完成处置。同时,规范和提高人工检查频次,及时有效地填补表检等设备盲区,提高钢板表面规律性缺陷检出率。

处理方法:缺陷可分为凸起状缺陷和凹陷状缺陷。凸起状缺陷明显高于钢板基体,缺陷经修磨后不会出现厚度不合等问题,因此凸起的点状缺陷可通过修磨处理完成处置;凹陷状缺陷需使用探针测量凹陷深度,凹陷超出公差范围则需做改尺或判废处理。如果辊印缺陷仅在钢板表面存在阴影痕迹,缺陷无明显凹凸感,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放行或供需方协商接收。

3.5 表面划伤

钢材在轧制、矫直和输送的过程中,被设备、工具刮出的单条或多条沟痕状表面缺陷。

形成原因:生产过程运输辊道导梳存在凸起、堵转,步进式冷床两侧不同步,冷床托架存在凸起,钢板吊装时起吊不平稳,上下叠放钢板之间存在边部凸台等,均能对钢板表面造成划伤缺陷。划伤缺陷是钢板生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表面缺陷,大部分划伤缺陷较浅。

预防措施:热轧区域输送辊道导梳水冷系统要运行完好,防止因缺水过热造成导梳膨胀凸起或划伤辊道;加强钢板运输辊道、步进式冷床的检查和维护力度,对出现堵转、不同步的辊道及时做好更换处理;在生产线关键位置增加质量检查关口,采用如表面检测仪、直照灯光等非接触式辅助检测设备,完成钢板全方位检查,对发现的划伤性缺陷问题及时停机排查并完成处置。

处理方法:根据生产经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划伤缺陷一般深度都较浅,缺陷经修磨后缺陷可正常消除,因此凸起的点状缺陷可通过修磨处理完成处置;如果划伤缺陷较深,经探针测量超出钢板厚度判定标准时,需要做改尺处理,划伤位置较大深度较深时,需要做判废处理。

3.6 表面氧化铁皮压入、花斑

钢板表面氧化铁皮主要分为一次氧化铁皮和二次氧化铁皮。一次氧化铁皮多为灰色Fe3O4;二次氧化铁皮多为灰色FeO 及红色Fe2O3组成,在轧制过程中氧化铁皮压入钢板表面,呈现红褐色条状、块状、斑点状氧化铁皮,经抛丸后钢板表面可见一定深度压痕[2]。

形成原因:铸坯加热过程中形成较厚的氧化铁皮,钢板经除鳞后炉生氧化铁皮无法完全去除,钢板经轧制后在钢板表面形成片状氧化铁皮压入缺陷;控制轧制过程中间坯温度过高或者待温时间过长,中间坯表面会生成次生氧化铁皮,精轧阶段轧制时,该部分次生氧化铁无法完成去除,钢板经轧制后在钢板表面形成片状氧化铁皮压入缺陷。

预防措施:细化加热工艺操作要点,分规格、分牌号、分坯型,详细制定加热一段、二段、均热段加热参数,严格控制钢坯加热过程中炉生氧化铁皮的生成;定期对预除鳞、粗除鳞、精除鳞进行除鳞打击测试,对比每次测试效果,及时发现除鳞系统中存在的故障问题,保证生产过程中钢板表面除鳞全覆盖。

处理方法:根据生产经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氧化铁皮压入缺陷一般深度都较浅,如用户无特殊说明或者要求,一般不用处理;如果氧化铁皮压入缺陷较深,经探针测量超出钢板厚度判定标准时,需要做改尺处理,面积较大时做判废处理。

3.7 表面麻坑

在钢板表面形成局部的或连续的成片粗糙面,分布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铁氧化物,脱落后呈现出深浅不同、形状各异的凹坑或凹痕。

形成原因:轧制过程中钢板运输辊道上方存在氧化物聚集物等散状异物,因震动、剥落等原因,异物掉落至钢板表面,经轧制或矫直后,散状异物在钢板表面形成弥散状凹坑或粗糙面;钢板轧制过程中冷却水滴落到钢板表面,水将钢板表面的粉状次生氧化铁皮聚集成堆,经矫直后聚集的氧化铁皮压入钢板表面形成粗糙面或者凹坑。

预防措施:检修时,对工艺通道等关键区域设备表面附着的氧化铁皮进行人工清扫,并用水冲洗,保证工艺干净,运输辊道上方无附着物;定期对上轧辊冷却水密封情况进行维护,保证生产过程中无漏水等现象。

处理方法:麻坑缺陷弥散分布于钢板表面,并形成凹陷,属于较为严重的一种表面缺陷,局部麻坑需要做改尺处理,满面麻坑做判废处理。

4 结 语

针对以上几种常见表面缺陷,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后,莱钢每月因表面缺陷脱合同重量占入库量比例控制在0.1%以内,产品获得了造船厂等高表面要求用户的认可,增强了市场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辊道氧化铁铸坯
φ 150 mm铸坯的不良形状及其控制
移动辊道位置检测装置开发及应用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形貌分析
棒材产线打捆机使用浅析
低碳铝镇静钢铸坯长度方向上T.O和夹杂物的分布规律研究
700MPa级高强钢氧化铁皮高温热变形行为
出坯区辊道辊面损伤原因分析与改善措施
典型氧化铁皮结构电化学腐蚀行为
影响亚包晶钢铸坯表面纵裂纹的因素研究
用于辊道输送机的清扫装置